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桂林 专栏
草皮问题成为数十年的“老大难”,其实是制度造成的。解决的唯一途径是释放“制度红利”,放开不合理的管制。
中超赛场最让人头疼的,除了裁判,恐怕就是草皮。联赛踢了多少年,人们跟着骂了多少年,然而情况未有大的改观。“这场地是踢球的么?是骑马的吧?”本轮上海东亚与上海申花[微博]德比大战,八万人体育场形似菜地般的场地引来各方嘲讽;而在山东,鲁能[微博]主帅安蒂奇变身场地维修工,亲自下场填坑补草……
“菜地”、“弹坑”、“雷场”、“驴上去跑都能崴脚”,这样的调侃几乎适用于中超所有球场。有调查数据为证,前不久亚足联曾考察过中超各赛场,结果达到A级的仅杭州黄龙[微博][微博]体育中心一家,而日韩联赛的球场基本都是A级。
既然球场草皮如此糟糕,为何中国足[微博]协不出面管一管?这问题委实有些天真,首先足协从来不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有好处绝不放过,有难题掉头就走;其次体育场跟足协没有隶属关系,足协想管也未必管得了。事实上,在与中超博弈的过程中,体育场始终掌握着主动权,因为场地资源掌握在它们手上。
同理,要求中超俱乐部掏钱维护球场草皮,也属于痴人说梦。许多中超俱乐部有钱不假,可它只是临时租用体育场的场地,有什么动力主动出钱来维护草皮?再说人家也没有这个义务。
所以,产权归属很关键。在中国,大型体育场馆都属于国有,可以说是绝对垄断,程度甚至超过教育、医疗等行业。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服务肯定也跟不上。一旦上面减少或者停止“输血”,场馆的生计就变得困难重重,于是不办赛事办商演、草地变菜地等各种怪现状随之出现。如果像欧洲联赛一样允许中超俱乐部拥有自己的专属球场,草皮问题当迎刃而解。
产权归属有些复杂,一时半会儿解决不了,没关系,可以引入第三方公司进行商业运营,日本、韩国联赛有成功的经验。近来,中国的部分体育场馆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创新,效果似乎还不错。
总之,草皮问题成为数十年的“老大难”,其实是制度造成的。解决的唯一途径是释放“制度红利”,放开不合理的管制。如果允许民间资本兴建体育场馆,如果全面引入民营公司运营国有体育场馆,足球市场乃至体育市场将因此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