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许海峰:要做就做到最好 没把那个冠军看得那么重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10:09  竞报
许海峰:要做就做到最好没把那个冠军看得那么重



  1984年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射完最后一发子弹,他等待工作人员确认最后的比赛结果。那个瞬间他还来不及考虑,他成了中国赢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

  许海峰是中国奥运史上一个标志性的符号,人们总是把他与“零的突破”联系在一起。

  这是许海峰一生的荣耀,同时,也是他一生背负的一个重担。“每年都有媒体采访,说的都是同样的话题。”喜欢挑战的许海峰把1984年夏天的那个瞬间一再地向媒体回忆,同一个话题重复了二十多年。

  许海峰更愿意谈谈他的现在,他的人生感受。毕竟,他是一个总是在向前的人。“我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自信。”“做事就要做到最好。”这是许海峰让人印象最深的两句话。

  许海峰的职业生涯可以用运动员—教练员——领导者三部曲来概括。当许海峰告别运动场,当上教练、总教练,带着中国射击队拿回一个又一个冠军,媒体对他的评价由“金牌运动员”改为“金牌教练”。当他依依惜别射击队走上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岗位,掌管起自行车和击剑运动时,人们怀疑他还能否有新的作为。上任后分管现代五项运动一年的时间,许海峰带队获得了该项运动的世锦赛金牌——这是自这个比赛项目举行以来唯一一个欧洲以外的参赛队伍拿到的金牌。“零的突破”

神话似乎确与许海峰有缘。

  没把那个冠军看得那么重

  记者:这么多年你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许海峰:我是中国的第一个奥运冠军,每年都被问好多遍。

  记者:你现在每次说的时候还会兴奋吗?

  许海峰:我哪儿能总是兴奋啊。

  记者:一开始肯定特别有荣誉感。

  许海峰:现在还是觉得光荣,因为这是一般人得不到的荣誉。到哪个地方,很多人认识,有人指指点点,又是签名,又是照相,但是成天这样就感觉到烦了。这时候我就想,有利有弊,这至少说明有人认识你。当然,正因为如此你的言谈举止就更需要注意,不能太放纵了。这个荣誉带给我一个光环,但这个光环也有一个约束力在那儿,让我不会去犯很大的错误。

  记者:你为中国拿了第一块金牌,觉得和别的奥运冠军拿到的金牌有什么不同吗?

  许海峰:实际上都一样,只不过时间不一样,给大家的感觉不一样。我的时机比较好,正好拿的是那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中国的第一块金牌。如果比赛安排得晚几天,这个荣誉就不是我的,而是别人的了。

  记者:在比赛的时候自己也没有想到能拿冠军,所以你当时的状态是十分自然的?

  许海峰:本身就应该是这样的。如果一个运动员要想在比赛当中发挥出好的水平来,他就必须要有一种平稳的心态。如果比赛之前就总是想着得什么荣誉的话,运动员的精神和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增大,反而不容易发挥出水平。后来我做教练也不给运动员任何压力,我说比赛的时候,就是看你是不是尽了努力。你只要尽力了,没有打出水平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没有尽力,哪怕拿到冠军也不行,回来我要批评。

  记者:你的这种冷静也表现在你拿金牌的一刻,当时人们都在为之惊讶、喜悦,你本人的反应却十分平淡。

  许海峰:有很多人问我,怎么你在领奖的时候也不激动。我当时说,因为来得太快,没来得及反应。我分析过,那些在领奖台上热泪盈眶的运动员很多都是非常曲折的,肯定是吃过非常多的苦。在领奖那一瞬间,一个人达到了最高峰了,站在领奖台上他会回忆起很多事情,联想到自己的不易。我呢,从开始正式搞射击到拿了奥军冠军仅有两年零一个月。训练方面,人家是非常刻苦的,我还真不是很刻苦。另外我自身的性格就是那种遇到任何事都不会大悲大喜的人。我做教练的时候也是这样,李对红拿了冠军,当时我是离她最近的,她高兴地跟观众挥手,台上很多领导跑过去跟她握手,我连动都没有动。热闹结束以后,我跟李对红说:“恭喜你。”就这么一句话。后来到了悉尼奥运会陶璐娜拿冠军的时候,她先过来跟我打招呼,我也说了句“恭喜你”,然后她们开始热闹,我还是坐在那儿。

  记者:那你有没有想到外界会对你拿了这枚金牌有非常强烈的反应呢?

