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利:寻找失去的王一梅 大家就等着她吹响冲锋号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09:33  体坛周报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我第一次见王一梅,是2002年在秦皇岛。当时她和现在一样,是个大块头姑娘,膀大腰圆,力量惊人,作为大主攻的苗子被选入中国女排二队。不过那时她刚改行,确切地说还不太会打排球呢!

  那会,二队的助理教练正带着她单独在另一块场地上练抛扣,那可是最基础的训练啊!就看球一旦被王一梅抡上,真是势大力沉,但是落点就不要谈了,有的会直接打在窗户上,或者把场边的板凳打翻。

  王一梅看上去根本不像个打排球的材料。因为她以前练游泳,肌肉类型跟排球运动员完全不同,她力量大,但爆发力一般,移动慢,脚步不灵活。记得第一次见到她我还说呢,这孩子练篮球打中锋,或者搞个柔道大级别倒是挺合适的。当时排球圈里很少有人看好她,因为她这个类型的排球手太少见,大家都觉得她想练出来太难。但后来不断传来王一梅打球进步的消息。

  一年后的城运会,我在湖南郴州再次见到王一梅时,她成了辽宁队主力,穿一号球衣。就因为她扣球力量特别大,当地观众都记住她了,最愿意看她的比赛。我听球迷议论说辽宁队1号扣球力量大极了,对手接她的球满天飞。

  从郴州回来,我跟忠和提到了王一梅,建议他来年集训时带几个小孩进来,让她们感受一下中国女排的氛围,顺便我们也了解一些有潜力的孩子。忠和很赞同,2004年集训时他就把王一梅召了进来,还带她到瑞士精英赛转了一圈。

  2004年6月,作为唯一的新兵,王一梅跟队去瑞士精英赛,在大局已定时还上过场。但在开赴雅典奥运会前,得知自己第二天就要离队,大梅哭得稀里哗啦,这让陈忠和有些意外:这个小孩看上去懒懒的,还很爱哭,其实挺要强。

  对王一梅来说,真正进入中国女排是2005年。从那年起,忠和为她的成长倾注了很多心血,从身体、技术、心理全方位关注她,训练时盯她盯得最多,给她吃的小灶最多,批评她骂她最多,关心她开导她也最多。

  从2005年春天开始,大梅在陈忠和的监督下上路了。下午练腰腹背肌时,教练要求保持姿势1分50秒。计时表刚过1分钟,王一梅就前后乱晃起来——见大梅想偷懒,陈忠和马上从裤兜里摸出了打火机,点燃后放在王一梅脸前,笑着说:“你保持不动,要不就要被烧到了!”大梅吓得哇哇直叫,但身子也没敢再晃一晃。

  那一年大梅的状态起起伏伏,但进步有目共睹,转年世锦赛,她就冒出来了。200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的副攻和接应因为伤病拖累打得不理想,王一梅作为大主攻表现英勇,她的球量在全队占到了很大的比重,中国女排最后拿到第五名,有大梅很大的贡献。记得从日本回来我们还说,这次世锦赛要是没王一梅,中国女排拿第五都很难。

  2006年世锦赛,王一梅列最佳得分手第三位,超过了加莫娃;在最佳发球手的排名中,她仅次于俄罗斯的老将高迪娜排在第二位。世锦赛中美之战后,郎平这样评价王一梅:“这小孩进攻的线路变化更多了,打得也更加灵活了,她很有实力,潜力很大,给她时间她会更出色。”

  世锦赛上表现神勇的王一梅,体重是94公斤,回来我们定下一年的计划,其中有一项就是2007年帮王一梅把体重控制在93公斤以下,带她在身体和技术上再上一个台阶。没想到忠和千叮咛万嘱咐,一个冬天下来王一梅的体重还是长了不少。2007年集训开始,因为担心她体重过重会在训练中受伤,王一梅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减肥。又是盯着她吃饭,帮她控制饮食,又是带着她穿减肥的衣服跑步、练身体,真是吃了不少苦。

  2007年集训第一天称体重,没想到她站上去,秤上没显示,大梅慌神了,因为那个电子体重秤能显示的最大值只有100公斤。“你二百多斤了,可不是看不到显示嘛!年年减肥年年肥,太不自觉!马上给我减肥!”陈忠和厉声发令。于是全天训练完,大梅还得单独加练。练完了,她也只能对着炒菜咽咽口水,然后独自吃营养餐。

  可没想到减肥刚看出效果,她的脚趾却骨折了。伤病耽误了王一梅一年,错过了成长过程中最好的提高机会。2008年开始备战奥运会,虽然大梅的伤养好了,但有了前车之鉴,对待她降体重的问题,大家都很小心,这使得她的体重在奥运年没得到很好的控制,但她的状态确实慢慢出来了。

  北京奥运会是王一梅到目前为止达到的第二个高峰。我印象非常深的是跟古巴队的两场比赛,那简直就是她和对方的头号主攻小卡尔德隆的PK,她俩都打出了很高的水平,我们预赛输给了古巴,铜牌争夺战又赢回来了,两场比赛,特别是后一场的胜利,跟王一梅的发挥有很大的关系。

