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运动员为啥没钱? 联赛结构致人才流动停滞

2013年02月05日15:04  新华网

  在中国最繁华的城市,他的月收入三五千元,十六七岁上岗,不到35岁就带着一身伤病下岗。这样的工作,没有太多吸引力。但是,这就是在国内一流排球俱乐部效力的主力球员的生存状况。

  这名球员不无忧虑地说:“如果我有孩子,以后搞运动肯定不让他选排球,要选择一是不容易受伤的,二是能挣钱的,父母都是这样的心理。现在排球光看成绩,有成绩才能让领导满意,而不是市场、观众和赞助商。没钱,搞下去后备人才会越来越少。”

  河北男排的境况更糟,据报道该队没有实际赞助,球员每月到手就900多元,月末球员常找教练借钱。“谁还愿意练排球啊?”主教练谢士杰很无奈。

  同中国足球[微博]等职业化程度高的项目比,排球的商业开发逊色很多,但排球并非没有市场,为北汽男排引入了强援萨尔瓦多的体育经纪人方力透露,韩国女排[微博]的“一姐”金延璟在转会土耳其费内巴切俱乐部时身价也达到了百万美元,她自己可拿到四成左右,而且在合同结束之后就能够转成自由身。

  其实中国球员本不必这么窘迫,方力说:“中国球员在欧洲受关注度很高,国手王一梅[微博]、张磊[微博]、魏秋月[微博]、惠若琪、楚金玲等,欧洲俱乐部很感兴趣。不过,虽然国内对于球员出国打球似乎没有明文规定,但在国家队大名单里的球员就不行,这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因此,享誉世界的名将如冯坤[微博]、杨昊[微博]等,只在基本从国家队退役后才能出国打两年球,而中国排球联赛发展了16年,外援也屈指可数。这个赛季北汽男排一口气引进3名外援,成为男排联赛史无前例的大手笔。

  至于国内的转会——这个本该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排球联赛却成为新鲜事。刚刚结束的这个赛季,中国排协共公布了三批共9名转会球员名单,其中有8名是恒大[微博]女排买入的。如不是有恒大女排这个体制外的俱乐部存在,联赛的转会已经形同虚设。

  一位女排前国手感慨中国排球的故步自封时说:“天津女排是国内冠军,但去年去了世俱杯,跟巴西、阿塞拜疆的队伍一交手,差距还是很大。我们的管理者真应去意大利、土耳其、日本这些联赛搞得好的地方学习,也把最好的队员送到顶尖的联赛去见世面,这对国家队、地方队都会有促进。”

  “退一步讲,国内能不能交流呢?多少年来,各个队的风格一成不变,为什么不能让天津的主攻在辽宁锻炼成强力主攻,而辽宁的队员来天津提高防守?这样交流完全可以成为良性循环。地方队不愿放人,但联赛可以出台规定,比方说,每年挂牌要挂一个主力,或者有外援就让你当种子队。很多方法可以用。”

  排球联赛目前的结构造成了人才流动的停滞,有能力的球员没法按市场法则人往高处走,年轻球员也看不到希望。当中国的专业球员被迫将重心放在国家队和全运会,前途和“钱”途就变得异常狭窄。

  方力说:“他们当打之年可能就十年,带来的收益很有限,也就不能以职业的态度对待训练、比赛及自己的身体。他们考虑的出路就是留在体制内当官或者当教练,所以很多球员国家队一结束就放羊了,联赛反而成为他们的休息时段。”

  开放与交流,不仅是为了提高球员收入,也为了中国排球的可持续发展。辽宁女排主教练张越红[微博]认为,中国运动员在现行体制下依赖性太强,无法自主也不能自立。曾经在日本联赛打过球的张越红说:“日本球员知道自己打球是为了什么,她们自己决定是去上大学还是当职业球员,一旦选择了,那就是工作,而努力工作才能有回报,就是好的合同。相比之下,我们的运动员就显得依赖性强,很少主动去练。”

  张越红说,她的苦恼并非独有,国内其他教练也有同样的烦恼,但在现有体制下也找不出好的解决办法。她说:“我常有这样的想法,职业化或许可以改变运动员被动训练的局面,把她们交给市场优胜劣汰。当然我也担心,真的职业化,不少运动员会被淘汰,但也许到那一步她们自己会适应、会转变。无论如何,现在需要环境的改变,才能让运动员有改变。”

  参加伦敦奥运会的一名女排主力球员则直言:“大家留在体制内,为的就是打一些年球后出路有人管,但实际有人管的没几个,没有成绩谁给你解决工作?职业化,可能出路要自己解决,但被市场认可的球员能在运动生涯的黄金期挣到足够的钱,不被市场认可的人早点找其他出路,也不必在现行体制里混日子。”(完)

  新华社记者徐征 王恒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