新华社北京9月6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高鹏 邹大鹏
尽管不如前两次申奥大战的阵容庞大豪华,但2020年夏奥会举办权之争依然充满悬念。依国际奥委会[微博]主席罗格之见,东京、伊斯坦布尔和马德里,最终或在两、三票间定胜负。
国际奥委会考察团评估报告作为委员们投票的重要参考依据,对2020年奥运会三个候选举办城市的总体评价虽然用词不同——“伊斯坦布尔,excellent impression”、“东京,hugely impressed”、“马德里,greatly impressed”,但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印象深刻,从中很难看出明显的倾向性。
但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三座城市在国际奥委会考察团心中的排序为:东京>伊斯坦布尔>马德里。即便这一解读准确无误,也并不意味东京胜券在握。回想8年前那场2012申奥大战,在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中,伦敦所获评价不及巴黎,然而笑到最后的却是英国人。
从“硬件”层面讲,东京应当是让国际奥委会最放心的。东京作为三个候选城市中唯一有过奥运会举办经历的城市,交通与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完善,大赛举办经验丰富,且日本政府已经预留出45亿美元的奥运筹办经费。不过,东京的劣势也非常明显,日本国内民众的申奥支持率不足70%,这在三个申办城市中是最低的。还有一点或许更为致命,近来日本与周边国家因领土和历史问题等关系紧张,这势必影响这些地区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对东京的支持。
伊斯坦布尔已是第五次申办奥运会,对奥运会的执著肯定会为其赢得不少同情票。加之其横跨欧亚大陆的独特地理条件,这为一心想更广泛传播奥林匹克价值的国际奥委会所看重,因此伊斯坦布尔奥申委从始至终强调,选择伊斯坦布尔将是一个历史性的选择,就像当年国际奥委会选择北京和里约热内卢一样。
伊斯坦布尔的不利因素是,今夏土耳其爆发大规模反政府示威活动,且邻国叙利亚战事不断,让国际奥委会对伊斯坦布尔能否安全举办奥运会心存疑虑。此外,伊斯坦布尔高达192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预算也让不少国际奥委会委员“心里打鼓”:是否需要一个如此昂贵的奥运会?罗格一直希望尽量减轻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负担,伊斯坦布尔可能会因此丢掉一些支持者。
马德里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来自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祖国。萨马兰奇之子小萨马兰奇如今也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们二人的影响力无疑会为马德里争取到不少票。马德里的不利之处在于,西班牙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沼,国际奥委会担心奥运会或会给其本已脆弱不堪的财政带来更大冲击。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目前国际奥委会委员中有42人来自欧洲。尽管欧洲委员人数众多,但他们历来不是一条心。有报道称,罗马和喀山均有意申办2024年奥运会。倘果真如此,考虑到“同一大洲不能连续举办两届奥运会”这一不成文的规矩,恐怕意、俄两国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不会投票给马德里。
由于国际奥委会委员在每轮投票中都有可能改变其支持对象,这导致投票结果极难预测。以2012年申奥投票为例,马德里在首轮投票中只排第三,第二轮却排第一,第三轮又变成垫底。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国际奥委会委员早就想好首轮投票给哪个城市。投票前各个候选城市所做现场陈述,一般很难动摇委员们在首轮投票中的选择,然而当他们的首选城市出局后,接下来投票给谁,往往取决于现场陈述,这是最后关头三个申办城市必须高度重视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