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褒之者称其为赛场上的“法官”,贬之者称其为“黑哨”。这是一份特殊的工作,做得好容易被人遗忘,做得不好却会成为“过街老鼠”,他们,就是CBA[微博]赛场上的裁判们。
一个特殊群体
在CBA执法的裁判当中,有近90%都是来自高校或职业学校、中学的老师,像上海的国际级裁判吴敏华来自上海交大,夏春来自上海体院,乔龙升来自天津工业大学,辽宁籍金哨来自沈阳医药大学等。
在职业体育中,裁判是个特殊群体,因为学习吹哨主要靠师傅的传帮带,因此也容易形成一个个“小圈子”——一个裁判带出几个徒弟,每个徒弟之后也会带学生,如此一代一代传下来,有人据说裁判界是“派系林立”。如今随着许多老裁判隐退,派系反而越来越多,一位裁判就曾说:“现在一些老裁判都带出了一批门生,形成很多利益团体。”正因为裁判界师徒相传裙带关系密切,所以平时内部竞争虽然激烈,但是涉及整个裁判圈的事,则是枪口一致对外。
正因为裁判们都很“抱团”,得罪一人几乎意味着得罪一群,所以各球队对裁判也是轻易不敢招惹。一位CBA老总曾经这样表示:“每次我们打主场,来了跟我们关系好的裁判,要好好招待,来了跟我们关系不好的,更要好好招待。”一些球队有时对裁判判罚不满,但顶多在比赛场上吵几句,很少有人会真的投诉裁判,就是因为怕被裁判“报复”。
一群争议人物
某俱乐部老总就曾说过,“CBA中很多俱乐部都做裁判工作”,这种说法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证明各俱乐部都想给裁判留个好印象——裁判是球场上的法官,如果让他的哨子偏向自己一点儿,也许就会更容易取得胜利,这种想法不难理解。
有个段子,可以侧面证明CBA各队很“重视”裁判工作。一位主管国家队的篮协官员曾问一位CBA投资人,你有没有做过裁判“工作”?对方问他何出此言,这位官员说:“有其他球队老板反映你做过裁判‘工作’”,他又说,“反正我现在已经不管联赛了,你就说实话吧。”不想这位老板马上反问:“你告诉我,CBA有谁没做过裁判‘工作’?”此言一出,按照当时一位在场人士的表述,这位官员与这位球队老板均是心照不宣地哈哈一笑……
其实所谓“裁判工作”,主要就是在裁判吃住接待上多花些心思,并非意味着私下里送钱物。而且一些做裁判工作的俱乐部,也往往是为了求得一种心理安慰,认为别的俱乐部都做了工作,自己如果不做就会吃亏。
一场比赛,两支球队,每队都是根据自己的利益考虑问题,裁判即使水平再高,也难免引发不满,更别说一些CBA裁判的水平确实有待提高了。 本报记者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