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安感悟昔日执教男排:真正精彩在于奋斗的过程

2013年04月21日06:51  中国青年报

  4月15日~16日两天,中国男排原主教练周建安,作为国家排球运动管理中心邀请的顾问,出席了新一届中国男女排[微博]主教练竞聘会。在去年6月率队参加伦敦奥运落选赛铩羽而归后,周建安就悄悄卸任中国男排主教练并返回四川担任省排管中心副主任。从2005年意气风发走马上任,到2012年落寞离去,7年的起起落落,让周建安悟到了“尽人事,听天命”的人生箴言,也让他看清了中国男排难以走出低谷的症结所在。

  与周建安约好的采访时间是4月18日晚上,此时,他正在山东济南观看第13届全运会男排青少年组预赛。

  周建安在电话里坚持不谈他担任中国男排主教练的7年,“我已经转换了角色,现在主要做行政、后勤和服务工作。”但话里话外,周建安又会透露出自己对那7年的总结、感悟和回忆。

  “以前是坐在火山口上,头上悬把刀,工作和生活一切的一切都围绕着队伍,为了成绩。”周建安表示,“现在的压力确实不像以前那么大了,我现在的工作,就是要把四川的排球运动发展好”。

  有过在国家队担任主帅的经验,让周建安更加清楚,中国男排的水平一直上不去,与国内排球基础的薄弱有很大关系。在四川这个曾培养出张翔、朱刚、周建安和张利明等中国男排名将的省份,如今的青少年排球普及非常滞后,“整个四川省几乎没有男排的体校队伍了。没有青少年后备人才,一个省的男排竞技水平如何不断提高?”周建安表示,在担任国家队主教练期间,他就考虑过中国男排的长远发展必须建立在排球运动青少年普及的基础上,因此,他回到四川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全面考察全省的排球青少年队伍建设。

  “现在,很多家长都不愿意送孩子进运动队。我也看到,在一些中学还有排球特长生,但这些孩子的目标,只是通过练排球获得上大学的机会。其实,有些孩子的运动天赋和身体条件特别好,不往排球运动员方向发展,真的太可惜了。这些孩子在排球运动上有望获得的成就,远远大于他们在学业上可能取得的,其中有些孩子也很热爱排球运动。我认为,打球与上学并不矛盾,但为什么他们的家庭不支持他们从事排球运动,这是需要我们去深思和改变的。”

  “我在国家队执教7年,深知中国男排的苗子少,优秀的苗子更少,加快排球人才的培养是中国排球运动振兴的关键。我也想过,我们在做排球普及工作时,不能再把目光只盯在排球竞技运动员身上,要想让更多的孩子打排球,就应当发掘排球对广大青少年的普教意义,比如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配合和协作精神。排球运动对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最大吸引力,不在于有多少孩子能成为排球运动员,而源自这项运动自身的魅力。”

  7年后重返故里,周建安依然从事排球工作,但视野已经有了明显变化,“这种变化,正是我在国家队执教的7年中,看到、了解国内外的排球运动发展现状后获得的。”周建安表示,如果没有国家队执教的经历,自己现在可能仍是一个只着眼于运动队竞技成绩的普通教练。

  不过,中国排球运动的落后已经是积重难返,排球群众基础的薄弱,在短期内或许很难改变,周建安把提高四川的排球普及度和业余训练水平作为自己的首要工作任务,结果未必能令人乐观。

  “我真的不在意结果。”周建安淡淡的笑声从听筒那头传来,“这么多年,我就是在胜负结果上太较劲,太纠结,最后才……竞技体育就是这样,你不努力不奋斗,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但你去努力了,奋斗了,结果也不一定是好的。我现在明白了,尽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该做的努力做到,但不要太在意结果。”

  “我41岁成为中国男排主教练,那时还年轻,工作上什么都抓,而且是抓得越多越好;我今年49岁,经历了这么多事,终于知道,你那么在意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到的。人生的真正精彩不在于结果,而在于奋斗的过程。”

  2005年,周建安在中国男排处于低谷时接过主帅教鞭,在7年任期内,既创造了率队获得北京奥运会第五名的历史最佳成绩,也遭遇了无缘伦敦奥运会的惨败。业内和球迷对周建安任期的总体评价褒贬不一,而从不愿回首7年主教练生涯的态度看,他似乎也很难给自己做一个满意的定论。

  在今天的周建安身上,已经很难再看到昔日以“亮剑”精神入主中国男排时的那种豪迈与激情,而实际上,激情并没有从他身上消失,“我对自己现在的工作依然充满热情,也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周建安表示,“但我也看淡了很多东西。有句话说得好,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

  本报北京4月20日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