  十字路口唯有前行

  2009年,中国女排换了新教练。在蔡斌眼里,王一梅一样不可或缺,之所以让她站在接应的位置上,蔡斌是想让大梅不仅能站着打还能跑着打,最大限度地使用这门重炮。但王一梅的特点决定了她打不了接应,愿望和现实有不小的差距。

  去年大奖赛以后,王一梅开始频繁受到伤病的拖累。亚锦赛出征前五天,她腰伤了。从训练馆到排管中心200米的路,她走了很长时间,见到我时她两手扶着腰,我让她坐下,她不敢坐,说坐不下。

  我看她这样的情况,就是去了亚锦赛也上不了场,加上再过20天就是全运会了,还不如让她好好休息一下,就没让她随队去越南。后来的全运会,王一梅的伤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基本没打。东亚运动会虽然跟队去了香港,但是基本没上场,之后的联赛,她还是因为身体原因缺席,一冬天没训练没比赛,体能状态都下降很多。

  今年王宝泉教练出山,调了五个主攻进队,长江后浪推前浪,虽然还不到24岁,但王一梅已经是五个人里年龄最大的一个。应当说集训之初,尽管体重一直降不下来,但是王一梅非常努力,也逐渐适应了新教练的要求,强度上去了,顶得很不错。王宝泉教练也很重用她,其实并不能说她的状态恢复到多好,但教练一直把她放在一组打,希望她能挑起大梁。

  但是王一梅有她明显的短板,作为主攻手,她不能接一传,前几年因为打接应的是周苏红,她的一传能力相当强,有她的保证,大梅上场没有问题,但是现在不行,大梅不接一传,就要求接应和另外一个主攻把一传顶起来,但是现在大家的一传能力都不强,顶多是勉强自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陈丽怡打主攻,起码还可以弥补一下。如此一来二去,大梅退到了替补席上。瑞士精英赛,年轻的主攻惠若琪、陈丽怡进攻受阻时,宝泉换大梅上场,希望她能靠实力突破,结果她上去打了四个球只得一分,不得已教练又赶快把她换了下来,这以后,她上场的机会就越来越少。

  到了总统杯,因为出发之前腰在一次倒地救球时受了伤,她一步一挪地跟着队伍去了叶卡捷琳堡。我事前不知道她又受了伤,要不就不让她跟着去了,不过后来我听说是教练组考虑到大梅前段时间训练情况一直不错,虽然知道她打不了,也不想让她有掉队的感觉。

  整个总统杯比赛,大梅一直和罗瑜坐在挡板后面看球。我坐得离大梅不远,有的时候看到她我就会想,当年那个王一梅多好啊!在世锦赛、奥运会上为中国女排立下汗马功劳的王一梅去哪儿了?还能不能回来?我注意到大梅看着队友在场上比赛,眼神很迷茫,就像走到十字路口迷路的孩子,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往哪里走。

  说起来大梅今年也24岁了,年龄越来越大,伤病越来越多,体重越来越难控制,在球队里的主力位置也被动摇了,日子确实不好过。我很理解她的处境,其实不仅是我,教练组也都非常理解她,常常找她谈心。大梅很懂事,面对这种困境和大家的关心,她自己也有决心付出努力去突破,但是几个月下来,收效并不明显,给我的感觉,反倒是离主力的位置渐行渐远。

  这么多年和王一梅接触,凭我对她的了解,我觉得她的问题还是出在思想上了。像她这个身体类型的运动员,如果要打好球,有好的技术状态,就要有好的身体状态作保证,但是更重要的,得有好的精神状态。困难是明摆着的,她得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有找回曾经那个自己的强烈愿望才行。

  以前大梅也不是没遇到过困难,但那时她是队里年龄最小的,忠和和老队员都围着她,有了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帮她解决。现在情况不同了,主教练初来乍到,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再说队里比大梅年龄小的还有不少,宝泉根本顾不过来。

  我也听到一些议论,说王宝泉不喜欢大梅这个类型的运动员,所以不给大梅机会,事实真不是这样。王一梅只有一个,这样的球员难以替代,把这样的人才浪费了可惜,宝泉能不清楚吗?如果用她就能打胜仗,宝泉干嘛不用?关键是现在的王一梅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王一梅了,那个王一梅找不着了,我们现在得想方设法把她找回来。

  找回当年的王一梅,其实大家都做好了准备了,就等着大梅吹冲锋号呢。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看到了大梅面对困难痛苦迷茫,也看到她一次次下决心去努力,但是我还没有看到她拿出敢于上刀山下火海的勇气,真正在困境中爆发。

  排球人生的十字路口对于王一梅来说,走回头路、停步不前或是向左走向右走,都会掉队,只有不畏困难向前走,以更大的勇气冲破艰难险阻,才能看到新希望。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会在那里找到王一梅。虽然我们现在还在等待,但我相信大梅一定会选择直面困难,选择一条进取的路。毕竟她一路走来,已经吃了很多苦,她一定舍不得就这样放弃,而且她也一定会知道所有人都在期待她重新出发,并愿意陪她一道,去寻找失去的王一梅。

  特约徐利述评

  

更多关于 王一梅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