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羽坛女单青春风暴凶猛 不是90后的都老了

2013年08月15日11:33  南方都市报

  已经很多年不曾有这样的挫折,中国羽毛球[微博]女单在自家门口摔了个大跟斗,广州世锦赛仅有李雪芮一人进入四强,最后还在决赛被泰国小妞因达农击败,丢掉中国队垄断了八届的女单冠军。但外界却欢呼雀跃地称这是近年最生机勃勃的一届世锦赛,因为因达农只有18岁,而本届世锦赛的女单八强清一色为90后。    

  因达农和辛杜都是1995年出生,中华台北的戴资颖19岁,为西班牙创造历史的卡罗列娜·马琳20岁,李雪芮22岁,王适娴、裴延珠和内维尔三名1990年生的已是当中的大姐姐。

  伦敦奥运周期过去,长盛不衰的中国女单还没来得及更新换代,对手就在鲍恩、申克等老将退役后,由一群青春无敌的9 0后迅速补位。与从前对手主要出自马来西亚、韩国、丹麦、印尼等传统强队不同,如今,泰国、印度、西班牙、中华台北这些非传统强队也都培养出一批羽坛新势力,群芳并起,且各具特点,令人颇觉新鲜。

  “五月”盛放因达农 微笑新后,心无杀戮

  有一副典型泰国人憨憨的面孔,不管得分还是丢分,她都不喊不叫,脸上始终微笑。结束比赛时,她不是跟对手和裁判握手,而是双手合十,朝对方深深鞠一个躬,行泰国的合掌礼。她的中国籍教练谢芝华开玩笑,因达农这是“笑里藏刀”,但实际上,作为一个佛教徒,她心里没太多的胜负杀戮,一切顺其自然。

  于是,冠军就自然而然地来到了她的怀抱中。因达农在世锦赛夺冠绝非冷门,3届世青赛冠军,决定了这名新秀迟早会在成年赛场绽放光彩。面对高大型辛杜的男子化打法,王仪涵、王适娴都一筹莫展,但球风清丽、技术细腻的因达农却轻易就将印度巨人制服,决赛更是耐心地与奥运冠军李雪芮周旋,令人信服地夺得这个泰国体育史上首个女子项目的世界冠军。

  情绪宣泄只有短短的十几秒钟,因达农在赢得比赛后双手捂脸,跪地痛哭,但很快就站了起来,重新挂上她那和善的笑容,向对手和裁判致敬、与教练拥抱。许多对手都评价她,“在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成熟,很难想像她只有18岁”,这场决赛,倒是冲击大满贯的李雪芮显得紧张失常。“赛前教练跟我说了李雪芮的压力会很大,因为她是奥运冠军,过去我只赢过她一次,输了4次,所以我没什么可失去的。哭是因为我那一刻想到自己每天都练得那么辛苦,终于有回报了!”因达农说。

  “全国为之沸腾”“回国后将接受王后接见”“奖金将可能超过千万元”———她还不太了解这个冠军的含义,媒体已经八卦地追问她夺冠后生活将发生的变化,而因达农只是安静地坐在新闻发布厅的主席台上,不时看看身边的教练,让谢芝华来替她挡枪。

  因达农不是没见过大场面,她14岁就是世青赛冠军,是该项比赛最年轻的冠军选手,早就是泰国炙手可热的明星,泰国媒体给予她一个好听的绰号,叫“五月”,象征着激情与希望。她的父母原是点心工厂里的打扫工人,现在已升到了管理层,今年,因达农还给父母买了一辆车,不过,她的教练谢芝华至今未从泰国政府处获得过一分钱奖励。

  因达农与谢芝华情同父女,从5岁开始,因达农就跟随谢芝华在俱乐部训练。曼谷的这家B T Y俱乐部目前有300多名学生,每人每月学费约2000元人民币,不过因达农小时候并不需要交学费,因为家里穷交不起,谢芝华给予她免费待遇。也因为家里穷,因达农从小就特别能吃苦,这也是她终成人上人的原因之一。

  “小资女孩”戴资颖 怪球假小子,什么都不想

  所谓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哪怕在决赛中意外负于因达农,奥运冠军李雪芮也坚决不承认中国女单的技术在世界上已失去了优势。因达农从获得世青赛冠军之时起就是中国队的主要研究对手,这些年来,她打任何一位中国选手都不落下风,但赢的球却不多,“佛教徒嘛,打球没什么霸气。”有球迷评价说。

