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曝CBA体测补测:象征性掐表 队员走过场后通过

2013年10月29日11:11  篮球报

  随着CBA各赛区季前赛的开始,为期4天的CBA统一体测已经告一段落,和去年篮协为队员们设置了10项测试项相比,今年只有4个考核项已经算得上“宽容”,但在体测进行的这几天里,球迷教练怨声载道,媒体高呼毫无意义,就连球迷也跟着起哄,似乎篮协又做了一件开倒车的事情。

  在体测过程中,球员抱怨的落脚点在于“合不合理”,尤其在众多国手都未能幸免地挂科后,“篮协是在用统一的模具丈量不同类型的球员”之类的声音不绝于耳;教练气愤的出发点在于“科不科学”,毕竟为了准备这场上岗考试,不少教练生气地表示,“正经东西都不练了,成天就练些体测的东西,到了比赛中还用不到。”;而不少球迷则抓着“劳民伤财”的字眼死不松手,称“花100多万就搞了这么一个令所有人都感到头疼的测试,篮协又不务实了。”

  但既然今年的统一体测已经过去,再去纠结这样的问题并无太多意义,就算是没能在第一次测试中上岸的球员,他们依旧随队奔赴各季前赛赛区,似乎体测与“上岗”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因此,这场为期4天的CBA摸底考,“要不要坚持下去”成了眼下所讨论的话题。

  支持派:

  要继续坚持

  球员肯定:投篮、体能和力量是打篮球的基础,篮协设立的这些标准虽然不低,但也是对职业球员的一种基本要求。

  《篮球报》联系的,是三名来自不同南方球队的球员,他们所在的球队,都顺利通过了体测,对于体测的内容,他们虽有怨言,但在被问到“这样的测试是否有必要继续下去时。”他们三人的态度是一致的,“需要,因为体测考核的都是基本功,这是篮球比赛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三名球员中,有一名是有着6年联赛经历的老将,在去年的体测中,他未能在第一次折返跑测试中达标,虽然最终通过补测涉险过关,但用他的话来说,“也就是那零点几秒,救了我的命。”但在今年的体测上,身高超过2米的他,在折返跑的首次测试中便顺利通过,成绩还比通过标准少了近3秒钟。“今年准备得早,队里也专门有过针对性的训练,参加测试的时候,自己心里也有底,这个成绩也告诉自己,原来自己的体能并没有下降得那么厉害,这对我也是一种鼓励。”这名老将说。

  虽然另外两名球员并没有如此之深的感慨,但他们的态度大抵一致,尤其在一名替补控卫看来,今年体测的4个考核项,提醒了板凳席上的球员,不能因为上场时间不多而忽视基本功的重要性,“上不上场跟练不练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如果你不练,让你上场,你也打不出来,所以这一块还是很重要的。”

  教练赞同:体测能够警醒球员,让他们能更好地约束自己。

  就在今年体测的第二天,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新闻在网上传开。对于不少明星球员纷纷落马的情况,一名本土教练表示,“在自己球队训练时不达标没什么(但全国直播就不一样了),他们要是少吃点儿夜宵,将更多的时间花在训练上,而不是浪费,他们肯定能够提高自己的体能状况。”

  和NBA中存在“合同年爆发”的现象不同,由于CBA球员自由流动相对困难,且没有选秀制度,大多数球员只要能够上调一队,便能手捧铁饭碗。这样的安逸和封闭,让不少球员对自己的要求连年下滑。在休赛期,一些竞争压力并不大的球员往往会丢掉平时加练的习惯,用美食、酒精和游戏充斥自己训练之余的生活。

  对此,一名CBA的本土教练表示出的理解,“都是年轻球员,并且从小也没吃过什么真正的苦,所以能够理解。”但对于这些球员在体测压力下的表现,这名教练话锋一转说道:“确实是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圈子就这么大,咱们都爱面子,要是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不达标,你说多丢人。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就这么短短的十年,要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还惦记着怎么去享受,那这样的球员肯定无法成功,今年的体测,很好地提醒了球员要珍惜自己的生涯,并约束自己。”

  媒体讽刺:亚锦赛都输成这样了,在这么基础的测试面前,还在抱怨这抱怨那。

  似乎是因为今年的马尼拉惨案比去年伦敦奥运会的铩羽来得更具震撼力,对于球员无法通过体测还满腹怨言的做法,不少媒体没有了去年的那般同情,他们纷纷站出来,指责道:“亚锦赛都输成这样了,在这么基础的测试面前,还在抱怨这抱怨那,有这功夫,还不如好好训练。”

  在第一天的投篮测试中,包括王仕鹏、吕晓明在内的一干国内明星球员纷纷落下马来,但与之相对的,是名不见经传的福建队小将陈林坚投出了24中21的满分表现,而在此之后,刚刚加盟山西队的宝岛后卫、也是今年亚锦赛上击败中国队的中华台北队功臣洪志善却不声不响地投出了25中18的超高命中率。

