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搞足球 上海校园足球一锅冷水被慢慢煮沸了

2012年12月18日08:41  东方网-文汇报

  校园足球不是什么新鲜名词,2009年,来自上海的61所小学与33所初中就被纳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布点学校序列。大张旗鼓的“希望工程”满足了一些人对于数字增长的崇拜,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误入歧途。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申城地区的完赛率不超过30%,经常出现双方教练打个电话约定比分上报组织者,其实比赛压根没有打过。如此尴尬的情况给同样以扩大足球人口为己任的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提了个醒,也因此在竞赛规程的设计上更加细致合理。刚刚过去的两个多月里,4424名学生、223支队伍总共踢了679场比赛,完赛率超过99%。

  “相比过去,今年的组织与管理规范多了,学生喜欢,家长也赞成这样的改变。”罗店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朱国强称,联盟联赛是目前上海地区搞得最好的校园赛事,而他的学校也是“布点”之一。罗店中学体育老师陈安佳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一锅冷水慢慢煮沸了。”而陈安佳也正是因为联盟联赛的创建而被学校所聘请。

  曾经扮演配角的教委主动走到台前,曾经担负管理督导的校足办并入联盟。“工作思路转变了,作风积极务实。”校园足球联盟秘书长游松辉几乎忙碌了一整年,从前期针对场地、师资的专题调研,到后期涉及竞赛环节的梳理总结,“我们将联盟当成长期的事业来做,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盲目追求规模。”他说,教育界搞足球,必须严谨。

  除了区别以往的赛制创新,这个新生的联赛还特别注重教育功能。入场仪式、赛场氛围以及赛后打扫场地的要求,组织者强调从细节入手,让参赛的学生在强壮体魄的同时磨砺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与其他同龄人的交流,培养孩子们开放的心态。”建平西校学生家长李佳向联盟建议,能否适当增加比赛场次,“孩子喜欢踢球,训练了一年却只能踢四五场比赛,感觉不过瘾,帮助也不大。”

  这个朴实的愿望或许很快就能实现。据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王从春透露,每个分联盟将在寒假期间成立一个足球俱乐部,未来的设想是——上半学年以学校为单位踢比赛,注重普及;下半学年以区县为代表,着力提高。“我们还将建几个训练基地,提供给高水平运动队,当然也对联盟内的学校开放。”他的想法一箩筐,涵盖了组织架构、课程教材、赛事包装等,“我还是蛮有信心的。”

  针对足球师资匮乏的不利局面,联盟今年举办了数期培训班,对象包括校长与体育老师。“明年的培训工作将更具针对性。”王从春的计划是引进国外的优质教学资源,比如西班牙与日本的足球青训体系,“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学生的训练理念与方法,值得推而广之,但前提是去成人化。”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