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奥林匹克没能回报俄罗斯 纽约感慨连马德里都没赢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7月07日16:48 体坛周报

  莫斯科:奥林匹克没能回报俄罗斯

  出局第一城:莫斯科

  特约记者曹晓莉报道 莫斯科或许从来就不是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争夺战的宠儿。在这场五城之战中,媒体更愿意把流光溢彩之词献给雍容的巴黎和精致的伦敦。然而,所有的
怀疑或争议却都不影响莫斯科人带着一种俄式的骄傲来到新加坡。

  毫无疑问,莫斯科的陈述是精彩的。良好的奥运场馆规划、普京总统的首次英语演讲、独具特色的宣传片……这人们看到了一个大国的开放与胸襟。而这一切也便是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网球名将萨芬和莎拉波娃、以及所有莫斯科人对他们仍抱有希望的原因所在。

  7月6日,莫斯科的天气是宜人的。成千上万的民众涌向红场,聚集在广场的大屏幕前载歌载舞。而此时,新加坡会场内莫斯科代表团官员们的表情却是凝重的。大局或许无法改变,但能否闯过第一轮却事关一个大国的面子与尊严。第一轮后的投票结果递到奥委会主席罗格手里时,对于急切盼望着最终结果的各大媒体而言这只是开始,但对于莫斯科而言却无疑是张生死状。

  “莫斯科将不会参加下一轮投票。”罗格平静地宣布。于是,失望和沮丧在俄罗斯人脸上蔓延开来。他们似乎还不能完全接受这个结果,因为他们一直在想,即使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自己还是拥有存活到第二轮的自信。15票,莫斯科比拿到最多票数的伦敦少7票,也比同一级别的竞争对手纽约少了4票。在这样的结果面前,英俊斯文的波波夫面无表情,意气风发的萨芬和涅莫夫只是沉默,俄罗斯的红粉军团的脸上也难觅甜美灿烂的笑容。

  市长卢日科夫的脸上更是写满了无奈和失落。缓过神后,卢日科夫不忘给所有人提气:“这是各种选择中最好的选择,这是场最高联盟的战斗。我并没有感到任何的痛心或不满,我们已经做了足够多的工作。我们的陈述报告是最好的之一,这一点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同。对于伦敦的胜利我们表示尊重。”

  千里之外的莫斯科红场,人们却还没有停止欢声笑语,因为广场大屏幕只宣布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因此,当一位叫做塔拉的中年男子从其他渠道得知莫斯科已被淘汰时,他说:“除非在大屏幕上宣布,否则我不会相信,我依然相信上帝会帮助我们。”

  当结果最终在屏幕上显示出来时,喧嚣的广场安静了。孩子们手中的冰淇淋在阳光下静静地融化。火热的红场瞬间变得一片忧郁,欢乐的情绪在瞬间凝固。“这真的实在是太糟糕了,我将整晚都睡不着觉。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相信这个事实。莫斯科就是莫斯科,我们已经为奥运会做好了一切准备。”尼科莱,一个莫斯科电话接线员这么告诉记者。

  在悲伤的气氛之中,教师勒兹娜只好自我安慰地说:“我们只好把希望寄托在2016年了。”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上,俄罗斯为全世界贡献了众多的优秀运动员和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瞬间。但这一次,奥林匹克却没有回报俄罗斯。

  纽约:怎么连马德里都没赢?

  记者张再庆报道 纽约被淘汰出2012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竞争,是纽约时间早上6点半。虽然事前已经预感到获胜希望渺茫,但还是有两百多人聚集在了洛克菲勒中心前观看电视转播。他们其中有不少人来自长岛,因为一旦纽约获胜,那么奥运会的主赛场将建在长岛。

  纽约在第二轮投票结束后出局,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但是还是有少数人坚持等待最后结果。在伦敦胜出后,电视镜头传出了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向伦敦表示祝贺的画面,“纽约的申办使我们的城市更好。虽然我们不能举办2012年奥运会,但我们还会加倍努力使我们的城市向前发展。”

  纽约是否会继续申办2016年奥运会?布隆伯格匆忙之间没来得及表态。但在纽约生活过的人都知道,这是很难的。因为要想改变一点曼哈顿的面貌在纽约都是很难的,而申办奥运则意味着一个城市的改变。

