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受访时避免提任何名字 曾畅想着带队踢世界杯

2012年12月14日11:15  中国体育报

  采访高洪波前,我复印了三年前对他的专访,一是给他做个纪念,二是看上次都问了些什么。也算“备课”,别问重复了。

  三年前的专访,2009年5月15日,国足、国青、国少、女足4大新任主教练集体亮相。在中国足协开完新闻发布会已11点半,接受完我们专访,已12点多了。下午,高洪波还要赶往天津看场中超[微博]比赛。我记得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出任国家队主教练是一个教练一生只有一次的机会……”在一旁“旁听”的《新民晚报》老记者王亦君立即纠正我说,“年维泗曾多次执教国家队”……

  高洪波是个低调的人,但感觉他当时是踌躇满志的。他不仅谈到率国足打进世界杯,还谈到提高中国足球的观赏性……

  转眼间三年多过去,当高洪波一身便装出现在我们面前时,他看上去轻松、淡定。率不被人看好的贵州人和[微博]夺得中超第4、足协杯亚军,获亚冠资格,赛季休息回到北京家中,新赛季备战尚未开始,“无赛一身轻”。专访一直“访”了两个多小时。

  但问到问题时,就不怎么轻松了。记者希望听到什么,球迷希望看到什么?一个中超最优秀的本土教练,所经历的最关键比赛,跌宕起伏的情节、令人屏息以待的时刻,背后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以及在这些非凡时刻所体现的英雄主义、人生哲理。但高洪波的回答有点像足球场上、或棋盘前,你走一步,但对方回的不是你预料的那一步,不是预料中的“远射”、“倒钩”、“打劫”、“宇宙流”,而是“化骨绵掌”、“缓手”。只是你开始看似那一步挺平淡,回味之下,却颇有些味道在里面、是前面早有伏笔埋下。

  我准备好的问题问到三分之一时,我发现高指导在尽量避免提到任何名字。如对同行教练的评价,无论可能是褒、或贬。甚至对本队队员也是如此,我提到本赛季贵州队涌现出多名优秀的年轻队员,下赛季还有谁会冒出来,他都没提任何人。稍后他解释说,主要要看球员本人,主教练和球队创造一个环境,可能在关键时推一把,但能否脱颖而出,还要看球员自己。“我不说,是为了不给球员压力。”

  从一开始,我知道这是他的一贯风格。如果说高洪波不是个伶牙俐齿的人,他也是一个表达准确、说一不二的人,但他在说到与做到之间,更多的选择的是做到。但在我的一再挖掘下,还是“挖”到了当年他率长春亚泰[微博]打亚冠、今年中超战胜舜天等几个精彩细节。而且,从头至尾,高洪波都没离开他一开始强调的主题——和谐和团队精神。

  这次采访我的一大发现是,以前被误认为是“门前意识技术一流、体能困难户”的高洪波,其实体能一点都不差。100米跑12秒1,深蹲130公斤,卧推90公斤,12分钟跑过3159米,尤其作为一名门前抢点型的“冷面杀手”、当年曾包办亚锦赛中青队所有进球,他的速度和腿部力量都是有力的体能保证。

  在一个中超职业化、上座率逐步提高,外援外教来势凶猛,国家队却四大皆空的特殊时期,中国足球对本土教练有所期待是理所当然的。但高洪波没有任何豪言壮语,无论是中超、亚冠,还是国家队,然而我相信,不是他不再踌躇满志,而是他更想“做到了再去说,或做到了让别人去说。”

  本报记者 周继明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