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棋童打上业5目标职业 父母已做好去北京道场准备

2013年04月22日16:5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7岁的业余5段小棋手郑载想7岁的业余5段小棋手郑载想

  2013年成都市围棋春季升段赛刚刚结束,共有6名小棋手升至5段,其中包括年龄最小的郑载想,他现在7岁半。这个名字很特别、长相乖巧、性格可爱的小孩,已经是成都有名的棋童。他也将追随那些有天赋的前辈们的脚步,走上冲击职业段位之路。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载想和他的父母都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去北京的准备。”

  围棋起步之路

  没走弯路近乎一帆风顺

  郑载想的父母一开始对围棋并不是很了解,郑载想学棋的契机是4岁时和爷爷逛伊藤洋华堂,看到一本书《精选少儿围棋》,郑载想回家就告诉爸爸自己想要那本书。郑爸爸回忆,“那本书的作者叫李智,还附有光盘。想想他那个时候也不懂围棋,不晓得为什么就对那本书那么感兴趣,买回家后就看个不停。”看到儿子对围棋很感兴趣,抱着“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的想法,他们给郑载想报班学棋。一开始是在网上找班,后来经人指点到成都棋院少儿围棋培训中心学习,此后郑载想的水平不断提高。培训中心入门班的教练张泽华对这个5岁小孩大加赞赏,一再对其父亲说:“郑载想有天赋,是好苗子,一定要让他冲段(即冲击职业段位)。”郑爸爸略懂围棋,会吃子,经不住张教练的“忽悠”,他也对自己的小孩有了更高期望。郑载想非常争气,从定段打到5段,中间除了从3段升4段费了很大一番工夫外,一路走来一帆风顺,“简直没有走弯路。”郑妈妈有一个文件夹,里面存着儿子的奖状,记者数了数,光是省市棋类比赛的就有8张。培训中心主教练李亮对这小孩也另眼相看,除了成绩外,他还觉得这小孩性格沉稳、坐得住、有想法,是个很有希望的苗子。

  去北京的道场

  郑妈妈已经做好了准备

  成都7岁多就升到5段的小孩不算多,其中包括很多年前的古灵益[微博]、几年前的廖源培。自古灵益2002年打上职业段位后,11年来成都本土再未出现新的职业棋手。这些年来,成都的冲段少年也不少,他们也从成都起步,然后在北京的道场经历严格训练,几乎每个人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但到现在依然看不到成果。对这个问题,郑载想的父母当然也考虑过。郑爸爸是一家私企的财务总监,作为注册会计师的他在财力上应该能支持孩子去北京的道场学棋,郑妈妈姓邓,是做物流的,年轻的她也表示已经做好准备,“如果要去北京,那我肯定要陪着想想一起去。”郑载想目前正在建设路小学念书,成绩不错,根据父母的计划,他将继续在成都学棋。按一手带出古灵益的李亮的观点,“最少要在成都打到业余一流才能说去北京的事。”7岁的郑载想关于围棋的第一个目标是打败爸爸,这个目标当然已经实现了,现在他可以让父亲9子;第二个目标是打败入门班教练张泽华,这个目标也已经实现;第三个目标就是赶上成都的成名业余高手,如果能达到他们的水平,那么他前往北京的时机就成熟了。根据安排,接下来郑载想将进入重点班,那是由杨一六段担任教练的精英培训班。

  只给两次机会

  若无法定段就继续学业

  学棋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如果只是作为业余爱好,或只是想掌握一门特别技能,学习过程会非常轻松。如果要走职业棋手的道路,就将面临残酷竞争。因为参与竞争的都是10来岁的小孩,他们的人生刚刚开启,世界观、价值观都尚未成熟,作为监护人的家长也面临艰难抉择。要冲击职业段位,牺牲学业几乎是必须的。郑爸爸对记者说:“我想好了,给想想两次冲击的机会。届时将休学两年,让他好好在棋上下工夫。如果两次冲击都失败了,就证明他并非天才,就老老实实回学校继续学业。”郑爸爸曾靠短时间突击通过了很难考的资格证考试,记忆力好、爆发力强这样的特点或许也能遗传给儿子。不过只给两年时间,或许还是太过严苛,古灵益当年在晚报杯成名后出战定段赛,也是连战3年才定段成功。郑爸爸的想法也代表了当前家长们对学棋的孩子还是想“鱼与熊掌兼得”的心态,但这也没有错。“如果打上职业段位,我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世界冠军,不然何必去冲什么段?”郑爸爸豪气地表示,“如果没能打上,我也希望围棋将来在他的人生中成为一个重要的爱好,能让他的人生更有意义。做父母的总希望孩子把路走宽。”这道出了几乎所有棋童家长的心愿,“鱼与熊掌”其实可以兼得。