  纽约奥申委曾计划在曼哈顿靠近哈德逊河一侧斥资20亿美元兴建主体育场,但这遭到了其他利益集团的反对。为首的是曾经竞选过纽约市长未果、现转战美国众议院的维纳。正是由于此人与纽约奥申委作对,才导致在曼哈顿兴建主体育场的计划完全泡汤。而就在六月中旬,纽约奥申委甚至还没做出是否在新加坡做最后陈述的决定。连内部事务都处理不好,这无疑使纽约的形象大打折扣。

  此番申奥失败在纽约人意料之中,但他们原本以为自己的城市只是赢不了巴黎和伦敦。但就在莫斯科出局之后三分钟,纽约也GAME OVER了。落在马德里之后让纽约人觉得颇为不爽。《纽约每日新闻》报发表文章认为,本次惨败也给2016年的申奥工作(如果届时纽约真的准备再次申办的话)也蒙上了阴影。因为,以目前组成纽约奥申委的这些政治人物和开发商的能力,他们甚至都通不过美国奥委会对于2016年美国候选城市的遴选。而本次纽约奥申委主席多克特罗夫在新加坡投票前就表示,他不可能参加纽约2016年的申奥工作了;同时他透露说,申奥班子中的地产开发商也要重新考虑,再花费数百万美元和四年的努力用来申奥是否值得。

  《纽约每日新闻》认为纽约在第二轮迅速出局的原因很简单:在硬件方面没有达到要求,因为纽约的公共交通系统存在很多问题,对于一个大都市来说,这从来都是很让人挠头的问题。而布隆伯格和多克特罗夫在主体育场选址问题上动摇也是主要原因。甚至美国总统布什在处理国际问题上的单边主义作风,也被视为了纽约申奥失利的原因。

  不过,申奥的失利却丝毫没有影响纽约人周三上班时的心情。在新加坡投票开始前,他们就猜测说,由于2010年冬奥会将在温哥华举行,而国际奥委会的潜规则又不大可能让一个大陆接连举办奥运会。因此,纽约此番胜算并不大。

  马德里:最佳陈述只是安慰

  记者田超报道 7月6日,马德里从奥运梦中醒来了。当这座城市在第三轮投票结束后被淘汰时,数千名聚在马约尔广场上通过大屏幕收看电视转播的人们,都无奈地发出了一声叹息。

  6日的清晨,人们便开始从四面八方地涌到马德里著名的马约尔广场,因为那里竖立起的大屏幕承载着他们的一个梦想。尽管伦敦与巴黎早已被视为了“夺冠”最热门,但天性乐观的西班牙人却始终坚信着奇迹的存在。“马德里必胜!”、“马德里万岁!”欢聚的人们开心地高喊着。“我们拥有最棒的奥运计划,我们比任何人都理应举办这次盛会。”一位名叫豪尔赫的小伙子激动地说道,为了能亲身感受“即将到来的胜利喜悦”,家住拉科鲁尼亚的他7月5日时就请假来到了马德里。

  聚集在马约尔广场上的这股热情也深深打动了外国的游客们。面对这群痴心守望奥运的人们,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竖起了大拇指。“马德里人和他们的友善是这座城市最大的优点。”来自阿根廷的克里斯蒂娜由衷地感叹着,“希望我们共同的‘母亲’能成为这次奥运会的举办地。”

  马德里时间上午10点,当远在新加坡的马德里代表团开始进行现场陈述后,马约尔广场原先的热烈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每个人都静静地凝望着大屏幕。10点55分,当马德里市长加利亚东以一句“我们保证这将是一次成功的盛会”结束整个陈述过程时,新加坡会场内雷鸣般的掌声与马约尔广场上的喝彩同时响起。的确,马德里代表团的陈述在五个申奥代表团中是最精彩的,也是得到现场掌声最多的。这给了马德里人再次畅想的理由,也在他们的奥运梦想落空之后,多少安慰了他们的深深失落。

  中午12点28分时,投票过程正式开始。随着气温的不断攀升,马约尔广场的观众们的心情也紧张到了几点。匆匆的前2轮投票过后,莫斯科和纽约相继告别了2012年的奥运之梦。“2轮已过,我们都没有被淘汰,这说明我们完全有实力在最后时刻胜出!”豪尔赫的脸因兴奋而涨得通红。但很快,他的眼神便黯淡了下来。因为马德里在第三轮投票过后落马了。

  当大屏幕上只剩下伦敦与巴黎这两个名字时,豪尔赫即刻陷入了沉默。在其他人的叹息与不平的口哨声中,他一言不发。当周围的人们开始退去时,他突然对记者说:“我不走,因为我要看看究竟是哪个城市能最后获胜!”

