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特寻访:昔日天才27岁挨整上吊 死前体重只有90斤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10:31  足球-劲体育

  陆剑忠

  2003年,在足坛元老年维泗70大寿的宴会上,徐根宝、戚务生等都来给恩师祝寿,看着围在身边也已经头发花白的弟子们,年老突然感叹道,“你们这批人是这么多年来技术最好的一批,还有那时候的小个子胡登辉,那样有灵感的前锋真是罕见,可在27岁那年挨整上吊了,如果当时有人开导他一下也就过去了。”

  “胡登辉”这个名字,现在恐怕只有那些五十多以上、有三十多年“球迷史”的中老年人才会记得当年的中国足球队的主力中锋,他当年经常被报界赞扬。后来的国家队主教练戚务生和名将王积连也都说过:如果他活着,六十年代中后期、七十年代初期,在中国足球队的正选中锋位置上,一定会留下他的功绩。

  然而,就是这个让自己的老师和队友都赞不绝口的天才型球员,在自己的人生仅走到27个年头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三年,成国家队主力

  年维泗在重新组建国家队时,欣喜地发现了这个进步飞快的小伙子,把他视为”最有潜质和前途的年轻队员”。

  1941年,胡登辉出生于北京,小时候喜欢踢足球的他一直在北京市体校踢球。虽然身高不到1米7,但他出色的技术还是颇为引人注目。1962年,胡登辉从北京市体校毕业了,想进入专业队踢球,但当时的北京队考虑过几次,终于还是因为身材矮的原因投了否决票。但没想到,当时八一队却“相中”了他,立刻将已经分配到中学教书的胡登辉调进八一青年队。进入八一青年队后,他如鱼得水,表现出很强的实力,很快他就进入八一队的主力阵容。对于胡登辉的技术,从广东省的一位颇有名气的老教师陈贤庆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大致可感受一二:“八一队后来出现了一位天才的球员,叫胡登辉,他动作灵活潇洒,弹跳出众,传球射门样样皆精,看他踢球,赏心悦目。我想,现在的天价青年球星如贝克汉姆、克鲁伊维特、安内卡、劳尔等,也不过如此吧。”1965年,时任国家队主教练的年维泗在重新组建国家队时,欣喜地发现了这个进步飞快的小伙子,把他视为“最有潜质和前途的年轻队员”。就这样,短短三年间,胡登辉完成了从八一青年队到八一队到国家队的效率惊人的“三级跳”。

  在1964年年底,发生了一件影响中国体育事业的大事。在当年的在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受解放军“郭兴福教学法”的启发,提出训练中必须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方针,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三从一大”。那时日本

女排的教练大松博文来到中国访问,周总理很欣赏大松的“魔鬼训练法”,与“三从一大”有些近似。就在这次全国足球工作会议上,足球工作者们组织观看了大松博文的训练。提出贯彻“三从一大”的训练方针。

  1965年冬天到1966年春,新组建的国家队在广州的二沙头基地进行冬训,每天的训练量达到6小时。上午2小时,下午3小时,再加上早操1小时。每周的训练量为36小时。这在训练时数、大运动量课的活动距离、比赛场次上,都是历史最高的水平。

  据后来戚务生回忆,当时国家队在二沙头训练时,文艺界正在彩排建国后最大型的歌舞《东方红》。据说是贺龙向总理汇报说中国足球队正在带头落实“三从一大”,总理一听很感兴趣,他对《东方红》倾注了大量心血,就让全体主要演员来观摩我们国家队的足球训练,目的是激励演员们拿出一台最高水平的《东方红》。对于国家队的队员们,那仅是一堂再正常不过的训练课,因为天天都是这样。跑、跳、传接球、运动中对抗……整整两小时四十分钟,队员们脚不沾地刻苦训练着,每个人都咬牙挺着,满身是土,而脸上的土被汗水早已浸成了泥条往下流。训练课结束,脱下鞋汗水都能倒出来,整个人就跟跳进珠江又爬上来一样。当时所有演员都惊呆了,有些女演员掉了泪,说做梦都没想到足球运动员会练得这样苦。他们回去,就在练功房里写出标语:向足球队员学习。

