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亚运折射中国足球混乱思路 重成绩轻培养

2013年10月15日09:54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吴俊宽 曾健

  第六届东亚运动会足球比赛14日在天津落幕。女足赛场上中国队在韩国队没有参赛的情况下3战1胜1平1负最终排名第二;中国男足则是4战1平3负,排名垫底。

  尽管东亚运参赛选手均为“90后”,各队重在练兵对于成绩并不看重;尽管中国男队为备战里约奥运会派出1993年龄段球员,一些比赛存在以小打大的情况,但是中国男、女队在比赛中战术打法不成形,球队风格特点模糊的问题还是暴露得十分明显。

  最后一场2:2被中华台北队逼平之后,有记者向中国女足主教练郝伟提问:朝鲜队强调精神力量,日本队要走自己的技术流,中国队要走什么样的路线呢?郝伟的回答是:“足球不能单一地光有精神没有技术,光有技术没有体能也不行,希望(中国队)能全方位同步发展。”

  郝伟的回答并无问题,但是追求“全方位发展”的中国足球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风格特点不鲜明、不统一的问题。本届东亚运动会上,这一问题无论是在男队还是女队中都有体现。特别是男队球员之间配合生疏,失误偏多,球队技战术打法不明确,场面打得热闹但进攻效率低下。

  球队缺乏标签式的特点和统一的风格,折射出的是中国足球发展思路,尤其是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思路的混乱。重成绩、轻培养是中国足球长期存在的顽疾。为了能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中国足球界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国家队、国奥队的建设上,对于费时费力的后备人才培养则明显缺乏热情。在这种追求短期内成绩提升的功利思想指导下,为国家队聘请高水平外教似乎成为成功的“捷径”。

  其实聘请外教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缺乏统一连贯的思路,来一个主帅换一种打法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的一种习惯。近20年来中国男足先后聘请了来自德国、英国、塞尔维亚、荷兰、西班牙等多位外籍主教练。兜兜转转一大圈下来,国家队自身都没能形成一个稳定的技战术体系和风格特点,各个梯队自上而下的统一的风格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不同层级国家队技术打法各不相同的情况也是常有发生。

  由于青少年培养工作缺少纲领性的风格思路,很多球员甚至是少年队学巴西、青年队学荷兰、成年队又开始学西班牙,踢到最后球员自己的特点也都消磨殆尽。国足输泰国、国青输缅甸、国少输东帝汶,各级国字号球队的成绩也在这种“更换教练”、“改变打法”、“铩羽而归”、“全盘否定”的无限死循环中不断探底。

  反观我们的近邻日本,男女“老”少各支国字号球队都在坚定地学习巴西,走技术路线,注重对比赛节奏的把握、强调控球和地面配合。在青少年球员培养过程中,各级球队也都会努力向国家队风格靠拢。尤其值得借鉴的是,日本足协采用校园足球和专业足球相结合的模式,打通两者间的流通,让球员在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直至俱乐部、国家队层面都始终贯彻统一的足球理念,形成自身的战术风格。

  前段时间临时主帅傅博[微博]率领国足在东亚杯和热身赛中打出了流畅的地面配合和细腻的中路渗透,几名年轻球员在中前场默契的配合被很多媒体称赞为“找到了巴塞罗那的感觉”。而这一切还是发生在西班牙名帅卡马乔黯然下课之后,不得不说是对中国足球的又一讽刺。

  讽刺归讽刺,但国足开始向技术路线转型无疑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只是不知道一旦傅博离开帅位之后,国足的风格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投注竞彩:小联赛激战阿贾克斯战杯赛] [买彩不中奖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