  最终,他等到的答案是“伦敦”。“生活就是这样,”小伙子用西班牙人特有的姿势耸了耸肩,“马德里依然是一座从未举办过奥运会的首都。可以肯定,法国人和我们都不明白自己为何被淘汰。”

  莫斯科与马德里:我们下次还来!

  记者谢泽畅、特约记者曹晓莉报道 在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争夺尘埃落定之后,俄罗斯新闻社便发出消息说,莫斯科仍将申办2016年奥运会。而这条消息也马上从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口中得到了证实。

  这位市长在祝贺伦敦获得主办权后表示:“我们已做了很多工作,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很满意。我们并不会灰心。相反,我们更加确立了莫斯科做为一个现代化和高速发展的城市的信心。它有能力同世界上一流的首都竞争,也有能力组织最高级别的比赛。为了证明这点,我们将继续为2016年的奥运会主办权而奋斗。而这次申办中的经历也让我们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尽管表示会继续申办,但当有记者问卢日科夫莫斯科在4年后胜出的可能性时,他却显得有点悲观:“在选择了欧洲城市伦敦之后,我们赢得2016年主办权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但与卢日科夫市长的悲观论调不同,作为莫斯科申奥形象大使的德蒙蒂耶娃却非常自信:“我不会因为申办不成功而失望,我依旧为我的首都而感到自豪。即使这一次不能成功,那么下一次我们也一定能获得胜利。”

  而同样明确表示会“卷土重来”的还有马德里。在成功进入到第三轮投票后,马德里人曾一度信心十足地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笑到最后。但最终,他们还是没能逃过出局的命运。虽然打击沉重,但马德里人还是坚韧地瞄准了未来。申办失利后,马德里市市长加利亚东便立刻对外表示,马德里下次还将会为申奥而努力,只是目前市政府等有关部门还未决定究竟申办2016年奥运会,还是2020年奥运会。

  “在此次申办中,各个城市的条件都是很杰出的。伦敦最终赢得了主办权,但也有可能是里约热内卢、甚至是伊斯坦布尔在最后胜出。”加利亚东微笑着表示,“马德里会继续申办奥运会的。”为此,市长还特意许诺,会继续给予整座城市以特殊的条件和政策,来为未来的申奥做准备。“在申奥规划中预留用做兴建奥林匹克村的土地,不会被用于其他用途。而奥运场馆也不会出现任何可能有碍日后申奥工作的改建。”加利亚东明确地说道。

  相对于莫斯科与马德里的明确表态,纽约在是否继续申办一事上的态度却含混不清。或许是这座城市的节奏太快,对于未来,纽约人目前并没有想得太多。虽然纽约奥申委许多成员都表示将申办继续下去,但市长布隆伯格却对此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从申办失败的这一天起,纽约2012年奥运会申办委员委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而且到2012年时,他将肯定卸任,因此未来的事情目前根本不是他所能左右的。

  不过,对于纽约来说,未来也并不全充斥着消极的消息。因为按照惯例,国际奥委会希望奥运会能在各大州轮流举行。那么自2000年的悉尼、2004年的雅典、2008年的北京和2012年的伦敦之后,奥运会来到西半球是国际奥委会所希望看到的局面。换句话说,纽约这次对阵4座欧洲城市的失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增加了其2016年申奥成功的希望。

  因此,布隆伯格在投票结束后的讲话中,还是给世界留下了点猜想:“资金还有,愿望还在。一切都由纽约自己决定。”

  三城因何失败?

