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俱赛百万美元鹰眼盯着1%误判 专家称国内难推广

2012年10月16日14:1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微博

  2012世界俱乐部排球锦标赛上周末在卡塔尔多哈拉开战幕,代表中国出战的天津女排(微博)首战0:3不敌巴西豪门奥萨斯科队。这不仅是中国球队第一次亮相世俱杯赛场,同时还有一个重大的历史意义——“鹰眼”系统第一次在国际排球赛事中启用。在第三局末端,奥萨斯科队队长杰奎琳首次挑战“鹰眼”失败,这让该队成为排球历史上第一支尝试“鹰眼”球队。

  别名:“即时回放”系统。通过电脑模拟来逼真而精确地还原排球运动轨迹的电子系统。

  启用背景:排球比赛扣球速度最高达100公里/每小时,司线员很难看清球是否出界。

  造价:设备超过百万美元,即使租用也需要100万元以上。

  使用频率:每队每局两次机会;且需在该回合结束5秒内向主裁判提出。挑战成功不计入两次机会内,失败则减少一次机会。

  使用规定:第二裁判与技术台一起观看录像回放,运动员和教练员不得观看,赛场大屏幕禁止播放录像回放。

  2012女排世俱杯

  启用“鹰眼”

  鹰眼,一个不陌生的名词,在网球比赛中应用广泛、跆拳道也有涉及,足球也要推广。不过,在三大球中,排球肯定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上周末2012年女排世俱杯,天津女排0:3输给巴西的奥萨斯科队,“鹰眼”系统首次在国际排球赛事中启用。

  赛场的两条端线、两条边线、两条三米线以及球网两端共设置了10个点位安放“鹰眼”设备。比赛的第三局,奥萨斯科24:19获得赛点后,一名队员扣球被判出界,这时队长杰奎琳提出挑战“鹰眼”,结果“鹰眼”显示加雷的球的确出界,没有打手。

  由于世俱杯第一天(13日)的比赛“鹰眼”设备还没有调试成功,所以杰奎琳的这次挑战也成为排球史上第一次使用“鹰眼”系统。赛后,该队女排主帅路易斯·莫尔坦言,那个球他明知已经出界,提出挑战只是想了解一下挑战“鹰眼”的流程,“当时我们胜局已定,所以挑战一下也无关大局,而且这是排球史上第一次挑战‘鹰眼’,我觉得我们提出挑战会被写进历史的。”

  据悉,2014年意大利女排世界锦标赛和同年的波兰男排世锦赛上,国际排联将在比赛中全面引入鹰眼系统。

  设备上百万美元

  国内难推广

  对鹰眼首次进入国际赛场这一话题,天府早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排协裁判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排管中心主任、著名裁判黄锋。他表示,国际排联应用此项技术的出发点是好的,“可以确保比赛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我肯定是赞同的。”

  但从事排球裁判工作几十年的黄锋也坦言,鹰眼系统带来的实际效果可能并不明显。“一场比赛有几百声哨,但有争议的判罚就那么几个”,另外他表示,鹰眼系统帮助最大的是司线员,但效果也相当有限,“比赛中可能个别球因球速过快,导致司线员无法做出正确判断,这时有鹰眼可以起到作用。但根据我的经验,一场比赛99%的球司线都是能做出明确判断的,你不能指望出界的球算界内吧?这绝对不可能!”

  在黄锋看起来,鹰眼的应用并不会太广,其高昂的造价是绊脚石。据悉,一套设备在上百万美元以上,而维护费也在数万美元。为了一两个争议球而动用上百万美元的装备,这不仅关系到值不值的问题,更关系到国内赛场无法推广的问题。“我估计也只有世锦赛、世俱杯、世界杯这些大赛才用得起,国内比赛现阶段肯定不行。拿每年的排球联赛来说,一个队的经费本来就非常有限,哪还有钱拿出来专门购置鹰眼系统啊?” 天府早报记者李玥林

  爱排球,爱误判

  在鹰眼被引用到排球场之前,球场内说一不二的人是裁判。如今球员们也有机会对裁判说“不”了。在记者来看,争议既是比赛的一部分,也是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喜爱排球,就该接受它的一切,包括误判。

  在排球引入鹰眼之前,较多使用鹰眼的是网球,且仅限于高水平的比赛中,诸如四大满贯。虽然鹰眼为选手挑战争议判罚提供了渠道,但并非所有选手都投赞成票。瑞士天王费德勒就曾表示,“网球应该是人的运动,而非机器的运动”。

  与网球同为小球的羽毛球(微博)也被多次呼吁引入鹰眼系统以减少争议,但由于受羽毛球场地的限制和引入鹰眼的费用不菲,这项技术至今未能在羽毛球赛场上使用。当高科技掀起竞技体育的改革风潮,传统的做法势必会受到挑战。追求绝对公平本没有错,但任何技术的改革都不应让体育运动丧失原有的魅力,同时也应该守住“尊重裁判”的底线。 

  (李玥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