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让拜仁告诉中国如何搞足球

2013年08月06日20:00  新华网

  理性的德国人看不懂中国足球。在奥迪杯足球赛举办期间,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专门为中国媒体团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总经理、前德国著名球星鲁梅尼格出席。一位记者向他问计如何拯救中国足球。问题很长,回答却很简短:“中国没有理由搞不好足球。”

  鲁梅尼格或许很想给出答案,但一个局外德国人不可能看懂混乱无章、旁逸斜出的中国足球。是不能也,非不为也。德国发展足球从来都是本着清晰的思路,一步步坚实地前进。拜仁慕尼黑俱乐部作为德国足球的标志,是其基本哲学理念的凝练。只需对拜仁稍作观察,便不难发现德国足球与中国足球的巨大差异。

  经济决定成色

  职业足球离开经济就是空谈。尤其自1995年底“博斯曼法案”生效以来,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绿茵豪门的根本标准。这从拜仁慕尼黑和阿贾克斯的发展历史就能看出。阿贾克斯曾于1971至1973连续三次夺得欧冠冠军。在他们之后拜仁慕尼黑崛起,也连续三次夺冠。如今,拜仁又成欧洲霸主。而阿贾克斯早已沦落为二流俱乐部,成为欧洲足球人才培养基地。记者此前曾去阿贾克斯足球学校采访。谈及他们的俱乐部发展方向时,他们的一位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再也没有机会夺得欧冠冠军了,这是因为我们荷兰的经济实力无法和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相比。我们只能走培养和出售球星的道路了。国家经济实力决定职业足球的层次。”

  拜仁的富有想必让阿贾克斯羡慕。拜仁俱乐部主席赫内斯不久前在一次采访中炫富:“我们4000万欧元买进了马丁内斯。有人说买贵了,我觉得不贵。我们有钱。”他说,与负债累累的英超、意甲和西甲[微博]俱乐部相比,拜仁已经连续32年零债务运营。

  德甲[微博]的门票和电视转播权收入一般,那么拜仁富有的根源何在?在于德国强大的工业经济。

  在奥迪杯开赛之前,中国记者在赛事组织者的安排下参观了附近的奥迪德国生产基地,领略令人震撼的工业革命成果。这样一个年产140万辆豪华车的世界顶级企业和其他一些高端品牌公司,都是拜仁俱乐部的赞助商。拜仁共有27个赞助商,其中16家是德国公司,又其中11家和拜仁一样都位于富足殷实的巴伐利亚州。拜仁上个赛季仅赞助收入一项就高达2亿160万欧元,比意甲冠军尤文图斯[微博]俱乐部全年的营业总额还高。

  尤文图斯俱乐部主席阿涅利说:“英超有商务开发,西甲有电视转播权,德甲有赞助,而我们意甲什么也没有。”意大利经济的没落,导致球星外流,意甲“小世界杯”的盛况早已不再。英国经济学家泽曼斯基曾经做过调查,发现球队成绩与转会费关系不大,而与球队工资却直接有关。皇马[微博]、巴萨[微博]、米兰双雄和拜仁等欧洲足球豪门,球队平均工资均在全球所有体育球队前十。他们因此也是欧洲足球赛场上的强者。

  金钱是职业足球乃至职业体育的核心。职业足球发达的先决条件必然是经济发达。毫无疑问,以拜仁慕尼黑为首的德国职业足球的强盛,得益于德国工业经济的强大。

  那么,中国现在已是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但所谓的职业足球为什么还处于“石器时代”?

  态度决定成败

  足球并非披上个“职业”的马甲就能变身职业足球。职业足球只有将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诚实可信,才能吸引商业资金。这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例如德国足球反赌扫黑,他们不是扬汤止沸一般简单地将几名害群之马绳之以法,而是改革体制和机制,不仅斩草,更要除根。这种负责的态度制造社会信誉,赢得赞助商、媒体和最重要的人群——球迷的信任。有了他们的信任,职业足球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此为关键。

  德国人实事求是的态度保证了德国足球能稳定向前发展,有时也会走弯路,但能迅速纠正重回正途。尼日利亚国脚奥利塞赫曾德甲踢球多年,他有段对于德国民族个性与其足球特点关系的论述可谓精确深刻,不妨引述几句。他说:“一般而论,这个国家有种与他们人群心理相符的游戏文化和足球哲学——努力,努力,一直努力,直到成功为止。他们的信念是:即使你天赋不如对手,但你可以耗倒他们,取得胜利,从而成为最佳。即使在他们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难看到这种处世哲学。他们如此善于革新,又那么踏实能干,因此他们是欧洲甚至世界最稳定的经济体。”“我感觉,德国人最重要的因素是他们永远想去实验、改善和提高的愿望。他们遵守秩序,纪律严明,确立目标,力争成为开创者,而非落后的模仿者。”

  德国足球曾在2000年欧锦赛时跌进低谷。他们分析发现原因在于他们职业联赛中有太多外籍球员,影响了本土球员的成长。于是他们马上采取对策,统一行动,各个德甲、德乙俱乐部都建立足球学校,投入重资加强本土后备人才培养。十年之后,大批德国青年才俊跻身职业联赛。如今德甲外援比例已由2000年时的60%下降到了22%,与此同时德国国家队又成各大赛事的夺标热门。