  特约记者曹晓莉、记者谢泽畅报道 莫斯科失利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场馆的陈旧、急需改善的城市交通系统,都等着莫斯科出巨资来完善。因此,在没能及时改变这一切时,莫斯科的出局自然在所难免。此外,车臣问题也影响了莫斯科的申奥脚步。其实,在新加坡投票之前,国际奥委会在评估报告中,便没有给予莫斯科很好的评价。委员们普遍认为莫斯科并不适合举办2012年奥运会。而世界的舆论也因此早早地就偏向了多次申办未果的巴黎和积极准备的伦敦。即使莫斯科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即使他们拥有出彩的现场陈述,但更看重现实的奥委会委员们,还是无法给予莫斯科以足够的信任。

  而对于纽约的败北,《纽约时报》则撰文分析说,尽管前第一夫人、现任纽约州参议员的希拉里·克林顿的到来,为纽约申奥代表团增添了几分底气,但一个月前曼哈顿兴建奥运会主体育场的计划遭到市议会否决一事,却早已给所有国际奥委会委员留下了极坏的印象。与伦敦和巴黎相比,纽约本来就没有任何明显的优势。在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投票中,纽约的“内讧”足以成为申奥失败的致命因素。

  政治因素也影响了纽约申奥。在陈述的问答环节中,来自叙利亚的委员穆达拉尔就毫不客气地质问纽约奥申委主席多克特罗夫:“那些来自‘恐怖主义国家’的运动员和官员将被获准进入美国吗?”虽然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及时出面打圆场,说这些事情并不是纽约的问题。但毫无疑问,由于美国一向以“世界警察”的身份自居,因此很多与美国结怨的第三世界国家的委员绝不会轻易地将票投给纽约。

  马德里申奥失败后,《阿斯》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安慰性打出了“重在参与”的标题,但这绝对无法抚平马德里人的失望。为了申奥,这座欧洲海拔最高的首都倾尽了全力。但在经济实力不敌英法、文化影响力也逊于他们的情况下,马德里的落败并不出人意料。而且西班牙国内的“埃塔”恐怖分子也让这个开朗奔放的拉丁国家丢了不少印象分。

  美丽承诺成空

  莫斯科:陈述强调了莫斯科在技术以及物流方面的优势,指出俄罗斯首都曾在1980年主办过夏季奥运会,其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经济也在逐渐复苏。普京总统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用英语发表演讲称:“莫斯科非常适合举办2012年奥运会,如果我们最终获胜,那将是公正、合理、正确的。”

  “莫斯科河”概念在陈述中得到了强调,所有运动员都将下榻奥运村,而一半的比赛场馆都坐落在奥运村中。目前有2/3的场馆已经建成。莫斯科还承诺,如果成功申办,安全问题将得到有力保障,预计有50000名会说英语的安全人员保证奥运会的安全。而4届奥运冠军波波夫和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则强调莫斯科申奥的主题就是:“新莫斯科,新俄罗斯。”

  纽约:代表团承诺这座城市将以开放的姿态迎接2012年奥运会。市长布隆伯格、纽约奥申委主席多克特罗夫和希拉里·克林顿着重强调了纽约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其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多克特罗夫说:“自由女神像告诉全世界,纽约欢迎每一位客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这里取得成功。”

  当前拳王阿里站起身向观众致意时,身患帕金森氏症的他差点晃倒,但他还是向国际奥委会委员们挥手致意,对纽约申奥表示支持。总统布什和前总统克林顿也通过录像向国际奥委会宣布:“我们将全力实现做出的承诺。”

  马德里: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承诺,如果马德里成功获得2012年奥运会主办权,他所领导的国家将以此为契机,像1992年举办巴塞罗那奥运会时一样,继续推动全球各国各民族的统一。他告诉国际奥委会委员:“西班牙致力于将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更好地在世界上和平共处的伟大事业。你们一定知道,全体西班牙人都坚定地支持马德里申办奥运,马德里希望能在2012年主办奥运,它已经准备好了。”

  萨帕特罗把西班牙描绘成“一个运动员的国度,一个热爱运动的国度,体育将人民和文化结合在了一起”。他保证安全将是最重要的。王后索菲亚也率团来到新加坡,她说:“马德里的申办得到了西班牙人民的衷心支持。对我和全体王室成员来说,这是一个特别的时刻。” (编译/谢泽畅)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申奥新闻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