  本报记者 赵婷

  专家声音

  学棋就要从小孩子抓起

  成都市彩虹小学是一所将围棋纳入课程表的学校,全省少儿围棋冠军何莲影就是在这所小学毕业并被成都七中直接录取的。作为教育专家,学校校长张涛也对“娃娃学围棋时如何解决冲击职业段位与学业之间的矛盾”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研究,“我认为监护人应该根据孩子发展的最大值作出选择。”

  他表示,学棋和学业并不矛盾。学业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学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人的成长不仅是指专业学科的学习,孩子和家长应该有足够的智慧来作出选择,最重要的是从自身情况出发。“我们学校提供了一个平台,进行技术支持。”学业也好,学棋或学习其他特长也好,对小孩来说都很重要,为了一方面而放弃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张校长举了个例子,“我们学校有孩子在学跳水,目前也是保留学籍,专门在体校学习。一旦没能走上专业队员的道路,他还能回到学校来继续学习功课。”

  “孩子最多的就是时间。”张校长认为,要多去尝试不同的路。具体到围棋,他认为学棋好处很多,这点现在很多家长都意识到了。“学围棋对开发智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帮助是众所周知的,我认为学围棋还能培养孩子的耐心,这些学棋的娃娃普遍很从容,遇事不急,而且他们勤于思考和推理。”除了这些方面,公认的学棋的好处还包括提供“挫折教育”(相对“赏识教育”来说)。因为下棋必定有胜有负,能从棋中品味到失败和挫折,对如今生活在优越条件下的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99%的小孩都将围棋作为业余爱好,需要在学业和学棋中作出选择的孩子毕竟少之又少。一旦需要作出这种选择,必定是有天赋的,我认为,‘从孩子抓起’是没错的,一定要珍惜儿童时的黄金时间。大胆地多尝试吧,这也会是孩子将来的财富。”本报记者 赵婷

  采访手记

  不着急冲段 先打好基础

  记者采访过很多围棋棋童的家长,他们让孩子学棋的理由无非以下几点:孩子太闹了,让他学棋安静一下;学棋开发智力,对学习有帮助;想让小孩琴棋书画都了解一下。

  将围棋作为爱好是愉快的,但要冲击职业段位就是痛苦的。这和一个人把爱好当成工作后的感受应该有微妙的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职业定段赛的残酷,要让一个孩子承受。更残酷的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在他还年幼时就提前到来。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长期在成都从事少儿围棋培训的李亮来说,早已司空见惯。自从10余年前带出了古灵益之后,他已经很久没有再享受到麾下少儿冲段成功后的喜悦了。夏茂杰曾经非常有希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次次冲击失败,财力雄厚的家长也认输了——不是输不起钱,而是怕耽误孩子的未来。夏茂杰去了美国念大学,而和他同期冲段的彭立尧如今已在围棋的职业世界里大放异彩,等级分名列国内前十。老夏不是没有后悔,“当初如果再坚持一下……”但是,一日学棋,终身受用。夏茂杰在美国也并没有放弃围棋,他还在北美大学生围棋锦标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加上普林斯顿大学等如今特别招收围棋特长生,学棋的孩子们又看到了另一条光明之路。郑载想的爸爸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我算了一下,学棋的成本很低,一个月才几百块钱,比学钢琴便宜多了。”

  “我的建议一直没变:至少要在成都达到一定水平了,和川内的业余高手能一较高下了,再去北京。不然就是浪费钱。”李亮直言不讳。他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在成都建立围棋道场。杨一回归后,加上李亮、李莹、郑策,以及背后的老西南王宋雪林九段,成都的师资力量不可谓不雄厚。新任成都棋院院长蒋全胜也将自己履新后的一大目标确定为建立围棋道场。如果这一目标能实现,道场能吸引到全川乃至重庆、云南以及西藏等地的孩子来学棋,对成都本地的娃娃来说,学业与围棋就能兼得了。最重要的是,这能促进成都业余围棋的发展,以此为基础,能形成一个梯队。这就带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好普及与培养精英的关系。李亮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几年前,成都本地的小棋手是最强的,二三段的孩子经常能击败其他地方的5段。随着学棋的孩子增多,成都本地小棋手的整体水平肯定会下降。但随着普及率的提高,有实力的孩子又能从中脱颖而出。这就是李亮渴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江苏的围棋就是这样,在小孩中的普及率非常高,有天赋的娃娃就能脱颖而出并打上段位。”李亮表示。

  “不着急冲段,先打好基础。”李亮这句话既适用于想冲段的学棋小孩,同样也适用于如今基础薄弱的棋城成都。反正10多年都等过来了,又何必急于一时呢?水到自然渠成。

  本报记者 赵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