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足球梦
系列报道
人物志
每天下午4点半至6点半,张俊良都会准时出现在位于广州市东湖路的越秀区少年儿童业余体校足球场上,身边是40多名07至09年龄段的足球仔。从与吴坪枫、吴伟安、杨智并肩作战的原广东青年队球员到一名业余体校足球教练,张俊良在基层一待就是14年。近日,羊城晚报记者探访这位年轻的基层足球教练,听听他执教的酸甜苦辣。
忆当年:
发300份通知只报到50人
1994年,中国足球步入职业化,浓厚的足球氛围席卷全国。那时,梅州小伙张俊良表现突出,被选入广东省青年队,与吴坪枫、吴伟安以及杨智一道师从郑良耀教练,第二年代表省队踢全国赛时,他终于穿上了当时流行的金杯足球鞋。“小时候踢球穿布鞋,而且没有现在这么好条件,都是在泥地上踢,踢起球来尘土飞扬。”张俊良回忆道。然而,因年龄偏大以及自身实力等原因,张俊良最终在恩师郑良耀的建议下进入广州体育学院读书。
2001年,最让球迷难忘的是中国男足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历史性闯入世界杯,而同一年,大学毕业的张俊良来到东山区体校(现越秀区)执教,与国足出线产生巨大反差的是,在小学爱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全区招生,我在花桥小学蹲点选材,发了300份通知,来报到50人,后来训练一个月之后仅剩下10多人。”张俊良坦言,除了天赋外,踢球孩子少与家长、老师担心影响学业以及训练条件艰苦有关。“当时整个足球环境比较差。”他回忆说,第一批自己带的91/92与93/94年龄段合并在一起也就十多名小队员。
不过,随着发展校园足球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国内职业足球联赛发展势头良好,张俊良表示将有越来越多孩子开始选择踢球:“以前是教练逼着练,现在是孩子主动练”。
驳偏见:
足球仔“头脑简单”是误区
作为市级最基层的业余足球训练单位,张俊良在此14年的执教生涯中培养了五批球员,他们当中不少孩子代表广州在城运会与省运会取得佳绩,其中97/98年龄段王鹏更入选最新一期的U19国青队,有的球员也已与恒大、富力梯队签约。 “我们从一年级的孩子开始选才,教他们最基本的技术,如射门、盘带、传、接球等,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如何培养孩子对足球的兴趣爱好?张俊良直言小孩子天生爱玩,结合师傅传承下来的执教经验,他融入了游戏足球、趣味比赛等训练环节,从而提高了足球仔参与的积极性。“增加‘捉老鼠’或者射门输的一方要站在门线前射屁股等小惩罚等,让孩子在训练中感受比赛竞争性的同时,也能享受游戏足球带给他们的快乐。”
此外,长期从事青少年足球培训的张俊良认为,足球是一项需要聪明头脑的运动。“对足球运动员理解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是误区。”他告诉记者,在选拔小队员时,不仅看重孩子对比赛胜利的斗志与求胜欲,还包括身体协调性、速度,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足球智商。“有些孩子看到足球眼里有光。”张俊良说。等到孩子五、六年级时,教练进一步灌输技战术时,他对足球的阅读能力则变得尤为重要。事实上,不少足球仔在学校里学业、踢球两不误。
献良策:
招生等配套政策要跟上
12日,羊城晚报“少年心 足球梦”系列报道刊登的《足球进名校 省实吃螃蟹》报道让张俊良眼前一亮,如果说踢球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话,那越来越多的名校招收足球特长生,是解决足球仔后顾之忧的关键。“整个足球大环境都改善了,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
对此,他认为应该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足球观念。“踢球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交到朋友,而且对升学就业有帮助,多一项特长未来职业生涯竞争力会更大,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项终身喜爱的运动。”
目前,学业与升学压力是家长与老师对选择踢球孩子最大的担忧。对此,张俊良表示,要想提高球技,训练时间必定压缩学习时间,“相对于不踢球的孩子,他们晚上八点左右回家吃饭、洗澡完毕才开始学习。毕竟比别人多一项技能,多付出就变得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让喜爱踢球的孩子有好的出路,这样会吸引更多人参与足球运动。他认为,招生等配套政策一定要跟上,这样发展校园足球才有真正效果。“希望初、高中甚至大学多招一些踢球 的学生。”
羊城晚报记者 李斯睿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