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孟繁雄晚报杯日记:7胜4负 体验退段“吃蟹之殇”(2)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1月19日17:21  新浪体育[ 微博 ]

  本局的失利客观来说并未影响到小组的出线,只要后面我好好发挥,仍有晋级希望。因此,晚餐时我的心情并非十分郁闷,只是在心中默默告诫自己,无论对手是谁,都要认真对待,切不可大意。第二日战罢,我的队友中,小彭二胜二败而小汪三胜一败,我们团体依然保持着中上的态势。更惨烈的激战还在后面。

  第五轮,我的对手是昔日的校友叶凌云。叶曾在多次比赛中与我相遇,属于力战派,此君的口头禅便是“这棋你不活吧。”只要看不出两眼的棋,他都会猛攻到底。因此,叶的棋往往不是你死便是我亡,煞是好看。这次比赛首轮,他由于用力过猛不敌高恬亮,后面三轮他皆轻松获胜。在大学期间,我与其战绩稍占上风,因此占据一定心理优势。赛前,叶与我开玩笑的说:“没想到我们的训练棋下到绍兴来了”。本局叶执黑先行。布局阶段,他便深深打入我空中,我也不甘示弱,将其切断展开战斗。黑棋此时选择了弃子取势。但叶由于不甘心,在弃子取势之后仍要对我进行官子收刮,遭到我断然脱先。局后研究中,我们一致认为黑棋应当抢占大场,如此局势尚早。而实战被我脱先后,上方形成奇怪的棋型,黑与白都需要花数手才能将对方吃尽。混乱中,黑再次落了后手。我连续两次抢占大场后,局面已明显白优。随后的进程中,叶翻然醒悟,不时放出胜负手。而我由于优势心理过浓,一再忍让,局面逐渐接近。幸好在右下战斗中,我下出一手“扳”的好棋,使白角转危为安,差距再度被拉大。而后,叶在攻击左边白时再次犯错,不仅让白轻松做活,还成了可观目数,至此,白倒贴的局面已不可动摇。行至大官子阶段,黑投子认输。局后,我和叶进行了长时间的复盘。此时,我仿佛又回到了402(复旦大学围棋训练室),大家一起训练后探讨的情景。物是人非,昔日的队友如今遍及世界各地,唯一不变的,是大家对围棋的那份执着与热情。

  上半程比赛结束,我取得四胜一负的成绩,差强人意。我的队友中,彭三胜二负,汪则四胜一负,团体成绩已名列前茅。第三日下午休息,怀着愉快的心情,我们队去绍兴市区好好搓了一顿。唯一不好的消息便是,我得知下轮对手将是去年晚报杯的冠军得主王琛7段。

  1月10日上午,晚报杯第六轮比赛拉开战幕。比赛逐渐进入白热化状态,现在每个小组都仅有3名全胜棋手。本轮我的对手是晚报杯的卫冕冠军王琛7段。王琛虽然是业余棋手,但棋力却在很多职业之上。去年应氏杯大学生围棋比赛,王开局6连胜,并斩落众多职业棋手。因此,说我本轮抽中下下签毫不为过。论实力,也许我并不比王相差很多,但长时间的工作让我的棋显得很生疏。以前我所参加的比赛用时基本不超1小时,但本次比赛,85分钟的基本时间我却觉得不够用,前5轮有2轮用至读秒。赛前,对于结果我十分坦然,输并不可怕,只是希望自己能够下出精彩的对局,能对的起自己,对的起众多关心我的朋友即可。

  本轮我执白,布局阶段双方势均力敌,第一个战斗发生在右上角。面对黑棋的侵入,我选择了取外势的下法,让黑棋选择就地做活。总体而言,得失相当。但是,在接下来的左上战斗中,由于一着随手,王琛机敏的抓住机会,将我分断,局面顿时坠入深渊。其实,如果此处能够下的仔细一点,本局仍将漫长。我为自己的草率付出了代价。至此以后,白棋一直苦苦追赶。但对于高手来说,白棋基本回天乏术了。优势局面下,王琛下的依旧凶狠。差距越拉越大。很快,我中盘认输。本局的失利,我并无遗憾,技不如人而已。六轮比赛即输两盘,将我逼至悬崖边上,此后的5轮我已不容有失。本轮我的队友发挥也不尽如人意,彭3胜3败,汪4胜2败,团体名次也急剧下滑。

  不容多想,因为更大的恶战还在后面。下轮我的对手是苏广悦6段。看到对阵,我无语中。本以为和胡煜清不在一个组抽到了上签,却不想自己被群狼团团围住。苏广悦也是出自道场,近年来势头极猛,目前已是业余界翘楚。去年在全国业余比赛中战胜胡煜清使其一举成名。我和苏在二败的棋手里面相遇,负者将彻底丧失进入复赛机会,不得不说是一悲剧。

