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人物:刘健入选理由:揭开了中国足球“阴阳合同”的潜规则。
跨入2014年,刘健成为中国足球最“火”的球员。6日,刘健在律师和父亲的陪同下,向中国足协仲裁委递交了自由转会申请;7日,仲裁委决定受理此案,并通知中能俱乐部提交书面答辩等材料;8日,中能方面称将积极应诉,并表示刘健的确签署过第三份续约合同,甚至爆料“刘健曾想出200万买回或者买断这份合同”;9日,中能再次重申上述说法。
到目前为止,刘健并没有对此事作进一步回应。足协仲裁规定明确指出,仲裁结果应在案件被受理后6个月内作出。在仲裁结果出台前,刘健既不能代表恒大[微博]参赛,也无法回归中能。在其他人祈望新年“马”上有钱、“马”上高升时,刘健的愿望或许是“马”上有球踢。
恒大在刘健转会风波中的隐身和失声,让人开始怀疑这个俱乐部的“担当”。
“阴阳合同”不只是职业足球领域才有,发生劳动合同纠纷,刘健也远非第一例。这一案例更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刘健把足球领域中的一个潜规则扔到了“阳光”下,结局的差异只在于刘健、中能、恒大三者谁会被“烤焦”而已。
回顾本周刘健案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个转折——— 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问题被其中一方当成捍卫面子的问题;球员寻求转会权利的问题,变成了是不是“白眼狼”的人情问题。青岛足协主席甚至向刘健隔空喊话,“你要讲点精神,讲点政治,讲点热爱家乡的观念”。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不符合现代职业足球理念,更不符合法治精神。无论刘健转会事件往何方发展,各方都需要用“职业”方法和法律思维解决。站在青岛方面的角度讲,刘健回归是结果,是“实体正义”,但请不要忽略“程序正义”的过程,从道德高度绑架球员。 (记者印朋 孟祥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