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官商利益勾连皆大欢喜中,受损的是公共利益和民众福祉
■ 涂启智
自2004年1月至今,10年间国务院下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等禁令近10道,但全国高尔夫球场数量却由2004年的178家增长至2013年的521家。直到落实“八项规定”严厉反腐,政策才落到实处,高尔夫才走向式微。
一边是“10道金牌”禁令前赴后继,一边是高尔夫球场有增无减,高尔夫虽“禁止却繁荣”“十年尴尬”,想必在许多老外眼里不免匪夷所思,然而在洞悉中国国情的外国人以及众多国人心目中,这并不值得莫名惊诧。一张会员卡就动辄十几万元或几十万元,普通工薪阶层人员自掏腰包去消费,似乎难于上青天,去高尔夫球场挥杆潇洒的非官即富,假如官员自己不去玩,高尔夫场地建设也不会禁而不止。
吊诡的是,高尔夫尽管热度不减却属于贴本生意。一座18洞高尔夫球场的投资成本在1.5亿元左右,每年的维护成本约为3000万元,“全国能有盈利的球场少之又少”,高尔夫老板的旺盛热情来自哪里?这恐怕只能从“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中求解。 球场老板“多来自金融和房地产行业”,他们即是以房地产项目的丰厚利润弥补高尔夫亏空。因为有官员喜欢高尔夫,所以老板们才能“扭亏为盈”,贴本的高尔夫何尝不是赚钱的好生意?对于官员来说,体验高尔夫则享受高端休闲娱乐,可谓尽显尊贵身份与地位。但是,在官商利益勾连皆大欢喜中,受损的是公共利益和民众福祉。
高尔夫老板很多都将营业执照注册为体育会所、商务俱乐部等,不会出现“高尔夫”字眼,这种“障眼法”相当拙劣,审批部门理应心知肚明,然而却能一路大开绿灯。而“有的甚至根本不走任何手续”,更是嚣张到明目张胆,然而监管部门却失聪失明,凸显参与高尔夫利益群体势力之大。审批与监管形同虚设,终归折射出“拿刀割自己的肉”,真的需要勇气。
藏在高尔夫球中的猫腻,以前老百姓知之甚少,直到“八项规定”颁布实施,高尔夫以及很多事项细节内幕才逐渐被民众所知。这一重大进步得益于中央对厉行节约、惩贪治腐下定决心动了真格。上行下效,上面肯从自身做起,政策执行阻力就会减少。在此基础上,还有两个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政府厉行政务公开,赢得群众支持;权力不断规范,违法乱纪得到约束。它们集中体现“民主”与“法治”精神,只要继续沿着这条轨道前行,任何社会乱象都有望消除,海清河晏景象不会遥远。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