  本局我执黑先行。近期的比赛,我总有一个感觉,黑棋贴目十分困难。由于对新兴布局一窍不通,我下的都是10多年前的老式布局,当时5目半的贴目黑棋尚能承受,如今面对7目半的大贴目,黑棋如此布局的确有些力不从心。果然,布局阶段我便觉得黑棋十分难下。总有贴目困难之感觉。好在苏在左下战斗中一步漏算,黑棋中间孤棋穿心而过,顺利连回。在占据主动权后,我下的可以用潇洒自如,行云流水来形容。黑棋的优势也愈发明显。行至大官子阶段,黑棋盘面10目以上且棋型厚实,眼见胜利唾手可得。这时,我无意中发现自己的基本时间即将用完。面对苏的试应手,我犹豫再三,既想简单处理,又不想吃亏太多,这样的心态导致我最后一点时间也消耗殆尽。进入10秒一次的读秒阶段,我完全慌了神,根本不知自己下什么。之间局面逐步接近。更让我悲痛欲绝的是,中间黑棋犹豫气紧,空里出了棋,直接损失6目。当时我的脑子“嗡”了一下。但由于时间紧迫,无暇多想,只能硬着头皮将棋下完。终局数子,黑184,正好负1/4子。

  此后的数个小时,我已不知道周围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的过程以及结局,将我的精神防线彻底摧毁。尽管我一直自诩快乐围棋,尽管我拥有很多,一直爱我的家人,关心我的朋友,心仪的工作,但这一刻,我不得不承认,在我的生命中,围棋占据着无可动摇的地位。输给李徐我不难过,虽有轻敌因素,但通盘完败毫无机会。输给王琛我也不难过,一方面赛前早有预料,另一方面对手下的的确出色,也是一盘完败之局。但这盘失利却让我再次体会胜负世界之残酷。并非对手下的不好,而是本应我的一盘好局,却由于自身失误葬送,且以最微弱的差距告负。直到很晚,我才缓过神。此时,我意识到,晚报杯已经离我远去。后面我所能做的,便是努力让团体名次靠前以及让自己的战绩稍微在面子上过的去。对于扬子晚报来说,1月10号是黑色星期一,我们队6盘中输了5盘,彻底退出了团体的竞争。

  痛苦归痛苦,日子还得继续,比赛也逐渐进入尾声。唯一让我遮羞的是,战胜我的李徐在7轮过后成为A组唯一全胜的棋手,反正已经这样了,阿Q一下又如何。

  第八轮,我执白对阵乔然,貌似也是一个道场的冲段少年。或许是意识到大家都没有晋级希望,双方落子如飞。短短半小时,棋局已过中盘。布局阶段黑一块孤棋被白攻之甚苦,但中盘阶段白棋下的较为随意,局面已被黑棋追回。行至大官子阶段,局面细微。正是由于细微的局面,在我想便宜黑棋一目官子时,黑棋断然选择反击,由于黑棋劫材不足,反击失利,该局部的转换黑棋大亏,白棋瞬间确立胜势。此时黑方无心恋战,立即签订城下之盟。结束之后,我环顾四周,基本都在布局进行中。但迟到的胜利并未给我带来丝毫的兴奋,倒是兄弟沙砾从南京远赴绍兴为我助阵着实让我感动。但自己寒酸的战绩却让我愧疚不已。

  第九轮我的对手是个小孩,叫舒一笑。貌似是个小学生,因为我上初中时肯定比他高多了。客观的说,我以前教过的很多学生,块头都远比他大。但就是这样的小孩,连续几轮都坐在我隔壁,这轮终于狭路相逢。我的思路与上午相仿,力求速战速决。或许是意识到我焦躁的心态,他布局竟下的极其缓慢,平均每手用时在2分钟。行至中盘,执黑的他已经将基本时间用去大半。而此时的局面也在我牢牢掌控中,胜利赢是意料之中。于是,隔壁卢宁那盘结束时,我甚至参与其复盘。不多时,我已将黑两块孤棋切断。本以为黑必死一块,棋局终了。不想此时的黑棋竟爆发出惊人的力量。先是通过妙手将右上黑棋做活的同时,将官子便宜殆尽,继而在中间成功摆出两眼。此时我定睛一看,白棋的攻击毫无所获,并且由于大意,损失了很多官子手段。如果此时我冷静下来,稳扎稳打,仍是白棋好下之局。但当时的我,脑子已是一片空白,加之看到黑时间紧张,希望将对方“拍”死的心态油然而生,招法凌乱不堪,反倒是对手在时间耗尽之时,行棋滴水不漏。逐渐的我发现局面已不受控制。当我再次随手,被黑棋下到二路“夹”时,我额上冒出了丝丝冷汗。此时我明白,获胜的唯一希望已不在棋盘,而在对手的时间。无奈棋盘逐渐缩小,而舒一笑在读秒声中依旧井井有条,差距竟在终局时被拉大至盘面13目。此时,我看到沙砾在我旁边无奈的摇了摇头。坐了大约五分钟,我默默的认输。这五分钟我的思路完全不在棋上,我看到了为了支持我比赛,替我顶岗同事们在奋力工作,看到了我的亲人,朋友们在等着我凯旋的消息。此刻,低迷的状态已让我麻木,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愧疚。愧对所有关心我,爱我的人。

