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体操亚锦赛落幕 中国创九年最佳战绩找回信心

2013年06月19日10:58  中国体育报

  本报记者王向娜 4金3银2铜,中国艺术体操队在日前结束的2013亚锦赛上交了一份优异答卷,这也是2004年扬州亚锦赛以来,中国队创造的最佳战绩。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的银牌辉煌与伦敦奥运会未获资格的沉痛,中国艺术体操队在浮浮沉沉中不断努力,也逐步找回着信心。

  新编排获认可

  “中国队在近几年的国际赛事中表现一般,这次亚锦赛集体项目战胜了奥运会第六名日本队,个人项目邓森悦和韩国选手孙妍在平分秋色,可喜可贺!”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副主任陆善真说。

  的确,总共9枚金牌,中国队几乎占到半壁河山,奖牌数量更是囊括了集体全能、单项,以及邓森悦的个人、单项,彰显队伍整体实力。而更让中国艺术体操资深裁判谢颖满意的是,中国队的表现得到了包括国际一级裁判在内的诸多专家认可,“大家认为中国队的编排有新意——新音乐、新编排、新的创新点。”谢颖说。

  参加过伦敦奥运会的邓森悦在个人项目上也收获好评,“邓森悦在预赛和单项决赛中表现出色,但在个人全能争夺中,四项均有失误,距离理想指标有差距。她脚有伤,也导致了在难度完成上有欠缺。”谢颖说。邓森悦最终在个人全能上摘铜,和广州亚运会第五名的表现相比,仍有进步。

  “应该说,我们在选音乐上更加符合规则要求,比较优美,不像过去只注重节奏。另外我们在编排上注重独创动作,每套节目中至少有三到四个创新动作。而集体项目上则更加强调协作动作,符合规则的同时也有亮点。”谢颖说。据介绍,在节目的编排过程中,中国队还聘请了外教加盟,利用集体智慧才呈现了上述令人满意的节目内容。

  早启动拼奥运

  2008年奥运会,中国艺术体操队收获一枚弥足珍贵的银牌,“艺术体操是欧洲垄断的项目,但中国选手也并非没有能力去抗衡。2008年的成功,就是很好的借鉴,凭借举国体制的优势,我们把各省市的优秀选手集中起来,这是别人无法做到的。”陆善真说。

  不过,2008年之后,中国队出现后备人才断档,成绩一落千丈,也“逼”得大家痛定思痛,从头再来。“伦敦奥运会没有出线,我们立即就进入到了新周期的备战,比其他国家提早了一年!”谢颖说。提早选材、提早编排、提早选音乐。在新规则颁布之前,中国队已经练得十分熟练了。

  据艺术体操队领队袁艳春介绍说,目前的国家队汇聚了辽宁、浙江、山西等地的优秀苗子,组成了集体项目阵容,“平均年龄在十七八岁,非常好。”而结合项目规律,队伍每周都为姑娘们安排讲座,从身体、心理、素质上做好全面培育。

  新周期,国际体联对于艺体的新规则也发生了改变,难度有所降低,个人项目由14个难度动作减到9个,集体也减到了10个。“难度降低,运动员的负荷降低,但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要求更高了。”谢颖说。

  结合新规则,艺术体操队也在表现力和舞步上下了工夫,将以往不太擅长的表现力变成了强项。

  “打分项目,运动员一定要有鲜明的特性,形成自身的特点,才能在世界大赛中脱颖而出。”陆善真说,他认为,亚锦赛的成绩,只能说是艺术体操队为新周期备战开了一个好头,距离成为一支国际高水平的队伍仍有差距。“里约奥运会,我们会争取在个人、集体两个项目上全部出线,并且还要有所突破。”陆善真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