  奥利塞赫对于德国足球的论述还有一处颇有见地:“我感觉不好的一点是,他们(德国)管理和执行足球的方式方法中缺少‘快乐元素’,这在西班牙等那些更成功足球国家里司空见惯。保持放松和欢娱游戏的能力有助于开发球员的创造力。”

  德国人也认识到了这点。在国家队层面,主教练勒夫把厄齐尔和凯迪拉等非德裔吸收入队,激活球队中场。拜仁慕尼黑俱乐部干脆请来瓜迪奥拉,引进西班牙人的创造性思维。鲁梅尼格信心满满地说:“现在我们把德国人纪律性强等特点与西班牙人特有的创造性结合到一起。我们的合作不仅仅很令人满意,将来一定会成功。”瓜迪奥拉能否成功,现在难说。但德国人实事求是的态度却是成功的保障。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亲历的一事。今年5月,中国国青队在主教练黎兵的带领下来意大利参加一个业余赛事。记者在挑明对手意大利队和英格兰[微博]队的业余身份之后,竟有不少人留言批评:不应报道对手的业余身份(难道要让读者认为对手是正儿八经职业国家队?此为误导。)。某官方微博专门发表公告讲明这次比赛是意大利职业联盟(实为业余联盟)所办、参赛对手全是国家队(有一支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代表队)等等。一篇微博仅百余字,事实错误竟有5处之多。无论蓄意还是无意,如此态度,谈何职业?

  理念决定本质

  德国职业联赛运行模式与英超有很大不同,两者存在的哲学理念基础不一样,导致的结果也迥然相异。

  英格兰职业足球过去曾有一条1894年制定的著名的R34规章,明确规定:俱乐部经理人只可获得俱乐部利润的5%作为个人红利;俱乐部经理人不从俱乐部领取任何工资;俱乐部一旦关门倒闭,家产不可变卖,要送给当地其他体育俱乐部。这也就确保了俱乐部的公益性质。这条规定在捆绑了英格兰职业足球将近90年后,在1983年被当时的热刺俱乐部主席斯科勒一举突破。从此英格兰职业足球的道德本质也从公益走向了私利,造就无数“肥猫”,成为私人资本角逐的舞台。曼联[微博][微博]、曼城[微博][微博]和切尔西[微博][微博]等这些百年老店实际都成为家族企业,“龙虾三明治”球迷越来越多,真正的球迷却因付不起高额的门票而被挡在大门之外。至今,英国一些足球研究人员还在为R34的倒掉而悲悼不已。

  而德国职业足球却顽强保留了一些公益本质。他们也有自己的R34,并坚持让它存活下来。这就是“50+1”政策。这个政策在R34实际“死亡”15年之后才诞生,其内容可简而言之解释为球迷控制至少50%+1%的投票股权。个人持股最多也就只有49%。比如对于约旦商人哈桑-伊斯马伊科曾注资1800万欧元挽救了即将破产的慕尼黑1860俱乐部,但他也只能拿到俱乐部49%的股权。除勒沃库森、沃尔夫斯堡和霍芬海姆3家情况特殊、不受50+1政策控制的俱乐部外,包括拜仁慕尼黑在内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没有明确老板。如果有,那就是球迷。拜仁的18万5千名会员掌控着俱乐部的82%的股份,剩下的18%对半分开卖给了奥迪和另外一家德国公司。

  在拜仁慕尼黑俱乐部,记者请教鲁梅尼格德国职业足球为什么会引进50+1这样的政策。他回答说:“当初我们引进这个政策是为了避免出现个人持股控权俱乐部、进而可能为所欲为的现象。德国足球的基础是球迷,他们不希望看到某个人操纵和控制俱乐部的一切。”

  50+1政策基本切断了大量外资注入的渠道,因此在德国足坛一直存在争议,即使拜仁慕尼黑主席赫内斯对此也心怀不满。他说:“总有一天,50+1政策会倒掉的。但我们不会出售俱乐部超过30%的股票,也不能上市。如果我们要这样做,就必须得到四分之三俱乐部会员的投票支持。我们永远不会得到的,永远不会,永远不会,永远不会。”

  由于球迷实际是德甲多数俱乐部的主人,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德甲门票为什么价格低廉以及上座率火爆了。英超切尔西上个赛季最便宜的季票是750英镑,而多特蒙德的只有178英镑。英国资深足球记者大卫·考恩认为这表明在“过度商业化的自由市场经济主导的英超”与“体现‘大众足球’民主色彩的德甲”之间存在根本的哲学理念的鸿沟。

  英国人几个月前出版的一期《世界足球》杂志在考核诸多因素之后,认定德甲目前是世界最出色的足球联赛。至于英超、西甲和德甲谁是最佳,最有发言权的应是他们各自的球迷。就像谁家幸福只有谁自己更清楚一样。外人看到的往往都是表象。故而,我们怎么也不好说中超最佳吧?(完 新华社记者马邦杰)

原标题:新华社罗马8月6日体育专电 题:让拜仁告诉中国足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