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包揽金牌?刘国梁对多张渴望冠军面孔让步

2013年05月14日11:12  半岛都市报

  包揽金牌,对于中国乒乓球队来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本来意味着至高荣誉的词语竟然变得羞羞答答的了。5月13日,第52届世乒赛在巴黎进行了首日的资格赛,中国队的队员基本上都无需参赛,对于国乒来说,唯一的悬念恐怕就是能否包揽5枚金牌。伦敦奥运会之后,刘国梁虽然屡次表态已经“做好了丢金准备”,但新上任的孔令辉却也透露了不输外战的底线。包揽变得如此纠结,到底是谁在不高兴?

  中国队纠结包不包揽说法不一

  新上任的国乒总教练刘国梁说,跟比赛相比,更重要的是推广,因此此次巴黎之行包揽5枚金牌没有什么可兴奋的;新上任的女乒主教练孔令辉说,这次女队的底线是不能输给外国队,仔细推敲一下,双子星的说法有点矛盾。

  对于包揽金牌,中国队总是有着感情上和理智上互相矛盾的两种心态。从感情上来讲,具备超强实力的中国队包揽金牌是个再正常不过的追求,从理智上来讲,再包揽下去恐怕就要引起更多不满了。为此,肩负更多责任的刘国梁在今年屡次谈到“丢金”,“对我们现在来说,光是5枚金牌并不能证明什么,我更多的是希望乒乓球这项运动能够发展,这次世乒赛是乒乓球的大派对,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只是,对于新上任的孔令辉来说,如何才能对金牌不动心?李晓霞对拿大满贯充满了渴望,三次进入前三的刘诗雯要取得更大突破,新进世乒赛的陈梦、朱雨玲等小将急于证明自己。面对这么多渴望的面孔,孔令辉只好给出这样的底线:“不能输给外国人。”这与包揽的意思也差不多。

  外国队坦然中国队强大很正常

  中国队包揽金牌真的有那么大阻力吗?巴黎世乒赛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参赛,他们来自欧洲、南美、非洲等世界各地。记者在运动员餐厅碰到了来自秘鲁的蒂亚戈·罗德里亚斯一行三人,17岁的蒂亚戈说,这次秘鲁队共有7名运动员参赛。对于中国队能否包揽金牌,蒂亚戈笑了笑,“应该能吧。”他说,他自己的参赛目标是先打进正赛。而对于中国队大包大揽,蒂亚戈觉得没有什么不好,他更加期待的是中国的高水平运动员能渗入到他们中间去,“我们渴望中国队队员跟我们一起训练,那样我们就能看到他们是怎么训练的,以及生活中是什么样子。”

  在媒体中心工作的志愿者罗宇是一名中国留学生,他业余也在俱乐部打球,他说,身边的同事都认为中国队包揽金牌是毫无疑问的,“他们都说,估计到了四分之一决赛就没有欧洲选手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心理失衡,罗宇身边的海伦·勒古曾经屡次陪打乒乓球的儿子到中国参加比赛,“中国的运动员训练更加专业,花时间更多,有绝对实力很正常。”

  乒联不喜欢不利于项目的发展

  到底是谁觉得中国队包揽金牌不是一件好事?国际乒联好像首当其冲,奥地利人沃尔纳·休莱就为国际乒联工作,对于本次世乒赛中国队是否还会包揽金牌,这个金发碧眼的帅哥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我认为中国队会包揽。”至于中国队包揽是好事还是坏事,他犹豫了一下笑着说,“你是说对于项目发展吗?我觉得不算太好吧。”虽然他强调这只代表他个人的意见,但是从近年来国际乒联在一些改革措施方面对于中国队的“特殊关照”来看,这实际上是国际乒联的态度——中国队一家独大会严重挫伤其他地区队伍的积极性,从而使得乒乓球这个项目面临危机。

  当然,国际乒联也有自己的苦衷,就在不久前摔跤项目退出奥运会之前,中国队独占鳌头的项目乒乓球和羽毛球都被猜测有中招的可能。或许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队和国际乒联推广乒乓球的想法取得了空前的一致。从韩国公开赛开始,刘国梁就在推行自己的“跨国组合”想法,而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也对此大加褒扬。另外,国乒在欧洲建立乒乓球学院分院的事情也已经提上日程。也许,本次世乒赛期间,乒乓球运动的推广一事会取得关键性的突破。 本版文/特派记者 马贤贤(本报巴黎5月13日电)

  看孩子的男人

  说到法国男人,总能想起两张面孔,一个是让·雷诺,一个是齐达内,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出手,总归都是硬汉。但来到巴黎之后,对法国男人的印象大为改观。

  星期日下午,别的同伴写完稿子先走了,由于一个人不敢走远,只好在住处附近的街区转转,不一会儿就走到了世乒赛抽签的巴黎市政厅,市政厅门口是一个小公园。这种小公园在巴黎随处可见,地上都是铺的沙子,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时候尘土飞扬。这处小公园装上了一个很大的滑梯,从一岁多到七八岁的孩子都在爬上爬下。令人惊讶的是,看孩子的阵容中男人占据极大比重,据观察,夫妇两人带孩子出来玩的情况最为常见,孩子们旁边玩的时候,大男人跟主妇们一起聊着育儿经,令我们这些习惯了老人看孩子的倍觉新鲜。

  再往外走走,一处规模较大的街心公园出现了,与小公园不同,这里全是绿地,显然在周日下午,这里是附近居民带孩子玩耍的主要去处。看孩子的男人再次成为主角,或者是和妻子一起半躺在草坪上陪孩子嬉戏,或者是陪两三个孩子一起踢足球,远处走来一个很有学究气的高挑男人,走路时身体僵直的样子令人不由得想起尼采,走近一看,这尼采还是个袋鼠,怀里有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婴儿整个被包在了外套里,只露出一个头来,父子俩组成的画面十分滑稽。

  听这里的留学生说,法国人溺爱孩子的倾向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最近几年教师的地位都有所下降,只是往往孩子满18岁之后就拍屁股走人了,年迈的父母身边只剩下孤单。但无论如何,他们对孩子的疼爱不会停止。看着这些看孩子的男人,顿感迷茫——高卢民族是怎样一方面沉溺于家庭,一方面又保持着革命热情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