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体育人口增加50% 奥运助巴塞罗那再生的启示

2013年08月04日04:20  中国青年报

  正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13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让人再次领略了从蒙锥克山跳水池俯瞰巴塞罗那全城的壮观景色。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的惊世一箭和跳水比赛的城市背景,都是难忘的记忆,那也是巴塞罗那奥运会留给全世界的深刻印象。

  21年过去了,奥运的硝烟早已消散,而这座城市依然在享受着奥运的福祉。

  如何让大型赛会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是一个困扰着许多主办城市的难题。不久前在巴西发生的针对世界杯和奥运会的大规模群众抗议活动,更让人们注意到,举办大型赛事耗资巨大,如果当地百姓无法从中切实受益,名声再响亮的赛事也会遭到当地人的反对。

  但巴塞罗那主办了很多人眼中“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当你与当地人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对这座城市举办1992年奥运会怀有真挚的自豪感。正如巴塞罗那大学教授、曾在巴塞罗那奥组委工作过两年的阿尔贝·格雷戈里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所说,“奥运会不只为巴塞罗那留下了很多新建筑,更重要的是,促使了这座城市的再生。而能否使市民因举办奥运感受得到生活质量的改善,与当地政府举办奥运会的目标和理念有关。”

  运动之城也曾缺少公共体育设施

  蒙锥克山如今是巴塞罗那的著名景点,同时也是当地人的运动乐园。山上绿树成荫,人行道宽阔,从早到晚,在此跑步、骑车的市民络绎不绝。山上的平地被巧妙地修建为田径场、足球场、棒球场和游泳池等体育设施,常年免费或以低价向市民开放。不过,在举办奥运会前,蒙锥克山却不是现在这样。在巴塞罗那奥运博物馆,记者看到了有关蒙锥克山体育场的历史介绍,在实施《蒙锥克山体育设施改造计划》之前,这座建于1929年的体育场早已破败不堪,整个蒙锥克山地区的道路也年久失修,除了有足球比赛在体育场定期举行外,当时游客还不多的蒙锥克山,更多地呈现出荒凉景象。

  借举办奥运会的契机,巴塞罗那市政府决定翻修蒙锥克山体育场,同时建设包括圣约蒂体育馆、蒙锥克跳水池、游泳池、棒球场和田径训练场等在内的体育场馆群,并完善山上的道路系统,使蒙锥克山最终成为巴塞罗那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好去处。

  《蒙锥克山体育设施改造计划》只是巴塞罗那大力改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工作的一部分。阿尔贝回忆,举办奥运会之前,巴塞罗那的公共体育设施非常少,远远满足不了当地人的运动需求。记者找到了一份由巴塞罗那奥组委委员埃里克在1995年发布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与城市体育》报告,报告指出,1983年时,巴塞罗那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口比例是34%,制约当地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不利条件并非人们缺少运动习惯,而是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阿尔贝回忆,从1986年巴塞罗那成功申办奥运会之后,改善公共体育设施条件成为当地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但巴塞罗那是一座老城,城市框架已基本形成,城市内既无大块的新土地可供使用,也不可能对现有建筑进行大规模拆迁。除了在规划蒙锥克山体育场馆群时考虑到满足市民运动、健身需求的公共服务功能之外,巴塞罗那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街边和社区的小型公共体育场地。《巴塞罗那奥运会与城市体育》记载,到1995年,巴塞罗那已拥有了3000多个这种见缝插针式的小型体育场地,既包括小型足球场、篮球场,也有羽毛球[微博]场和乒乓球[微博]台。此外,巴塞罗那还推出了“街道运动计划”,号召市民把城市当作最大的运动场,鼓励人们在街道上跑步和使用自行车、滑板和轮滑。巴塞罗那为此整修了50公里城市道路,使之具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并拓宽了人行道。现在,巴塞罗那的主要道路均辟有自行车专用道,骑自行车和使用轮滑、滑板的人基本可以在巴塞罗那畅行无阻。

