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超联赛伪职业都是规则惹得祸 央视不疼赞助商不爱

2012年12月16日05:51  舜网-济南时报 微博

  羽超怪象频出,分析原因,除了联赛本身的赛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之外,没有央视这种转播平台、缺少赞助商的投入,也暴露了羽超联赛“伪职业”的一面。

  都是规则惹的祸

  目前,羽超联赛采用的是混合赛制,即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各一场,如此赛制下,多数俱乐部很可能会使用“田忌赛马”战术。比如,其他俱乐部在与八一队比赛时,如果明知八一队的林丹会出场,本方的一号男单因为胜算较小,多数据情况下就会选择避战。如此一来,许多强强对话便被生生扼杀。

  从羽超联赛的出场规则上来说,也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例如,羽超对外援有出场人数的限制,每个俱乐部每一轮最多只能派出1名(对)外援参赛,同时对主力选手出场也有限制,每场比赛A级球员只能上两次。以广州粤羽队为例,该队拥有陶菲克和钻石组合古健杰、陈文宏两名外援,同时有郑波、卢兰、陶菲克三位A级选手。受规则限制,在一场比赛中,陶菲克与“钻石组合”只能有1人出场,三位A级选手中也只能有两人出场,这样,一些俱乐部并不能派出自己的最强阵容,使得联赛的精彩程度大大下降。

  央视不疼 赞助商不爱

  羽超联赛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因为比赛时间不固定,收视率不能保证等原因,央视这个最大的宣传平台始终没有“眷顾”羽超联赛。每到比赛日,如何看到电视转播、甚至如何及时了解比分,都成为关心羽超球迷的头疼事。

  本赛季,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投入几百万,联合10家地方体育频道对赛事进行了转播。然而,地方台毕竟受限于地域,其影响力远远不能和央视相提并论。没有央视这个平台的推广,羽超的吸引力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提升,也让俱乐部很难满足赞助商更高曝光率的要求,加上各俱乐部对比赛的推广宣传不力,以及国家队队员在联赛期间仍必须使用国家队赞助商装备的“霸王条款”,都导致了俱乐部拉赞助难的情况,这也是目前多数羽超俱乐部入不敷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联赛“伪职业”

  一个真正职业化的联赛至少应包含几个要素:独立的运营模式,有效的电视转播,赞助商的良好回报,相对固定的比赛和球迷群体等。显然,目前运营了3年的羽超联赛尚不具备这些条件,还处于摸索阶段。

  羽超联赛实际上还是传统专业队模式,缺乏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目前顶级运动员仍属国家队管辖,俱乐部投资方只有组织比赛的权利并没有管理球员的权力,加之俱乐部过分依靠地方体育局、缺乏职业化市场运作,羽超联赛的“伪职业”本色暴露无遗。对于国手们来说,国家队比赛和奖金丰厚的大奖赛才是重中之重。至于如何借助羽超联赛推广羽毛球和亲民,大牌们才懒得理呢。一连3个赛季,羽超的赛程都要为国家队集训让路,被奥运会、汤尤杯、苏迪曼杯、世锦赛以及世界羽联的超级系列赛肢解得支离破碎。既然羽超和球星距离球迷这么远,没人疼也就不难理解了。

  (记者闫珍珍 实习生李强新)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