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足校迎20周年 人才辈出贡献一成中超球员

中国第一足校迎20周年 人才辈出贡献一成中超球员
2019年06月24日 10:45 国内足球综合
鲁能足校荣誉室 鲁能足校荣誉室

  稿件来源:足球报

  记者陈永报道 1999-2019,鲁能青训20周年了。

  从外面看鲁能足校,即便在如今青训浪潮席卷中国的当口,几乎所有人都会竖一个大拇指:中国青训的标杆!日前,一家知名中超俱乐部的跟队记者就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赞誉的不只是因为鲁能足校培养的大量人才,比如中超超过一成的球员来自于鲁能足校,更因为20年的坚持,即便是青训最不景气的时刻也没有放弃。

  从鲁能足校看外面,鲁能足校人却不敢睡在“青训标杆”这个看似让人迷醉的荣耀上面,不管是此前鲁能足校的历任领导,还是如今鲁能足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刘宝玉,都背负着这种压力而前行。

  “压力确实很大,鲁能足校目前取得的成就是20年建设和积累结下的硕果,是无数老领导呕心沥血铸就的金牌,我现在只是在跑眼前的这一棒,我争取不跑偏,尽量去跑好。”刘宝玉说。

  专业化团队建设

  2018年12月18日,鲁能足校召开干部任免大会,原鲁能足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谭朝晖升任鲁能体育文化公司党委书记兼任鲁能足校校长,刘宝玉出任鲁能足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鲁能足校的管理层,一般由鲁能体育文化公司正职(比如总经理孙华或党委书记谭朝晖)出任校长,而常务副校长则是足校的实际负责人,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谭朝晖都是鲁能体育文化公司和鲁能足校两边跑,直到刘宝玉履任。

  到6月18日,刘宝玉履任整整半年。

  除了签署内部文件以及部分会议如“潍坊杯”新闻发布会,刘宝玉的名字似乎很少被外界知晓,因为在这半年中,他一头扎进了足校,调查、了解、熟悉着,并从细节点滴做起。

  见到记者的时候,刘宝玉一直说:“我不懂足球,所以我只能从点滴做起。”其实,刘宝玉并非不懂足球,他此前就和鲁能足球一直有着颇为密切的关系,他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任职期间,其中一项分管业务便和鲁能俱乐部相关,经常参与鲁能的各项事务。

  近年来,鲁能体育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其中管理层改革非常明显,鲁能体育文化公司总经理、鲁能俱乐部总经理孙华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任职期间就一直和鲁能保持非常密切的关系,鲁能体育文化公司副总经理韩荣本身就喜欢足球,喜欢看,也喜欢踢,在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任职期间同样参与过鲁能俱乐部的多项工作。

  其他鲁能中高层干部也都是在内部培养和流动,比如鲁能体育文化公司党委书记、鲁能足校校长谭朝晖就深耕鲁能青训十余年,已经退休的鲁能俱乐部副总经理董健历任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总经理、鲁能足校党委书记、鲁能足校校长,现任鲁能俱乐部副总经理王岚也在鲁能工作多年,先后担任综合部主任、球队领队等多个职务。鲁能足校副校长李学利从学校创建的那一刻起就担任鲁能足校管理层,鲁能足校副校长刘敬伟原任鲁能足球队领队。

  一切都是为了保证让鲁能足球的管理层更加专业化,让鲁能足球有序和稳定的发展,这种思路目前来看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中超一成球员出自鲁能

  关于鲁能足校,数据是最好的证明:鲁能足校成立至今20周年,先后向各级国家队输送队员210余人,请注意,这不是人次。以王永珀为例,从国少队到国青队,单单他一人入选各级国家队的“人次”就不在少数。

  此外,鲁能足校先后向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输送球员260余人。鲁能足校四五年前开始统计足校青训球员在中超的报名人数,最近几年,鲁能足校出品的球员在中超所有国内报名球员中的比例超过了10%,也就是说,中超超一成球员来自鲁能足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鲁能一直以开放的态度面对这种竞争,并以负责任的态度推动中国足球的发展。比如目前红红火火的足校联盟杯,就是由鲁能足校和富力足校发起,并经恒大足校和绿城足校同意,由四家足校联合创办的,如今规模在逐渐扩大,日前U10年龄段赛事刚刚在绿城足校结束。鲁能足校历任领导赵民、谭朝晖等都全力推动赛事发展,这也是胸怀的一种体现。

  此外,谭朝晖是青超联赛(青少年超级联赛)创建的主要推动者,也是联合补偿机制的主要推动者,这些都是中国足球青训极为宝贵的财富。如今的鲁能足校,历经了一代代足校人的努力建设,也是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唯一一所由职业俱乐部建设的国家级体育训练基地。

  但这样的成绩,并不能让鲁能足校高枕无忧,原因就是目前中国足坛风起云涌的青训浪潮。以中超俱乐部为例,广州恒大、广州富力、上海上港、上海申花、江苏苏宁、河北华夏幸福、北京国安等俱乐部都在全面发展青训。举办了13年的潍坊杯,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恒大冠军杯、中赫国安杯等赛事纷纷创建并发展。此外,目前各省市足协也介入青训,青训人才争夺也更加激烈和残酷。

  实际上,不只是外部的竞争,鲁能体育也对鲁能青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适应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大趋势。

  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给了最近这些年的鲁能足校管理层极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仅体现在刘宝玉的身上,在此前的董健、赵民、谭朝晖等任职期间,同样也是如此,选材改革,培养机制改革,训练改革,海外青训发展等等,都是由他们推动并发展的。

