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欧足坛大佬革命温柔一刀 大佬亨利离去枪手获新生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15:50 足球-劲体育
记者寒冰报道 怎样看待亨利?法布里加斯这样回答:“他在的时候,其他10个人都不存在。”对于几乎已经奠定自己在酋长球场“统治者”地位的西班牙人而言,这个答案有些冰冷,但并不残酷。 对于所有球会而言,平静地完成更衣室秩序传承,乃是除了礼聘主帅外最重要的大事。遗憾的是,几乎所有球会,都选择了激烈地解决这个看似顺理成章却必须伤筋动骨的“不流血革命”。 失去亨利,阿森纳新生 平稳过渡方面,温格的阿森纳早有先例。格拉汉姆时代威震英伦的F4防线,温特伯恩2000年退役,亚当斯和迪克逊2年后谢幕,加上2003年告别的西曼,最后一位遗老基翁2004年才退出舞台。相比同时代皇马换血的惨烈,阿森纳用4年时间重建了一条冠军级防线。此后,阿森纳还在不断更替新的大佬,从帕洛尔、维埃拉、皮雷到永贝里、亨利,温格受困于年轻化路线不得不紧缩银根,但并没有为球队更衣室的换代付出过于激烈的代价。仅有的反面案例是A·科尔的叛变,但鉴于兵工厂无法给出切尔西的薪金,科尔的离开就非温格之力能够挽回。温格的怀柔原本就是基于球队财政和技战术更新的考虑,相比大陆失于偏激的清洗政策,他的逐步替代方案自然将更衣室的震荡降低到了最小的程度。当然,阿森纳为之付出了连续三个赛季低迷的代价,总算是在本赛季真正建立了理想的秩序。战术上,法布里加斯代表着球队未来10年的方向,而正值盛年的维埃拉其实已经无法承担如此跨度的时间考验。锋线上,亨利的身后是年轻12岁的沃尔考特,以及防线上需要更多锻炼的森德罗斯、埃布和弗拉米尼。和平分手是互利结局,失去亨利,对于平衡阿森纳更衣室和球队战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欧洲大陆的不流血革命 在欧洲大陆,类似的和平换代早有先例。1960年代的“第一米兰”王朝,风光一时无两的“Gre-no-li”锋线,从1953年格伦的离开就开始了缓慢的重组。1956年诺达尔也退出米兰,红黑军团的锋线开始由巴西人阿尔塔菲尼和金童里维拉打理。直到1961年里维拉顺利接班后,利德霍尔姆才选择了退役。 战术上,当年的米兰正是维亚尼和传奇教练洛科交接棒之时。在洛科的战术里,世界杯冠军乌拉圭人齐亚菲诺肯定是被淘汰的———这也是米兰花费创纪录的20万美元罗致年仅16岁的里维拉最重要的原因。洛科首倡的Catenaccio(意式433)战术里,里维拉和锋线尖刀阿尔塔菲尼是核心。曾经的瑞典三剑客必须退出舞台,这是当年创造“第一米兰”王朝时红黑军团最平稳的一次过渡。贝卢斯科尼的“第二米兰”时代,同样选择了战术意义上的平稳过渡。1997年卡佩罗接过萨基的枪,正是“第二米兰”功勋老将们江河日下之际。贝卢斯科尼没有选择激进的清退措施,而是让年事最高且伤病不断的巴雷西、塔索蒂和加利光荣退役。随后逐年减少更衣室元老,德塞利、萨维切维奇(1998),博班、多纳多尼(1999),维阿、阿尔贝蒂尼依次离开。从1999年开始,米兰逐步确立了谢甫琴科-皮尔洛-加图索-内斯塔-迪达的中轴线。这支冠军球队倒数第二个“第二米兰”遗老科斯塔库塔,直到今年夏天才退出历史舞台,而小马尔蒂尼还依旧延续着球队上下跨越20年的两代血脉。毫无疑问,战术上米兰人从萨基到卡佩罗再到安切洛蒂,始终保持着某种传统。这种传统的顺利交接,与球队温和的换血政策不无关系。 从92一代到2003 米兰和阿森纳是和平分手的典范,而出于战术意义考量采用激烈手段的弗格森,也算是另一个异类。弗格森执教曼联的20年,对于换血的考虑从来都偏于苛严。早年的因斯、布鲁斯和夏普、小罗布森,为著名的92一代铺平了道路。1995/96赛季的激进换血,缔造了黄金时代的曼联。但在1999年的三冠王之后,弗格森开始的第二次换血,伴随的也是更衣室出奇的震荡。锋线双煞约克和科尔先后被甩卖,期间还包括荷兰铁卫斯塔姆。菲利·内维尔、谢林汉姆、巴特斯都没有留下太多印记。相反,2003年不惜赶走贝克汉姆,弗格森依靠此后引进C·罗纳尔多、鲁尼和卡里克、维迪奇,完成了中轴线的重建。尽管锋线上逼走范尼至今尚未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弗格森的更衣室秩序至少还牢牢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这20年红魔英才辈出,但真正能够掌握更衣室脉搏的,只有爵爷自己。斯特拉坎、贝克汉姆、基恩、范尼,战术需要是根本,淘汰的方式只是表象。