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均劝邹市明加强进攻 提醒职业拳击钱不好挣

2013年06月29日04:04  华商网-华商报 微博

  昨天,西安骄阳似火,更火的是陕西晋生拳击健身俱乐部的开张,给这把火再浇上油的是原中国国家拳击队主教练王国钧,这位现中央电视台5套拳击节目资深评论员,被称作是把中国拳击带上艺术之路的第一人,他以嘉宾身份参加了本次活动。在下榻的酒店里,王老面对众多记者侃侃而谈,话题从最近正热的邹市明[微博]、熊朝忠[微博]的职业拳击生涯,再到晋生俱乐部独特的运作方式,他都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

  邹市明想打职业拳赛必须改变风格

  不久前,王国钧的一番对于邹市明的评论,引起了网络上的争论。在昨日的采访中,王老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要打职业拳击,风格必须改变。”他介绍说,“邹市明两夺奥运会拳击金牌,为祖国争了光,他如今参加职业比赛,这无可厚非。只是要明白一点的是,职业拳击的钱不是那么好挣的。全世界的职业拳击手多如牛毛,中、小级别的最多,想出类拔萃,不付出艰辛的努力以及没有高效的团队,很难达到。”

  随后,王老解释了他为何建议邹市明改变风格,“拳击比赛毕竟是要用拳头说话的,使用一些战术没有问题,但比赛中的闪躲不是逃避,而是伺机而动给予对手致命一击。即使裁判再专业,可能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影响判罚,总是想着依靠打满回合靠分数取胜,是不现实的,只有击倒才能体现拳击运动的美感。”最后,谈到对于邹市明的建议,王老多次强调“加强进攻”四个字,“不能躲避,必须主动进攻,这样才能在职业拳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而对邹市明来讲,他必须增加出拳的频率,而且还要有重拳,哪怕是得点,也要击打合法部位,而且清晰有效。邹市明必须一改外围攻击方法,必须近距离搏斗,同时改进重拳技术。”

  大家对职业拳击有过多误解

  作为前中国国家拳击队的主教练,王国钧一直都关注着中国拳击职业化的发展,看到西安开设了这么一家很专业的拳击俱乐部,王老首先就表示很欣慰:“职业拳击发源非常早,外国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运作模式和观众基础,发展商业化和产业化是必然趋势。但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没有正式开展拳击的职业化道路,晋生俱乐部算是开了个好头。我记得1991年拳击刚刚恢复的时候,‘白杨杯’国际拳击邀请赛就是在西安举办的,再加上这么多热爱拳击的人一直在尽心尽力地坚持着,能把这个俱乐部建起来确实很不容易。”

  此外,谈到职业拳击在中国发展有哪些阻碍时,王老第一个就提到了误解,他觉得人们把拳击想得太残忍了,“中国有句俗话叫‘打人不打脸’,但拳击偏偏都是往脸上打,职业拳击中又不允许戴头盔,所以看上去有些残忍,这是完全误会了拳击这项运动。对于经过训练的拳手来说,击打和抗击打能力都是必修课,挨打本来就是训练的一部分。我认为大家应该换个角度去理解,这项运动带给拳手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意志品质的锻炼,是其他运动不可比拟的。如果你能将拳击比赛看成是一个战士追逐荣光的奋斗之路,就能体味到其中的精神和乐趣。”

  竞技体育娱乐化是双赢

  此次晋生俱乐部采用了一系列全新的运作理念,包括海选拳赛主持人、拳击宝贝的环节。此外记者昨日还在现场看到,与以往不同的是,比赛擂台就在一个充满声光电现代化的场地中间,拳击赛在这里全然成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对于这样娱乐化的包装,王国钧认为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体育项目大多都具有娱乐性,“对于一般休闲体育来说就是健健身、活动活动。对于观众来说,就想找个地方,可以一边坐着喝喝茶一边看看比赛。过去很多文艺项目都是这么兴起来的,观众更享受这个事情,才能促进它的良好发展。如果就是简单的搞比赛,一个观众都没有,就是闷着头训练完了对打,那也是很没意思的。这样娱乐化了更有利于俱乐部和拳手的生存,让大家通过享受喜欢上这个运动,是对两方面都有好处的。”但王老还提到,虽然可以适当的娱乐化,但还是要加强对于俱乐部的管理,切不可本末倒置,忘记了初衷。

  本报记者李南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