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甲盛产球星加工厂 “穷人”策略创造博季诺夫现象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2月27日11:01 体坛周报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小世界杯”原来是指80年末在乌拉圭举行的、为庆祝世界杯50周年举办的邀请赛。但在1982年意大利捧得世界杯后,大量各国球星涌入意大利,意甲竞争激烈,空前繁荣,“小世界杯”遂成了夸赞意甲球星云集的代名词。 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开始,意甲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七姐妹”不再,贫富分化严重。当尤文图斯和AC米兰等俱乐部拿着几千万转播费的时候,博洛尼亚这 样的中小俱乐部一年预算只有几百万欧元。但人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富人高收入、高消费,穷人低收入自然也就低消费,因此中小球队率先改变策略。卡卡差点去了布雷西亚,阿德里亚诺因为价格上的微小差别没有被乌迪内斯买走——这不是假设,而是事实。当今意甲赛场上主导米兰双雄进攻的两个巴西青年,都曾和亚平宁中小俱乐部只有一步之遥。这个事实是意大利足坛近年来发展趋势的一大体现——中小俱乐部都把目光放在挖掘外国年轻球员身上。 意大利足球是一片沃土,来自东欧、非洲和南美的年轻才俊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培养,也可以得到最好的展示。只要在意甲赛场成名,没有人会怀疑他们是否适应欧洲足球,这是他们相对于那些在本国联赛中效力的球员的优势。 球星不仅仅是豪门才有的,意甲的中小俱乐部正成为外籍球星的加工场。毕竟受限于非欧盟法则,豪门不可能将年轻有为的南美球员们一并挖走再寄养在别处,这就给“穷人们”留了机会,所以更多的外藉年轻球员会以意甲中小俱乐部作为自己登陆豪门的基石。近年来,意甲中涌现出了马图扎伦、博季诺夫、梅格尼、塔代伊、苏亚索、皮萨罗、埃里贝托等一大批优秀球员,而这些球员也成为豪门竞相争夺的对象。 从这些球员的角度说,他们等待着豪门的赏识,这其中的联系枢纽就是中小俱乐部的球探们。他们走遍世界,探访无数年轻球员,甚至从其他运动员中搜索值得投资的苗子,俱乐部依靠他们寻觅人才,人才需要他们推荐以获得职业生涯的机遇;而另一方面,也有球员的经纪人以及个人球探会依靠着推荐球员成功而一步登天。 每个中小俱乐部挖掘球员的手段也不一样。乌迪内斯实验室是“卫星电视模式”的代表,前秘鲁球星巴巴蒂约时刻关注世界各地的联赛,一旦瞄准某个人才,就低价买下,或是诱使其合同结束后自由加盟乌迪内斯。随后,乌迪内斯便和他们签订低工资长期合同,以防球员成名后轻易跑掉;而莱切、博洛尼亚却是地地道道的“小儿科”。他们把目光集中在少年球员的国际邀请赛上,发现有潜力的苗子,就吸引其加盟本俱乐部青少年队,同时为其父母办理移民,这种待遇显然是“博季诺夫们”无法拒绝的。 俱乐部通过挖掘球星也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这是他们的主要目的,以微小的投资就能换来上千万欧元的回收。2004年夏天意大利足坛最成功的两笔买卖,就是布雷西亚巴西中场马图扎伦被卖到乌克兰,雷吉纳捷克后卫伊拉内克被卖到俄罗斯,价格都达到了千万欧元左右。这个价格甚至超过了两家小俱乐部分别从天空电视台拿到的转播权出售费用。要知道,在低迷的意大利国内转会市场根本无法达到的,千万欧元甚至足以换到斯塔姆这样的顶级球员。而奥博多,这个佛罗伦萨和佩鲁贾共有的23岁球员,已经是意甲赛场上的老将,皇马、阿森纳等球队也对他表示关注,佩鲁贾对他的一半所有权开价400万欧元。 中小俱乐部除了这种买材料、卖成品的加工道路可走外还有其他选择吗?在意大利,除了桑普多利亚、佛罗伦萨以及巴勒莫这种老板有钱有雄心的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基本都是过着这球星加工场的生活。 而北方三强由于要征战欧洲赛事,其主要路线是引进已经成名的球星。但转会市场的复杂形势往往让他们无法总能得到想要的球员,因此对他们来说,引进一些在国外已经有名气的年轻人,再租借到其他球队进行锻炼,是个不错的主意。 《体坛周报》网站3月1日全面改版,请登陆体坛网www.titansports.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