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杯前瞻:男足15年不胜日本 女足取胜概率寥寥

2013年07月19日12:59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徐明 报道

  东亚四强赛,对中国足球来说,是一次自我救赎之旅。无论是男足,还是女足,面临的不仅仅是三场比赛,三个对手,更重要的是,出征东亚杯,其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和政治涵义,已经远远超出了体育的范畴。

  男足15年不胜日本

  出征口号喊得再高亢,领导动员得再鼓舞人心,也不如现实中的“抗日”来得更加实际。

  现实中的抗日剧即将上演。中国男足、女足将先后面对日本队。本周六下午,女足率先遭遇日本队的挑战;次日,男足对抗日本。

  很不幸,中日足球对抗的历史结局从来都是敌强我弱。因为从1998年至今,中国男足再也没有赢过日本队。

  1998年,中国男足在东京凭借黎兵的两个进球,2比0战胜日本,黎兵成为最后一个“国足抗日英雄”。在那之后,中国队在15年里,再无胜绩,再无人打进致胜一球。

  中国女足的“抗日”轨迹与中国男足呈平行线之趋势。男足节节败退之际,女足亦步亦趋。自2006年亚洲杯上,中国女足被东洋魔女1比0击退之际,中国女足对日本20年A级赛的不败纪录就此作古,在那之后,中国女足在双方近10场交手中,胜绩寥寥。

  中国男女足双线溃败,令中国球迷沮丧。男足15年不胜的纪录就像一场奇耻大辱,考验着这支国字号球队的“爱国良心”。更重要的是,由于东亚四强赛的地域因素,导致了男足、女足各四个对手的对抗,势必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这早已是东亚四强赛无法回避的话题——朝韩局势恶化,中日钓鱼岛纷争,都给东亚四强赛增添了“特殊情结”。可以想象,中日对抗的结果势必在两国之间本就存在的鸿沟持续发酵,两场比赛擦出“火花”已经在所难免。

  也许正是这种原因,在历史与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男足的出征,更像是被赋予了国家使命。只是,我们担忧的是,内忧外患的男足,恐怕无法完成这桩特殊的使命。

  女足取胜概率寥寥

  男足顶着15年逢日不胜的帽子,中国女足面对朝鲜、日本和韩国,照样心里没底。由于三个对手全部派遣主力,中国女足对阵任何一个对手的胜率都不大。

  出征东亚四强赛,中国女足征召了23名队员,大部分是年轻小将,队中仅有浦玮、马晓旭等有经验的球员压阵。由于刚打完全运会预赛,女足队员的身体状况并不理想,不少队员不是拉伤就是膝盖积水,有伤在身达到9人之多,还有很多人身体有小拉伤,汪玲玲还患上了严重的胃病。

  一个多月之后,全运会女足决赛阶段比赛又将打响,各地方队和省足协特意向国家队打招呼,希望国家队在训练强度上给予调整和考虑,因此,队员们在东亚杯上最怕的就是受伤,因为这难免会影响她们参加全运会的比赛。

  由于背负着害怕受伤的心理包袱,都使得女足主帅郝伟在谈及东亚杯参赛目标时,语气比较含糊。 “这次集训时间比较仓促,由于全运会的备战,人员征调上也存在困难。东亚杯我们教练组当然想争取最好的成绩,但并没有明确的指标,球队的任务是以锻炼新人为主。 ”

  值得一提的是,东亚四强赛将是中国女足近4个月来参加的首次正式国际比赛,上一次出战国际赛事,还是阿尔加夫杯。因此,中国女足的状态令人担忧。同时,中国女足在东亚四强赛的对手个个实力不俗。日本、朝鲜和韩国三支球队,哪个都不是“软柿子”,即使中国队主力均出战的情况下,想赢下三个对手,十分困难。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