  根据巴塞罗那相关部门统计,由于城市体育设施条件的极大改善,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大约10年里,巴塞罗那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口比例从34%提升到51%,10年增加的体育人口竟达到了50%。巴塞罗那也成为欧洲最具运动特质的城市之一。

  除了因地制宜地提升公共体育设施条件外,巴塞罗那还借着举办奥运会之机大力推进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为此制定了《校园体育超越历史》计划。这一计划耗资约5000万美元,为巴塞罗那所有的中小学校在校内或步行可达范围内,配建规模适当的体育设施,并通过培训体育教师和组织学生假期体育活动等方式,扶持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举办奥运会为巴塞罗那的公共和学校体育设施条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当地人养成崇尚运动的生活方式提供了基本条件。如今,在巴塞罗那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享受运动的成人和青少年,当地政府已将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便利条件视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阿尔贝认为,如果没有1992年奥运会,巴塞罗那现在的这一指标可能依然无法让市民满意。

   奥运会帮助城市产业转型

  已故国际奥委会[微博]前主席萨马兰奇的家乡就是巴塞罗那,1986年,他以自己的影响力为家乡成功申办奥运会助一臂之力,但连他本人也没想到,这届奥运会能够给巴塞罗那带来如此深远且积极的影响。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伦敦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近30年来的奥运主办城市中,只有巴塞罗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举办奥运会长期、显著受益,巴塞罗那奥运会成为主办城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典范。

  在1992年7月25日至8月9日的16天里,以蒙锥克山跳水池的背景所呈现的圣家堂大教堂为代表,巴塞罗那丰富、壮观的历史人文景观随着电视画面被传播到世界各地。“举办奥运会之前,巴塞罗那是一座工业城市,是奥运会让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阿尔贝说。

  国际知名度的大幅度提升,为巴塞罗那带来了大量客源。

  奥运会结束的第二年,巴塞罗那在世界旅游组织进行的全球游客目的地调查排名中,从第16位一跃升到第3位。在奥运会结束的10年内,巴塞罗那的到访游客量增长了5倍,成为与巴黎和罗马齐名的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而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甚至连很多欧洲人都不会产生去巴塞罗那旅游的想法。

  旅游业成为巴塞罗那的支柱产业,这正是当地举办奥运会的预期目标之一。因此,巴塞罗那耗资数亿美元完成的机场扩建、市政道路更新、海滨沙滩维护和环保设施升级等城市基础建设工程,全都有了“用武之地”。

  在旅游业兴盛的同时,设计和贸易等高附加值产业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举办奥运会,让巴塞罗那完成了产业升级和转型,赢得了欧洲“设计之都”的美名,并逐渐成为对欧洲经济能够产生较大影响的经济中心城市。

  在巴塞罗那市中心的西班牙广场边,有一排曾经代表着工业化城市形象的大烟囱,那是巴塞罗那在工业时代的象征,但这排烟囱如今作为旅游景点,已经成为巴塞罗那的城市记忆。清澈的海水、湛蓝的天空和干净的空气,这些最被现代人看重的宜居元素,如今充溢于巴塞罗那的气息中。很难想象,如果不是把握住举办奥运会的机会,巴塞罗那是否能获得现在的国际知名度和实现产业转型。阿尔贝表示,更鼓舞人的是,奥运效应至今仍在影响着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人对举办1992年奥运会有着高度的认同感,阿尔贝表示,因为这座城市借奥运实现了再生,市民也能切实感受到奥运会给生活带来的改善,所谓大型赛事的最重要遗产莫过于此。

  可能正因为1992年奥运会办得太过成功,2010年1月,当巴塞罗那市长埃雷乌宣布,这座远离雪山的城市准备申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时,市民的热情与外界的惊讶形成了鲜明反差。

  本报巴塞罗那8月3日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