  由于进入专业队时间不久,当时人们担心胡登辉能否顶住这种高强度的“魔鬼训练”,但瘦小的胡登辉不仅经受住了大运动量训练的考验,而且很快与陈家根一道,同为国家队内锋线上“两把尖刀”。

  金边,缠着绷带战斗到底

  ”可以坚持吗?”战友围上来。”豁出去了!”他发狠地咬咬牙,在大夫用绷带缠上夹板为他固定后,又投入了战斗。

  1965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胡登辉随国家队出访非、欧三国,国家队取得对几内亚1胜1平1负、对马里2胜1负、对阿尔巴尼亚2平2负的不俗战绩,他的才华得以充分施展,进入运动员渴求的“上升期”。

  1966年11月,佩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他参加了在柬埔寨举行的第一届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当时,西亚足球还没有崛起,我国足球正处于一次跃进的始端,新组建的国家队平均年龄才23岁。大家充满信心地奔向金边赛场。

  比赛果然连连告捷:6比0胜也门队、7比0胜巴勒斯坦队、4比0胜柬埔寨队。胡登辉发挥得淋漓尽致,骁勇异常。

  在与越南队比赛时,因与对方后卫相撞,胡登辉的胳膊脱臼,疼痛难忍,躺在地上,苍白的脸上豆大汗珠直淌。

  “可以坚持吗?”战友围上来,着急地问。因为这是关键之战,胜了才可能参加冠亚军决战。

  “豁出去了!”他发狠地咬咬牙,在大夫用绷带缠上夹板为他固定后,又投入了战斗。中国队终以2比1获胜。

  最后决赛,对手是朝鲜队。当时正是该队鼎盛时期,半年前才在英国举行的第八届

世界杯足球赛上以1比0挫败
意大利
队、以1比1逼平智利队而闯入了八强。这时,他们以一副夺冠者非我莫属的姿态挺进金边。中国队也不含糊,高丰文、戚务生、桑廷良、金正民、刘庆泉、伊秋文等一批新军也正值20来岁,风华正茂,敢打敢拼,负伤上阵的胡登辉更是活跃异常。半场下来,双方场面不相上下,甚至专家们还发现中国队攻势稍强于对手。下半时中国队占据更多优势,但因经验较差,一次回传被断,一次进攻不成遭受反击,以1比2受挫,屈居亚军。赛后朝鲜队教练评价“中国队很有潜力”。年维泗教练也信心十足对大家说:“回去好好练,明年再见!”这时已经成为国家队头号前锋的胡登辉也和大家一样,不但没有因失败而沮丧,反而产生出一种信念,再加一把劲,就可以摆脱足球落后的帽子。

  文革,迫害中挣扎两年

  25岁的胡登辉被冠以”反革命孝子贤孙”的罪名,成为接受批判的对象。他的父亲曾因历史问题入狱,后因病死在狱中。

  胡登辉美好的梦想突然被打破了。那是1966年岁末的北京,满街的大字报、游行队伍和震耳欲聋的口号声向他们呼啸而来。国家运动集训队的大楼也贴满了大字报:“年维泗教练不教人的资反路线必须批判”、“足球队的同志们猛醒,投入大批判行列”,阴风四起,一些新老“国脚”被列入“另册”,张宏根被列入“白专道路”典型,史万春等被视为旧社会残渣余孽,关进牛棚被,“球王”孙锦顺以莫须有的“特嫌”专政,八一队的陈福赉、朱一先等老教练也被划进劳改队。

