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游赛最大明星竟非孙杨罗切特 冷门项目成最大焦点

2013年08月04日08:29  深圳特区报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在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从高达27米的脚手架上纵身跃下,带着比从10米台跳下时高9倍的冲击力入水,这样的运动,即使是10米跳台上的顶尖高手,也没有几人敢于尝试。

   本届游泳世锦赛已经接近尾声,但在被称为“欧洲之花”的巴塞罗那,最耀眼的明星却并非罗切特[微博]或孙杨[微博],第一次走进了世锦赛赛场的高台跳水项目,成为了人们最大的关注点。“毫无疑问,这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也是本届世锦赛的最大亮点。”在国际泳联为高台跳水召开的专场新闻发布会上,主席马戈利奥内强调将力推这项极限运动,并坦言亮相世锦赛只是一个开始,他们的目标,是向进军奥运会一步步迈进。

   马戈利奥内对高台跳水前景信心满满,因为他深知,这项需要从27米的高空垂直下落的极限运动,玩的绝不仅仅是心跳。

   有多刺激? 九层楼高往下跳

   马戈利奥内对高台跳水信心最根本的来源,在于他看清了这个极限项目具备的观赏性和刺激度,并因此而在以年轻人为主的人群中所具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这项被誉为全世界最富有冒险性的体育项目源起于悬崖跳水,历史可追溯到200多年前的夏威夷群岛。当时夏威夷毛伊岛上有位国王名叫卡赫克里,他统治下的四大岛屿都以“lele kawa”闻名,意思是“从高耸的悬崖上一跃而下,脚部入水且不溅起一丝水花”。卡赫克里国王麾下的勇士为了向国王显示勇气与忠诚,纷纷追随国王的步伐从悬崖上向下跳水,很快,这个传统就演变成了一项比赛。

   高台跳水能有多刺激?想象一下,一个人从九层楼的高度纵身跳下的场景……是不是已经有点不寒而栗了。

   赛场负责人克里斯蒂娜曾经亲身体验过站在高台上的感觉,“巴塞罗那的壮阔景色能够一览无余,听起来或许让人向往,但当你真正身处其中,当每一丝空气流动,当每一次风向改变,都能让你感到片刻眩晕时,你就会深切地察觉到人内心的脆弱。”克里斯蒂娜表示,那些能从这里开始飞翔的选手无论输赢,都是伟大的。

   当然,高台跳水吸引人的不仅是选手们的勇气,这项通常在室外开展的极限运动,本身就是一幅幅动静结合的风景——当选手们从27米的高处起飞,利用3秒时间在空中完成至少4周的翻腾和转体,最后以接近100公里的时速插入蔚蓝的地中海,那绝对是碧海蓝天间最唯美一刻。

   有多危险? 生死或在毫厘间

   因为刺激,高台跳水比赛在世锦赛上很卖座,即使27欧元的票价比普通的跳水比赛贵了一倍,但每场比赛看台上都座无虚席。不过,如此卖座的运动却没有几个人敢参与,目前全世界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总数不到200人,只有13名男选手和5名女选手报名参加了本届世锦赛。有人指着搭建在木材港岸边的那座27米高的脚手架问邱波[微博]:“你敢从那跳下来吗?”刚刚在男子10米台卫冕成功的中国冠军赶紧摇头,“我只会去看,绝对不会去跳。”

   作为“跳水梦之队”的“掌门人”,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微博]也表示,由于其危险性太大,中国暂时没考虑开展这个项目。

   高台跳水有多危险?据资料显示,一名体重50公斤的选手从27米高空自由落体进入水中时,最后的瞬时速度大约为22米每秒,相当于是以80公里的时速入水,如果入水角度掌握得不好,身体受到的瞬间作用力,可达体重的20倍,远远超过人体受力的极限,因此参与这项运动,完全可以用“玩命”来形容。即使是入水角度非常好,由于冲击力太大,参赛选手也无法选择普通跳水比赛那样头先入水的方式,一旦如此,轻则视网膜脱落,重则瘫痪甚至殒命。

   有多难练? 训练大多凭想象

   要完成那纵身一跳,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勇气,对能力方面的要求也极高,因此即使是成为高台跳水运动员,可能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走上最高的跳台,甚至永远都不敢从最高处跳下。

   在女子20米高台跳水决赛后成为高台跳水首位世锦赛冠军的塞西莉·卡尔顿已经32岁了,而在随后的男子27米台决赛中折桂的哥伦比亚老将杜奎更是已经39岁“高龄”了。相比那些10多岁就崭露头角的10米台选手,他们完全算得上“爷爷”和“奶奶”级选手了。

   曾在5年前与“天才少年”搭档参加北京奥运男子双人10米台比赛的英国选手奥德里奇,现在成为了世锦赛高台跳水的参赛选手。他透露,高台跳水的选手通常如他一样,是从常规跳水转行而来的,“不少人是在退役后才选择转行,加上高台跳水的训练要花不少时间,因此参赛选手的年龄普遍偏大。”

   奥德里奇表示,当他踏入了这个领域后,才清楚训练需要面对的困难,“连世锦赛的比赛场地都是临时搭建的,平时我们更加无法找到高达27米的跳台了。”

   由于起跳高度不同,10米台与27米台相比,留给选手完成动作的时间和空间都完全不同,对动作的要求也有很大区别。奥德里奇表示:“你必须把全套动作分解开来,一段一段地练习和研究,这对于实战中速度和连贯性的控制是很大挑战。为了更好地把握动作的连接和整体效果,需要依靠自己不断在脑海中反复琢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