  中国女单的对手中,还有一名小姑娘,情况刚刚与因达农相反,她是和中国队谁打都不占上风,但都有机会赢。1/4决赛碰上戴资颖,李雪芮一开场就被对手打了个措手不及:1比7。戴资颖通过前后场调动控制建立起优势,慢热的李雪芮则一直在奋力追赶,两人的第一局比赛打出27比25的高比分,李雪芮艰难赢下。“因为对手是进攻型选手,速度也快,我们不能打得太保守。”李雪芮说。

  在台湾,戴资颖被媒体称作“小资女孩”,有着这么一个精雅的名字和外号,戴资颖却是个假小子,留着短发,眼神坚定,说话的声音也并不是台湾人那种嗲嗲的腔调。球场上,戴资颖的拼劲和能力让许多对手都感到压力不小,她喜欢硬度较高的小平头球拍,因为那样击球有威力,“当然外形缤纷亮眼一点就更好了!”

  戴资颖的父母都是羽毛球爱好者,戴爸爸从戴资颖念幼儿园的时候起就带着她到各处球馆“踢馆”,和各路叔叔阿姨打球,戴资颖年纪轻轻就练出一堆“油条”怪招。很多人都说跟戴资颖打球很“讨厌”,因为这小姑娘总是怪招百出,尤其是她的“小便球”,在力量十足的杀球间突然切个短球,让人措手不及。“小便球”源自棒球界的术语,指投出去的球速度变慢但下坠幅度很大的一种球路——— 用语不雅,但很形象。

  “其实我并没有想过策略这件事耶!”第一次参加世锦赛就打进八强,戴资颖被问及任何感受时都摆出一副愣愣的表情,回答“没想过”。她是典型的凭感觉打球的球员,“准备上场比赛前,我会先看看爸爸妈妈坐在哪个位置,看看现场来为我加油的球迷朋友们,然后就放空自己的心思,不特别去评估今天的对手,也不特别去思考应战的策略,更不去想可能的输赢,我只是做做热身动作,让身体自己去调整到比赛的最佳状态。”

  关于未来,戴资颖同样称“没想过”,“走一步算一步吧!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但是我不会让这些印象成为我的包袱,每一次的比赛,我都会让自己放空之前的记忆。”世锦赛八强的成绩,也要很快被戴资颖忘记。

  “橡皮筋人”辛杜 手长脚长的黑马

  世锦赛之前,国羽把印度的内维尔、泰国的因达农、韩国的成池铉视作最主要对手,没想到半路杀出了程咬金,比内维尔还小5岁的师妹辛杜异军突起,连续淘汰了王仪涵、王适娴两名中国选手,成为国羽的第一克星。前国手高崚盛赞辛杜,称她的实力甚至比内维尔还强大,暴力打法让对手难以招架。

  1988年出生的王仪涵面对比自己小了7岁的辛杜,不得不认老,对网的辛杜在她眼中就像个“橡皮筋人”,很多落点刁钻、位置尴尬的球,辛杜都神奇地够到了,而自己则在对手迅猛的扣杀下疲于奔命。

  而辛杜的另一名拍下败将王适娴则形容辛杜长得“很长”,这是比较准确的说法,因为辛杜身高实际只有1.68米,在羽毛球运动员中并不算出众,但辛杜手长脚长,而且从小练的是排球,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都很高,排球训练中的步伐移动和快速反应也让辛杜在羽毛球场上得益不少。

  一场世界大赛连挫两名中国选手,辛杜在广州经历了一战成名,要求采访辛杜的媒体越来越多,18岁的小姑娘有点紧张了。出席新闻发布会前,辛杜特意去“准备了一下”,换上一套长袖的运动服。她端坐在发布会主席台上,面对镜头灿烂地笑着,“我刚开始练羽毛球的时候,羽毛球学校离家非常远,父母每天不辞劳苦来回几公里接送我到学校,后来我们搬家了,搬到离学校只有五分钟路程的地方。我是全职运动员,大部分时间都在练球,妈妈在家里会教我文化知识。”对着50多名中外媒体记者,辛杜都不知道自我介绍要说些什么,她把家中状况事无巨细都和盘托出,最后,连姐姐在美国读博士且已婚也“汇报”了。

  她还没有意识到她已经是中国队的主要对手了,初尝成名只让她感觉新鲜。离开赛场时,面对一拥而上的球迷,辛杜耐心地给每个人签名、合影,忙乱中还可以应付一下记者的搭讪,脸上的笑容特别纯真。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 丁淑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