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波
在百度搜索引擎输入一个“换”字,弹出的第一个常用搜索词组竟然是“换苏伟[微博]”。这个起源于上赛季总决赛的口号,莫名其妙地流行开来,在新赛季的CBA[微博]赛场上依然此起彼伏。在很多球迷心中也许这只是一个调侃,但却给苏伟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直接影响到其职业生涯和生活。
一位曾经的国家队球员,因此越来越陷入心理困局,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篮球的一大悲哀。尽管近日很多篮坛人士为苏伟出头叫屈,但在网络上,“理所当然”者仍然很多,而且他们多以一种不屑的论调反问,“如果球员连这点心理承受能力都没有,如何打好球?”
不知道如果换作是持此观点之人来承受这一切,他会不会连家门也不敢出呢?人言可畏,中国历史和市井之间有无数例子,就说当年中国足球盛行的“换李毅[微博]”,导致后来连深圳球迷喊“2:1”,李毅本人都恍惚听成“换李毅”。再坚强的人又有多少能承受这样群体式的长时间谩骂呢?
重要的是,苏伟是否能承受不应成为球迷集体嘲弄他的借口。詹姆斯在“决定”之后成为美国人最厌恶的公众人物之一,可除了骑士主场,我们何时在NBA[微博]赛场上听到对勒布朗山呼海啸的攻击了?
如果说“换李毅”尚可解读为球迷对中国足球不满情绪的另类宣泄,那么“换苏伟”无疑是赤裸裸的人身攻击。毕竟,这个词组本身是源自对手的恶意言语攻击,本就不应该流行起来。
值得反思的是,在“换苏伟”流行起来的过程中,一些地域色彩浓厚的媒体有起到推波助澜之嫌,甚至曾有某球员的反应是“球迷太可爱了”。在这个礼乐渐行渐远的时代,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成为道德模范,但至少请给予他人起码的尊重,哪怕这个人是你的对手。
“换苏伟”是时候打住了!当然,对苏伟本人而言,也希望他能够把嘲笑当鞭策,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让工作和生活回到正轨上,毕竟球场上的良好表现,才是让谩骂平息的最有效手段。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