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本赛季的巴西大奖赛犹如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间歇性的雨水让比赛的每一圈都充满着变数和未知。塞巴斯蒂安很幸运地从第一圈的碰撞中幸存了下来。德国人在无线电故障以及四次进站的不利情况下,还是从第17位一路杀到了第七,最终有惊无险地把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三个车手冠军收入了囊中。
而维特尔的主要对手,从第七位起跑的阿隆索最终以第二名完赛。法拉利的赛车节奏不足以挑战迈凯轮,西班牙人遗憾地失去了逆转夺冠的机会。但是不可否认,本赛季西班牙人稳定且强悍的个人表现早已达到了世界冠军的水准。F1著名评论员詹姆斯-阿伦(James Allen)(微博)将通过比赛现场的深度观察,来为您解读2012赛季收官战背后的策略奥秘。
周日英特拉格斯多变的天气状况让人捉摸不透。车队策略家们必须时刻根据变化制定不同的策略。于无关争冠的车队来说,他们更愿意在轮胎使用上赌一把。对他们来说周日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在看到格子旗的时候尽可能地多拿积分。
在周日的比赛中,对于轮胎的使用被分为了三部分。首先是比赛前期开始下雨,车队分别作出了继续用干胎跑或者进站换上半雨胎的决定。其次是比赛中段,所有的车手都使用中性胎。最后是比赛倒数二十圈,所有的车手都换上了半雨胎。
赛前预测
整个比赛周末都预测正赛将会下雨。然而在比赛前的几小时,下雨的几率从80%下降到了40%。这意味着周日的比赛将有可能在干地条件下进行,与练习和排位赛的情况完全不同。
赛前预测大部分车队都会使用两停策略,在第25至25圈完成一停,用一套全新的硬胎跑第二节,然后根据比赛的情况选择使用旧的中性胎或者全新的硬胎跑完比赛。
然后在周日正赛下雨前,赛道的状况和周五练习赛时的完全不同。周五赛道的温度大约为50摄氏度,而正赛时的温度要远低于此,甚至不到一半。因此即使没有下雨,车队还是不得不更改临时改变策略。
这次倍耐力仍然为巴西站选择了比较保守的轮胎配方。考虑到英特拉格斯有多处轮胎磨损比较严重的弯角,意大利厂商选择了硬胎和中性胎。在周五赛道温度达到50摄氏度的情况下,硬胎的工作状态并不理想。相反在周日温度较低的正赛中,它的性能发挥更加出色。
在领先车手中,只有迪-雷斯塔有一套全新的中性胎。法拉利只有一套新的硬胎,而红牛和迈凯轮则分别有两套。对法拉利不利的是即便单纯地比较车速,意大利车队仍然落后二者大约0.3到0.4秒。为此车队在周五进行了长距离的测试,分别安排马萨和阿隆索测试中性和硬胎。因此他们拥有足够的数据来为作出策略决定。很显然在干地条件下法拉利的选择看来,他们与中性胎的配合更加契合。
巴顿和霍肯博格把握机会
比赛初期赛道的条件很艰苦,但是车队还是根据情况及时作出了策略调整。当雨开始下的时候,只有少数车队的车手能够在赛道上用干胎继续跑。而另一些无法确保其轮胎能保持工作温度的车队则作出了其他的决定,比如迈凯轮就让巴顿用干胎继续跑,而让汉密尔顿换上了半雨胎。而红牛则让韦伯先换上了半雨胎,然后在一圈后才为维特尔作出了相同的决定。
此刻用干胎跑的巴顿和霍肯博格看似使用了错误的轮胎。但是过早换上半雨胎的车手却遇到了轮胎慢热的问题。所以在第18至20圈,他们不得不重新换上干胎。这帮助巴顿和霍肯博格建立了约40秒的领先优势。
而在本场比赛中,印度力量的表现同样犹如有神秘力量相助一般令人惊艳。德国人和巴顿一样非常出色地在雨地条件下保持住了轮胎的温度。要做到这点不容易,同时超车也变得越发艰难。因为在干赛车线之外的区域,赛道几乎没有抓地力。很多车手也因此错过刹车点,直接冲出了赛道。直到第50圈雨势变大,两位车手才换上了半雨胎。
而另一比赛的关键时刻即第23圈由罗斯伯格的爆胎所引发的安全车。这大大地帮助了汉密尔顿、阿隆索、维特尔、韦伯以及其他因为额外进站而损失了时间的车手。领跑的霍肯博格和巴顿则不得不在安全车带领下进站以巩固自己的领先的位置。不过两人的领先优势已消失殆尽,这也让汉密尔顿借机上位,并加入了二者的夺冠之争。
而在比赛的中段,大约第18至20圈左右,除了法拉利和路特斯选择了中性胎,大部分车手都选择换上了硬胎。选择硬胎的车队打算用其跑完最后大约40圈的比赛。而路特斯的打算使用中性胎跑到最后,他们对此的使用更加的得心应手。而法拉利则再次遇到了前轮表面升温缓慢的情况。
在赛后,巴顿和霍肯博格的策略决定也获得了大部分车队策略师的认可。但是并非所有车队都有自信其车手拥有与两位车手一样出色驾驭轮胎温度的能力,因此最终“效仿”二者策略的车队寥寥无几。
而巴顿也再次证明了自己混战之王的美名。另外有趣的是,在2010赛季巴西站的排位赛中,同样是霍肯博以杆位的成绩震惊了车坛。很可惜他在超越汉密尔顿的时候赛车失控,并受到了赛会的处罚。如果不是如此的话,印度力量本来很有希望用领奖台的成绩来证明正确的策略制订所能够带来的巨大收益。
F1策略报告 由UBS为您带来
(作者:James Allen (微博) / 编译: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