  每名球员在场上都有自己的投篮节奏和手型,并且投篮命中率还得多半取决于手感,因此这样的横加对比似乎并不公平,但对于不超过20%的投篮测试通过率,篮管中心运动管理部主任宫鲁鸣显得意味深长,“这就是基本功的表现,这也是我们球员所欠缺的,为什么宝岛球员能够做到,我们的本土球员就做不到呢?从这样的表现来看,中国男篮在亚锦赛上输给中华台北并不全都是偶然。”

  反对派:

  要果断取消

  球员不解:篮协没必要替教练操心,球员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教练心里最清楚。

  根据本次体测折返跑的规则,体重偏大的韩德君得到了5秒的“优惠”,但即便是71秒的达标线,仍然苦了这位“功夫熊猫”,在咬牙跑出70.8秒的成绩后,韩德君如释重负地趴在地板上大口喘起了粗气,显得心有余悸。

  用一名南方球队中锋的话来说,“韩德君在CBA中已经算是很灵活的中锋了,每次打辽宁队时,教练都要叮嘱我注意韩德君的脚下速度,因为像他这样能够下快攻的中锋并不多,并且他的篮下背打能力也不错,手感、对抗什么都都挺好,所以折返跑到底是测球员的速度还是体能,这都显得不那么沾边。”

  而在第一次投篮测试中挂科后,吕晓明无奈地说:“投篮从来都不是我的强项,篮协没必要用这种统一的标准去衡量球员,我在场上有什么作用,教练心里清楚。”而一名老将控卫也吕晓明的表态展开了声援,“我在队里每场比赛也就打个十多分钟,因为现在在我这个位置上都有外援,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外援不在场时稳住节奏,保持住势头,这是教练对我们的额要求,而体测完全将老的小的放在一起,显得很不科学。”

  对于这些观点,篮协并没有做出正面的解释和回答,只是表示,“篮协有责任帮助俱乐部来做监督工作。”

  教练怀疑:体测只是短时间内的一个提醒,无法起到长期鞭策作用,并且取消免测名额是不对的。

  去年的体测为每个球队设立了一个“免测名额”,这让不少球队省了不少心。“队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老队员和伤号,免测名额能够让他们安心地训练或者养伤,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一名教练说。但今年,这样的优惠政策被废除了。

  用宫鲁鸣的话来说,“免测指标会造成队里的懒散,不是一个正能量的东西,所以我要求他们全部都测,在成绩上给老队员照顾。”话虽如此,但在“巴特尔屈身加盟NBL联赛”的新闻背景下,这样的做法被外界解读为“缺乏人性化”。

  巴特尔原本希望以个人名义参加体测,在通过之后再寻下家,但这样的要求遭到了篮协的拒绝,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及CBA的比赛强度,巴特尔最终做出了加盟NBL的决定。因此,虽不能将体测认定为巴特尔离开CBA的唯一原因,但至少也是原因之一。

  而在接受采访过程中,这名教练谈的最多的,是体测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鞭策作用,“都是专业队出身,只要稍微有针对性地突击一下,基本都能过,所以体测从时间效应上来说,无法在长时间内起到对球员的鞭策作用,它只是一个短时间的警醒,并且每年的体测都设在联赛开始前,外援也基本到位了,但因为体测的缘故,球队的技战术磨合都得为它让路,所以没有什么长期开展下去的必要。”

  媒体质疑:为何补测要全程封闭?

  尽管首测只有不足20%的球员过关,但在经过对媒体封闭的补测后,几乎所有无伤在身的球员,都顺利拿到了新赛季的“上岗证”。如此断层的体测达标率,让不少媒体开始质疑——把央视拉来直播,却在最后的补测环节中全程封闭,篮协所要达到的,难道只是一个走秀的效果?

  即便是在集中补测中继续败下阵来,球员依旧可以利用多达三次的私下补测,来获得“上岗证”。在上赛季的CBA常规赛期间,一名记者曾见过补测的架势——在不清场的情况下,篮协的技术员只是象征性地掐了掐表,球员在测试时也显得未使全力,但在这么一个走过场般的过程后,这名球员顺利通过了补测。

  因此在体测结束后的这几天内,不少质疑体测结果公信力的文章见诸报端,而对于媒体所关心的这个话题,一名球员一语道破天机,“来参加体测的,都是各个球队新赛季的注册球员,基本上合同已经签了,要是因为不过体测而没法上场,你说球队会是什么反应?所以,这其实就是篮协给大家的一个提醒,告诉大家要重视起基本功,但你要是体测真的有那么严格,那绝对不至于。

  对于未来几年的体测,宫鲁鸣表示,“一些测试方法还需要继续研究和提升。”但如果依旧以闭门谢客的方式面对媒体监督的话,这样的研究和提升似乎并没有实质意义。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周弘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NBA篮彩开售!快船客让湖人7.5分 热火PK公牛] [免费竞猜赢电脑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