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赛是国家队的根基,如果现在要为这次亚锦赛溃败负责,应该首先明确对这二者怎样在观念上转变,我们要一个什么样的联赛,如何使其与时代接轨,这个问题值得决策者认真思考。
主持人:中国男篮亚锦赛输给中华台北之后,外界都在质疑CBA[微博]对培养球员的意义,外援首当其冲。但这二者实际却似乎并不矛盾,比如日本J联赛(足球)在最初正是依靠外援,逐步提升了国家队水平。
孟晓琦[微博]:外援与联赛的作用存在共性,但足球与篮球有差别,不敢说十倍,两倍总是有的。CBA一个外援可以拿到全队1/3的得分,两个就是2/3;再者,当初到J联赛效力的如斯托伊奇科夫、济科,都已经功成名就,心态上肯定是以传授为主。
主持人:那目前CBA的外援情况呢?
孟晓琦:由于没有工资的节制,这两三个赛季CBA引进了太多NBA[微博]现役球星。他们完全有能力主宰比赛,这或许是对赢球现实的考虑,刺激联赛也没问题,但难以帮助年轻球员提高成长。如果外援政策要变,比如可以实行四节五人次。
欧洲联赛不一样,对外援不会有上场时间限制,但教练有自己的使用方法,因为不像CBA,外援与本土选手差距太明显。世纪之交那个时期,CBA外援对国内球员影响比较明显,比如上海队的达蒙对刘炜[微博],包括此后的积臣对易建联[微博],他们都没有打过NBA。稠州之前引进JR·史密斯,有多少浙江队年轻球员能学到东西?
主持人:能不能说“兵败马尼拉”,基本暴露了中国篮球的所有弊病。
孟晓琦:这届亚锦赛,只能说暴露了中国球员技战术培养上的缺陷,包括篮协对国家队规划、教练员思路的掣肘。但实际上很多问题都长时间存在,比如青训,在易建联之后,基本上国家队没有补充过特别出色的新人。需要弄明白的是,搞好联赛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国家队和联赛如何互相推动,这是根本。
主持人:中国篮球近些年青年队的成绩似乎都不错,但为什么人才交替不明显?
孟晓琦:我没有看世青赛比赛,具体情况不是非常了解,但从世界篮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技战术上还是强调快速多变、多点进攻、弱化内线。伊朗队就是很明显的欧洲化打法,根据球员特点制定战术。
我个人认为,中国篮球应该更多向欧洲学习,指望出现下一个姚明、王治郅是不行的,在这期间还是要想方设法进步。过去十几年,我们遇见很多美国的东西,杨纳基斯这三个月出现反复,因为中国球员在适应欧洲思路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生涩和阵痛。
主持人:会不会因为这次失败,彻底否定杨纳基斯?CBA是否会受到影响?
孟晓琦:其实就是说他下课呗,以现在的情况看,这一点也不意外,至于后续不好说。不管繁荣还是虚假繁荣,CBA不会受到多少影响,换句话说,这甚至还要刺激很多俱乐部,加快培养新人,争取进入国家队。
现在的问题是,职业化应该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就像实行自由转会,以目前的情况,第一不可能,即使放开也不会起到激活一池死水的可能。总之,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先明确思路,这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