  赛后,尽管沙砾一直在安慰,鼓励我,但我却难以从失落的心情中自拔。本约好的乒乓球切磋,也因我的失利化为泡影。我上次在一项赛事中输到4盘,还要追溯到2002年上海市运会,当时初到上海,人生地不熟的我被许多上海业余高手砍瓜切菜般的修理了一番。从那以后,我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境界,无论是全国大学生赛,抑或各地大小业余比赛,从没输过2盘以上。以至于很多朋友都觉得我战绩极其稳定,尽管鲜有冠军表现,但也很难跌出前三。希望这次的惨痛失利,是一个新轮回的开始,聊以自慰。

  进入最后一日的争夺,彻底放开包袱的我,在最后一日的比赛中,收获二连胜。这两局棋胜得都比较轻松,一方面已到输无可输的我,彻底放开包袱,另一方面彼此都无晋级希望,下棋较为随意。因此过程虽略有坎坷,但基本无太多悬念。最终,我以7胜4败的悲惨结局结束了自己首个晚报杯之旅。幸好前面几轮的对手都很给力,我的小分在相同战绩选手中最高。最终我获得A组第11名。我们队的成绩也差强人意。小彭6胜5败,小汪5胜6败都居小组中游。团体最终在56个队伍中名列第16。并未做过多的停留,我在比赛结束后迅速离开了伤心地。

  三、尾声

  在比赛即将结束之时,我无意在某围棋论坛看到一醒目标题:职业算个球!文章主要意思便是说我退段参赛,但战绩糟糕,在比赛中泯然众人。对于这样的帖子,我倒是很坦然,毕竟他说的是事实。而该贴抛砖引玉,却引发了一场职业,业余的大争论。在此,我想对此问题略谈一二。

  何谓职业棋手?在围棋的范围内,貌似有两种解释,狭义的理解是持有中国围棋职业证书的棋手,通俗的来说便是有职业段位的人。而广义可以理解成以围棋为职业的棋手。本质上说,这两种解释并没有交集。因为有些拥有职业段位的棋手,他们的主要职业和围棋无关,围棋仅仅当做业余爱好,而有些棋手,虽然是业余段位,却以教棋或参加各地业余比赛为生,现实中,这类棋手大有人在。但在外人眼中,往往对职业棋手进行狭义解释。

  以晚报杯为例,它是一项全国性质的业余比赛,因此原则上拒绝职业棋手参赛(狭义)

  此前为了鼓励少年棋手,曾一度允许未成年职业初段棋手参赛,但由于冠军每每被少年职业拿走,近年此项规定又被取消。现在,如果一名职业棋手想参加该项比赛,则必须将职业段位放弃才可。二十年前,当时退段风曾盛行一时,著名的棋手刘均,韩启宇,付利都将职业段位放弃转为业余棋手,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统治晚报杯。然而近年来随着职业门槛日益提高,放弃职业段位的棋手少之又少,因此新兴的晚报杯明星变成了曾经冲段未果的青年或道场学棋的冲段少年。而这类棋手,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都是职业棋手。如果以广义的角度来甄别职业或业余,恐怕,本次晚报杯的合格参赛者不超过20人。

  在此,我并非质疑大多数棋手的参赛资格,只是深感体制的欠缺。国外的体育明星,往往都有自己固定的职业,他们仅仅是在不影响正常学业或工作的情况下,将自己的特长优势化。而在中国,培养一名体育人才,往往从小学便断其学业,采用高压手段逼其成才。这带给运动员们的危害是巨大的。且不说在成为体育明星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多少次的淘汰,就算成为了明星,退役以后的生活又将如何?没有一个合适的谋生手段,使很多退役的昔日明星处境悲惨。“昔日举重冠军如今沦为搓澡工”,“昔日摔跤冠军如今依靠卖奖牌治病”,类似的新闻屡见不鲜,令人扼腕。其实这些人都是体制的受害者。

  回到围棋,近几年冲段成功的少年,90%以上出自全国各大围棋道场,尤其是北京。这些棋手大部分都是中途辍学求道。诚然,他们的棋力毋庸置疑。但即便如此,打上段以后,他们的出路又在何方?他们的目标往往是常昊、古力们,但中国只有一个常昊,只有一个古力,真正想要出人头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恐怕在中国不出20人。绝大部分定段成功的棋手,最终的归宿仍是围棋老师,因为只有教棋,才能满足他们的衣食住行,除此以外,无它谋生手段。我曾经问过一些定段成功的少年棋手,有无意愿去高校深造,得到的答复多半是,从小就不去上学,再去上学,一方面什么都不懂,怕人笑话,另一方面也无法吃这个苦。除了叹息,我别无他言。或许有人看了不信,但这的确是中国围棋浮华背后的真实写照。

  我希望中国围棋长盛不衰,也希望中国围棋一直有明星级领军人物,但我不希望绝大部分人成为他们的铺路石,每个人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不是吗?中国围棋,任重而道远。

  (孟繁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更多关于 晚报杯 孟繁雄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