  许海峰:说实话,当时没把这个奥运冠军看得那么重,因为我在那年4月份的热身赛上就已经拿过世界冠军了。奥运会比赛完第二天,中央电视台的摄像组在等着我,我一下车记者就一把抓住我,说:“哎呀,你可来了。”后来他告诉我,前一天北京的各大报纸被抢购一空,我说没那么厉害吧,他说是真的。回国以后国内那种热闹劲儿我都接受不了。一个接一个地方做报告,成天有记者围着,荣誉也给了很多,我想不就是奥运冠军吗,怎么给了这么多荣誉呢。

  记者:媒体对你的关注一直持续到现在,就是因为这枚金牌承载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许海峰:也不完全是。为什么大家还总是关注我,更主要的是在我奥运会拿了冠军以后还一直从事着这项运动,而且我在各个方面做出了成绩。如果我拿了那枚金牌以后去干别的了,停个十年八年,不出任何成绩,我也会被遗忘的。

  做总教练头发白了大半

  记者:在你这么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最辛苦的是什么时候?

  许海峰:做总教练的那段时间是最累的,因为肩负的责任比较重大。说大了是国家的荣誉,说小点是我带领的这个项目的荣誉。我们这个射击项目在历届奥运会基本都能拿到金牌,我不能让这个项目在我的手上影响了形象,必须努力做好。可是我管的这个项目太大了,奥运会17块金牌,集训的时候都是100多人,光分班就分了15个。还有后勤等好多事都来找我,都要安排。那段时间媒体要采访我很难,根本接待不了,就干脆拒绝了。

  记者:那会儿你觉得最棘手的事情是什么?

  许海峰:实际上就是忙不过来。我原来头发非常密,做总教练的4年头发掉了很多,后来头发几乎都是白的了。今天是因为你们要照相,我就染了。就是在那几年血压也高了。这么大一个队伍,总担心它出点问题,因为射击项目跟别的项目不一样,有枪弹的地方一出事就是大事,整天担心。2004年奥运会结束以后,很多人说我看上去特别疲惫。那时候累得简直连眼睛都睁不开。

  记者:体力透支了。这是你后来离开射击队总教练这个岗位的原因吗?

  许海峰:那倒不是。我是服从分配,总局(体育总局)需要我到哪个岗位去,我就到哪去工作。

  记者:当时如果不调离的话,你仍然要坚持干下去?

  许海峰:必须干下去。如果我要是不走,教练肯定是不干了,我当时已经推荐王义夫做总教练,但我会继续做中心副主任,分管射击。

  记者:当时你推荐了王义夫去做总教练?

  许海峰:对,因为我觉得他比较合适。

  记者:那么外界说你与王义夫关系不好的话其实是一种没有依据的猜测?

  许海峰:对,我当时走外界有很多猜测,有人说我跟王义夫关系不太好。实际上我跟王义夫两个人从来没有吵过架。外界只是在猜,他们觉得我和王义夫都拿过奥运冠军,又都是一个项目。我搞射击比王义夫晚,人家应该算前辈,可是我做运动员时成绩比王义夫好,后来做教练、总教练,总是管着他。有些人难免会猜测我们两个人关系不好。但是我没有听说王义夫表示过对我有什么不满,我个人跟王义夫也没有任何矛盾,并且我从心里确实对他没有任何不好的看法,从来没有。所以我推荐他,而且找他谈过两次。

  记者:类似这样的揣测会让你生气吗?

  许海峰:生什么气啊,人家有权利说啊。我也没有分辩什么,我觉得大家都有判断的能力。

  记者:当时离开射击队的时候,内心应该是很复杂的一种感情吧?

  许海峰:应该是这样,毕竟,这个项目我干了二十多年,对这个项目太熟悉了,突然调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工作,并且是完全陌生的一个中心,完全陌生的一个项目。但是任何事都要辩证地去想,我觉得这对人生应该也是一个锻炼和考验,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来了以后感觉挺好,又接触了一些新朋友。我做运动员时很辉煌,做教练也很辉煌,做总教练还是很辉煌的,我希望做下面的工作照样能做好。

  算账 培养队员自信

  记者:我知道你任自剑中心的副主任之后分管了现代五项,因为你的到来这项运动有什么新的改变吗?