  就在同时,25岁的胡登辉被冠以“反革命孝子贤孙”的罪名,成为接受批判的对象。胡登辉的父亲曾因历史问题(据说是“海外关系”)入狱,后因病死在狱中。他在自己的日记中曾记下“如不是在监狱里,父亲的病可能被治好,不致死去”的话。但他仍然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才华改变当时的状况。他将自己的希望都写在日记中,“我出身不好,要通过足球来改变命运,要把球踢好,才能够有生存的能力。”但在那么特殊的年代,他的想法也被定位成“个人主义”,“想利用足球为家庭翻案”。

  两年的迫害,让这位昔日的天才前锋经历了巨大的苦难,他渐渐变得十分敏感,他还曾在日记中说,现在对什么人都不可全信,对什么样的人要讲什么样的话,对组织、对朋友都要有不同,等等。后来这些日记里的话都成了他被批判的材料,成了与组织离心离德、不认真改造的“黑话”。

  绝路,死前只有90斤

  匆忙中他看见院子门边的一个电门,便伸手去抓想触电自尽。他被击倒一旁,身上只留下一块被电击的伤痕。

  1968年的一天,八一足球队的造反派们要批判一位领导,因为这位领导对胡登辉比较关心,所以有人专程把胡登辉从国家队揪回八一队,作为那位领导“培养资产阶级黑线人物的典型”而陪斗,并让胡登辉揭发那位领导的问题。

  当晚他被关在一间宿舍里,痛苦、沮丧、失落一块缠绕着他年轻的心。他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追求,可是球场被封,训练中断,大家都“干革命”去了。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在文革前曾与一位女运动员相恋,但文革开始后,造反派们不断逼着这位女运动员与胡登辉“划清阶级界线”,最终他们只好放弃。爱情的萌芽未及绽开,就遭到了摧残。

  残酷的现实让胡登辉第一次感到绝望厌世,失去了生与爱的权利,还能期盼什么呢?他想到了逃跑,逃离这铁笼子。

  当晚正好有一个文艺团体来驻地上演革命样板戏,大家都去接受教育去了。一位看守他的青年运动员好心地对他说:“你还是安心休息吧,过几天还会送你回国家队去的”。说完就出去看演出了。

  胡登辉一看逃跑的时机来了,就匆匆收拾简单行装,准备了一点钱,偷偷翻越院墙逃离了住地。

  他刚跑到中央高级党校附近一幢首长的小院,忽见身后两辆汽车驰来,两只大车灯像紧急搜寻的眼睛令他惊恐万分。其实这是演出结束后送部分群众的车,他误认为自己的行踪被发现,造反派们在驱车追截。他越过身旁的院墙,进入了那个小院。据说那是习仲勋同志以前的住宅,文革中也没人住,显得冷落。正好这时汽车又鸣了几声喇叭,绝望加恐惧使他认为自己已陷入包围之中,匆忙中他看见院子门边的一个电门,便伸手去抓想触电自尽。他被击倒一旁,身上只留下一块被电击的伤痕。清醒后,他又扯断一根电线,挂在旁边一棵大树上,再套上自己的脖子……这次,他再也没有醒过来。

  第二天八一队才发现胡登辉不在了,急忙派人四处寻找,均未见踪影。

  几天后,一位看门人找到八一队,说一位解放军在他看守的庭院内上吊而亡,请他们去认尸。平日与胡登辉关系最好的戚务生和伊秋文等队友慌忙借了辆三轮车到了那个庭院,把他从树上放下来,一看他的尸体已经僵硬了……吃尽苦头的胡登辉当时的身体分外瘦小,据说只有90斤。

  曾与他朝夕相处的队友们含着泪水,忍住悲痛,无声无息地把他的尸体送去火化。

  编后语

  胡登辉的故事也许是文革浩劫中一个普通的故事。因”出身不好”而被打倒,经历无数折磨仍看不到出路的时候,年仅27岁的年轻人选择了自杀来寻求解脱。你可以说这是命运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性格的悲剧。也许当时的人们对胡登辉足球技术的描述有不经意夸大的成分,但这个”天才型”人物的悲惨命运仍让现在活着的人们感到无尽的惋惜与悲恸。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