  一个细节或许可以展现鲁能足校的努力。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起学校设立的校长接待日,学校的工作人员就说,这周没有家长过来,刘宝玉非常恳切地对记者表示:“一定要拜托你帮我们宣传一下,希望更多的家长来和我们校领导沟通,给我们提供建议,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寻找问题,因为我们的家长熟悉学校,又能够跳开学校,没有惯性思维,对于我们的训练和教学,对于我们的管理,一定会有更多好的意见和建议,希望所有家长能和我们一起,群策群力,把鲁能足校搞好。”

  高配置的教学体系

  6月13日记者去学校采访的时候,碰巧刘宝玉去听课,事后聊起听课,刘宝玉颇有感触。

  第一个感触是,学校办了一次征文活动,刘宝玉表扬了几篇征文:“这几篇文章让我非常感动,孩子们写得非常非常好,针对‘熊猫杯’事件,他们没有纠结于愤怒的情绪,而是表达了要好好踢球,未来一定要用胜利来洗涮耻辱的决心。”

  第二个感触是关于教学方式方面的,刘宝玉告诉记者:“这是一堂历史课,我们的老师也很优秀,但我发现,他还是按照以往我们上学的那种方式一本正经地给孩子讲,感觉有的孩子没听进去。后来我就跟他聊,我们足校固然需要孩子记住很多的知识,但我们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讲历史一定要生动,可以俏皮一些,用切合现代的词语比如BOSS、网红来加深孩子对历史人物的印象,或者拿足球人物进行一些比较,也可以多提些问题让孩子思考,我们不是高三,不是补习班,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知识储备,通过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孩子的踢球包括未来的人生奠定基础。”

  鲁能足校从建校的那一天起,便把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目前,鲁能足校的教学体系经过多任负责人的建设,已经全面提升完毕,在2012年成立了鲁能体育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完善了十二年一贯制教学体系,毕业生凭借运动员证书,参加高水平和单招考试,进入大学深造,多年来为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知名高校输送了几百名大学生。

  2018年,鲁能足校更是和北京一家教育机构签约,为学生配备更好的教学资源,去年底,本报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不仅仅是教学资源的提升,包括教学管理也在改变,比如我们外出比赛,国内3天,国内7天以上,必须有教学老师跟队并参与管理,为此足校新招了15名老师,其中8人是研究生毕业。再加上北京的那家教育机构,我们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即便是放在普通中小学,也是非常高的。”分管教育的鲁能足校副校长刘敬伟告诉记者。

  加压只为继续领跑

  足球训练和球员发展是足校核心中的核心,鲁能足校这么多年来,诸多工作也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的,比如为了提升训练质量,目前已经全面建成大数据平台并投入使用,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球员每一场比赛的数据和赛后评估都在其中,每个月、每个季度和年度还有相应的评估,并和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与此相配套的是鲁能足校历经多年逐渐完善的评估体系。

  而在极为关键的从青训到职业联赛的转变环节中,鲁能足校同样历经多年完成了“五个出口”的共识并积极推动。“五个出口”包括鲁能一线队、留洋、参加中国低级别联赛、将队员转会或租借以及高考共五个学生出口。目前,这五个出口同步推进,其中留洋更是分为欧洲留洋和巴西留洋两个出口。当然,与此相对应的则是“人才基地(全国性的)、城市足球学校、打造全国性青少年品牌赛事、布局省内传统足球强项的中小学和球探体系等”五个入口”。

  这一切,都是应对外界各种各样的压力,不仅仅是竞争压力(比如青训人才的选拔竞争、青训赛事的成绩竞争以及足校举办的青少年国际青训赛事的竞争),也包括中国足球的各种顽疾,比如青训和职业联赛衔接不顺畅的顽疾。

  这一切工作,都清晰地印证了鲁能足校历任掌舵人的忧虑和奋进,尤其是2011年之后,这种压力与日俱增。从1999年到2010年鲁能足校一枝独秀、毫无压力的局面再也不可能重现,在如今百舸争流的局面下,尽管鲁能足校已经领先,但恐怕稍有懈怠便可能落后,唯有更完善的规划,更全面的管理,更细致的细节要求,才可能让鲁能足校继续领跑。

  从鲁能足校创建至今就一直在足校工作的副校长李学利对记者说:“鲁能足校的发展经历了很多的探索,克服了很多的困难,走过的是一条几乎没有人走过的道路,后来者则可以通过历史的经验教训规避这种困难,所以20年的鲁能足校,没有任何理由轻视时间短的足校和青训机构,我们就是要继续探索新的道路,一方面为了鲁能足校的进一步提升,保持领先,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中国青训更健康的发展。”

  “鲁能足校要坚持以孩子为中心,所有的建设和工作都是为了孩子们的提升,其实,包括刚才所说的校长接待日,只是其中一部分,我们日常也会和家长进行沟通,不仅仅是希望家长给我们提建议说意见,更希望家长和我们一起制定孩子的发展规划。学校有自己的规划,家长有家长的想法,双方只有进行深入的沟通,让学校的规划和家长的诉求达成一致,齐心协力,才能让孩子的培养不会出现波折。”刘宝玉说。

  或许,对于其他青训机构而言,如此强大的鲁能足校竟然还有如此大的压力,并愿意为此不断探索,这一定是一个难以超越的对手,但是,这种压力下的探索,对于中国足球青训而言,却是一件幸事。

  [编者按:鲁能足校20周年青训系列专题,将在今年内陆续推出。]

足球报中超鲁能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