  许海峰:有很大的改变。这个项目在我国一直是个弱项,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有哪五项,去年全国注册运动员男女加起来才95个人,今年多了一点,也只有120个人。要知道,我们的一些重要项目往往是几万人、几十万人、上百万人的大队伍在支撑着,我们这几十个人的队伍根本就没法比。所以,我首先就要让他们自信。我说别看人少,别看过去的水平不行,我敢说我们能行。然后我就开始分析,射击,肯定有好有差,就拿好的来说,也是世界水平;击剑,二十几个人里面,总有几个好的,我把五个好的拼起来,不就是世界冠军吗?游泳,更不用说,我说你们是专业出身,跟人家业余的打应该没有问题吧?马术,我们是差一点,但我相信只要练,一定能够练好;跑步,我们确实是差,但我们现在跟世界水平差一分钟的话,能不能降为差半分钟?人家跑9分半,你跑10分钟,没有问题吧?把这五个最好的组合起来,肯定是世界冠军。信心嘛,就靠你算账。然后就从训练的理念、意识等各个方面抓,学习,研讨,建设内部的团结,把全国的一些优秀的教练员选拔到国家队来,协调各个省市。

  记者:听说你们很快就拿了一个冠军?

  许海峰:对,2005年我上任一年就拿了现代五项世界冠军,而且是世界锦标赛的冠军。自从有了这个比赛项目以来,在所有的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这是唯一一个欧洲人以外的选手夺冠,我们是第一个。

  记者:做管理的过程中有什么困惑吗?

  许海峰:我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没人敢给我提意见,见到了都是赞扬我一番,我就跟他们说,别夸我了,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之后我就想办法去了解他们到底对我有什么看法,我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够。

  记者:现在你们的工作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许海峰:现在就是备战奥运会,是一个关键时期。现代五项虽然拿了世界冠军,但是跟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所以必须加紧努力,争取在明年奥运会的比赛当中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是很难预料的。我只能说,尽努力。

  许海峰忆父亲:“有本事别靠老子”

  我的成功跟我父亲有很大的关系。我父亲非常优秀,只是文化程度不行,他16岁当兵,一当就是43年。他是老共产党员,非常正直,工作很执著。1974年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报名参军,体检合格但年龄不够,我就没有走成。我父亲当时是县供销社主任,权力很大,又是一个老干部,只要出面说一句话,我就能走了。我求父亲,母亲也替我求他,我父亲搁了一句话,“有本事靠自己,别靠老子。”

  没有办法,我1975年高中毕业后就下乡了,做了四年半的知青,其中两年干农活,两年半做赤脚医生。这四年让我对人生对社会有了透彻的认识,当时就老想父亲的话,靠老子不行,自己得干出点名堂来。如果他不逼我,我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所以,我的路完全是靠自己走的。

  许海峰说机遇:机遇来了总能抓住

  我当时搞射击其实挺难的。到省队的时候我25岁了,如果成绩不是非常突出谁会要我啊?我就在几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把握得特别好,该出成绩我就出成绩,才算一步步走出来了。

  一开始自己业余搞训练,我的一个中学体育老师当时是射击教练,我就找了他,问他到他那里去练行不行,他答应了。练了两个月,参加省里比赛,26环,拿了冠军,破了省纪录。随即进了省队,参加第一场全国比赛,我破了全国纪录。国家队知道了,就把我调进国家队,派我参加亚洲锦标赛。参赛的一共8个人,就我一个人打中了,于是我有机会在国家队参加奥运会的集训。集训时我排到第二,第三名是个老运动员,国家队犹豫是用老的还是用新的,决定让我们一人去打一场比赛,谁打好谁上。1984年我到洛杉矶参加奥运会,拿了一个金牌回来,就这么快。

  老天给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就看你有没有把握住。在几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都把握住了。

  许海峰说妻子:夫人为我作出牺牲

  要是没有我的夫人我做不出现在这些成绩。小孩生下来的时候我在外地训练,20多天以后我才回家。孩子都是她一直带着,我连孩子在哪个班都不知道,更没有开过一个家长会。后来我做教练,带的是女队,夫人如果不是个大度的人,或者如果她对我不信任,我根本就没法做这个教练。成天跟女孩子们在一起,并且有的女孩长得非常漂亮。她要是对我不放心,我还怎么干?

  她曾经是北京经济学院毕业的高材生,后来分配到

首钢工作,怀孕以后到现在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工作,我知道她为我作出了牺牲。(采写/本报记者 刘淑清 摄影/本报记者 李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