至少,斯特拉坎和基恩已经跟爵爷冰释前嫌,相信未来的贝克汉姆告别赛上,前曼联7号也不会鼠肚鸡肠。 技战术意义的更衣室交接棒,欧洲大陆还有无数案例可以枚举。1980年代末皇马的五虎将解体,1990年代末的巴萨荷兰化,以及最近瓦伦西亚的意大利化,其实都是刻意为之的战术革新带来的换血。温和者居多,激烈者不乏。所谓的大佬们,命运其实多数时候都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 大佬控制论 记者寒冰评述 曾带领里昂豪取三连冠的勒冈,年初被流浪者解雇时曾感叹:“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绝不会选邓肯做队长。”事实上,连邓肯·弗格森自己都明白:勒冈和他都只是主席大卫·穆雷的棋子。孰轻孰重,完全取决于穆雷的一念之间。在球会的权力架构里,管理层、教练和球员间,是非常微妙的三角平衡。失衡后,需要改变的原动力并不是来自教练,而是来自球场的办公室。 大佬扳倒主帅的先例,在欧洲足坛并不多见。罕见的几次,其实都是权力博弈后球员得到俱乐部支持,或者默许的结果。勒冈在苏格兰的遭遇就是典型:法国人试图树立自己的权威,但根本忽视了苏格兰本土球员强大的影响力。当球队中外援和本土球员发生激烈冲突后,勒冈选择了坚持自己的训练原则。一惯托大的队长邓肯·弗格森自然首当其冲,2007年元旦弗格森就被勒冈剥夺了队长袖标。问题是,这一激烈行动触动了球迷的情感,并引发了俱乐部高层的恐慌。在与球员沟通后,高层在3天后知会勒冈———要么改变,要么离开。最终,法国人体面地选择了辞职。时隔半年,已在巴黎圣日耳曼的勒冈说出了真相:俱乐部主席穆雷需要本土球迷的支持。勒冈排名球会历史第二差的战绩,也让穆雷无法有冒险的资本。于是管理层和更衣室领袖合谋,向传统低下了头。如今,流浪者在前苏格兰国家队主帅史密斯带领下,又恢复了以往的雄风。 从职业足球120年前在英格兰诞生以来,球员就一直是俱乐部荣誉甚至财源的根本。想象一下,直到1950年代中期,英格兰国家队还是由所谓的技术委员会遴选球员,真正的Manager模式也是二战后才逐渐完善的。主教练在球会中的地位,从来都是臣服于管理层的棋子。直到巴斯比和香克利时代,他们的威名才有超过明星球员的趋势。更衣室的秩序比主教练更能左右俱乐部的政策,而这里也是俱乐部高层意欲有所为的首要阵地。不仅如此,在欧洲大陆也是如此。为什么卡马乔能在执教皇马不过90天的情况下就负气出走?就是因为他过于严厉的训练和更衣室政策,令习惯了前任主帅们温和态度的大佬们不堪忍受。首当其冲的罗纳尔多、卡洛斯和菲戈加上对体能训练颇有微词的耶罗和劳尔,失去更衣室的卡马乔自然得不到佩雷斯的支持。更衣室的胜利,其实只是因为佩雷斯需要巨星们继续创造欧元———而这一点,卡马乔显然无法做到。 类似的境遇还包括海鲜时代的切尔西,维亚利和拉涅利的6年,迪马特奥、德塞利、哈塞尔巴因克和佐拉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元老群体。拉涅利对于这个群体的纵容,让切尔西始终无法成为真正的争冠群体。反之,他们对于拉涅利的保护,也令贝茨无计可施。直到性格激进的阿布遭遇了同样偏执的莫里尼奥,形势才出现逆转。葡萄牙人甫一上任就开始了大清洗,元老院被铲除殆尽,新的切尔西以德罗巴-兰帕德-特里-切赫为轴心,辅以鲁本、达夫、马卡莱莱和葡萄牙帮,拉涅利时代得宠的布里奇、克雷斯波和乔·科尔都不得不努力寻找机会。曾经为怀斯、德塞利们擦鞋的特里如今已是蓝军无可争议的精神领袖,这次地震看似来源于换帅,实质上还是因为管理层和更衣室之间微妙的纽带关系。 大凡每次涉及兴废的“地震”,任何一个豪门都会事先事后做好更衣室的工作。事先乃是征询意见,事后自然安抚绥靖。阿布敢把莫里尼奥赶出斯坦福桥,特里跟葡萄牙人交恶才是最后一根导火索。同样,卡佩罗夺冠离职,也是因为新任卡尔德隆顶不住更衣室的压力,罗纳尔多出走给了劳尔、古蒂们太大的震动。乔尔能坚持到10月才被拉莫斯取代,部分原因来自更衣室的支持,荷兰人之所以离开,也是因为更衣室最后时刻的倒戈。弃用贝尔巴托夫是直接原因,球队累积的低迷情绪需要改变才是根本。曼奇尼在国米能历经三年不倒,耳根软的莫拉蒂并非没动过换他的心。正是他不断扶持的“拉齐奥帮”,在开始的两个赛季稳住了局面。米哈伊洛维奇、斯坦科维奇、维隆、法瓦利,再加上皇马三杰———萨穆埃尔、坎比亚索和菲戈,曼奇尼才能轻松地送走维耶里、范德梅德、埃姆雷和戴维斯、雷科巴一班刺头。 换言之,所谓大佬,只是俱乐部和教练之间的棋子。加入任何一方,都将决定另一方的命运。当然,多数情况下,衣食父母的球会高层是优势。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