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982年第十二届世界杯赛
世界篇全攻全守抵抗稳守反击
有时候,一群极为普通的球迷会在一起探讨足球战术方面深玄奥妙的理论问题;有时候,最有权威的行家会在一起研究最简单的问题;什么是足球?
扩军引出新赛制
106支球队经过将近两年的外围赛,为西班牙大战做好了准备。国际足联主席积极主张的世界杯赛扩军计划,终于得以实现。但是,全世界是否都做好了充分准备,只能去问阿维兰热自己。24支队伍参赛,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赛制,使比赛精彩,使竞争公平,使世界杯赛从诸多方面保持和提高自己的权威性,需要竞赛组织和管理专家来论证和推算。
队伍增加,势必要增加比赛场次,才能达到扩军的基本目的。“24”是一个比较麻烦的数字,最终必须递减到构成捉对厮杀的队数。国际足联研制了一套分3个阶段总共52场比赛的方案。首先将24支参赛球队抽签,分为6个小组进行单循环比赛,各小组进行3轮6场比赛,前两名出线。进入第二阶段的12支球队再分为4组,通过单循环赛产生各组第一名,杀入第三阶段四强淘汰赛。整个赛程比上届的38场比赛多了14场,幸亏足球运动基础设施完备的西班牙在14个城市提供了17处赛场,使安排紧凑的赛事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难题总会有的。从12支进入第二阶段复赛的球队当中决出四强,但是这12支队伍是由6个小组第一和6个小组第二组成的。如果分3个组,每组当中都有2支第一阶段比赛时的小组第一名球队和2支小组第二名的球队,绝对公平,可是,怎样从复赛中产生进入半决赛的第4支球队呢?如果分4个小组,作为产生四强球队的问题可以解决,但进入复赛的球队如何分组令国际足联很伤脑筋,因为势必有两个组内分别拥有2支第一阶段小组第一的球队,而另外两个组内只有1支小组第一的球队。不能保证各组实力和水平在同一档次上,也就不能保证各组的球队晋级具有同样的难度。
意料之中的问题说不定车到山前必有路,而开路人正是意料之外的比赛结局。复赛开始前,人们发现只有1支小组第一名球队的C组其实强大到了谁都可以拿冠军的地步——巴西、阿根廷和意大利队。三强争一,这样的好戏空前绝后,假如不是他们自己走到一起,谁又能设计出一种赛制,将这样三支顶级球队编排到同一组内呢?
意大利队一路摇摇晃晃,小组赛3战皆平,只因为与秘鲁队踢成1∶1,喀麦隆队与秘鲁队踢成0∶0,不求进取的意大利队最后与喀麦隆队争夺出线权时作出了“和为贵”的保守选择,又一场平局的结果挤掉了喀麦隆队。可是,国际足坛由此竟酿成了非洲旋风的风源,而意大利队仅列小组第二,无法避免与另一组第一名的巴西队抢占独木桥。阿根廷队与比利时队比赛中,马拉多纳将定位球踢在门框上,也不得不被并入复赛的C组。这样,南美双雄与欧洲拉丁派代表进行3场复赛,无异于提前上演了世界杯争夺战,谁还管分组合理不合理?
意大利队从此不知是抖擞了精神,还是交上了好运,烟斗教头贝阿尔佐特坚持打防守反击,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连拿下阿根廷、巴西、波兰和西德队,抱走了冠军奖杯。扩军带来了赛制改革,赛制改革带来了新的矛盾。早赢不如晚赢,这道理在第一阶段小组赛时就让人看得清清楚楚。西德队首战被阿尔及利亚队击败后,与奥地利队的比赛不能输,不能平,只能赢。而奥地利队甘愿以输球来保送西德队出线,条件是不要进球太多,把小组第二的位子留给奥地利队搭搭车。比赛只踢了11分钟,双方已经完成了交易,1∶0,西德队领先,随后的垃圾时间差不多有80分钟。两支非洲球队喀麦隆和阿尔及利亚就这样在同情的舆论中凯旋,而西德队居然与意大利队并肩出现在争夺冠军的决赛赛场上。何其讽刺!
质量决定排坐次
引发世界足球战术革命的荷兰队花了10年的工夫,在世界杯赛上两次打进决赛,创造了蝉联亚军的纪录。可是,1981年的世界杯欧洲区外围赛上,以0∶2被法国队淘汰,此前还先后输给了爱尔兰和比利时队。外围赛中输掉3场,对于一支欧洲球队来说,不仅没有出线的可能,而且很难继续被人划归到一流强队之列。
在克鲁伊夫、伦森布林克等人退役之后,荷兰足球还没有涌现出一代新人,组建阵容齐整的队伍,可见荷兰对世界足球贡献的全攻全守打法,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于不同位置上球星的作用。没有良将的先进打法是不足以在世界杯赛上炫耀的,这也是意大利和西德队用成绩给荷兰人做出的回答。其实,大家的情况彼此彼此,没有了贝肯鲍尔的德国队,自由人也不再自由,虽然始终有人战在贝肯鲍尔空出的位置上,但质量已经大不如前。好在他们整体上的实力不差,要成绩还能打得出,要精彩就不大容易了。
留下争议最大的当然是新科的冠军球队意大利。尽管那种保守主义色彩严重的防守反击战术受到广泛的质疑,但是,他们先后战胜了崇尚技术的巴西队、效仿荷兰全攻全守踢法的阿根廷队、欧洲力量型打法的波兰队和非常传统的西德队,而在同上述对手的比赛中,意大利队战术的攻击性和观赏性都不被看好。
西班牙世界杯赛的赛程和结局告诉人们,世界足球不可能成为某种战术追求的舞台,不管采用什么打法,重要的在于质量。比赛是以计分牌上数字的偶然变化决定胜负的,场面的优劣只是电视摄像师关注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与计分牌无关。在足球赛场上,实用主义的日子远比理想主义好过。意大利队20号保罗·罗西荣膺本届比赛最佳射手,得到1000公升的普斯卡拉美酒和终生免费穿用的鞋子。他的6个进球都是在复赛和决赛中完成的,占意大利队这些场次进球总数的6 0%,并且囊括了对巴西队比赛的所有3次进球。在意甲联赛不曾进入中国电视节目的年代,人们无法目睹罗西在尤文图斯俱乐部是一名怎样的前锋。到了世界杯赛上,不知是机会总在寻找罗西,还是罗西自己在找机会。他并不具有美妙的脚法,却非常适合全队战术的要求。世界杯赛上的成功方式往往会有惯性,成为一个时期之内的潮流。可是,意大利队的防守反击打法应当被理解为两个相关的部分,但世人只对其混凝土式防守大加称赞,却没有人对其简捷犀利的反击加以赞誉。假如在防守质量上达不到意大利队的水平,就不能生搬硬套,可见意式足球绝不是谁想学就能学的。
中国足球照镜子
1982年的世界杯赛是中国球迷第一次通过电视荧屏收看到比赛的现场直播,从此球迷开始了每4年就要半夜爬起来看电视的生活。同时,中国足协组织部分甲级队教练员赴西班牙观摩,掀起了相当认真的学习热潮。世界杯足球赛的精彩场面使中国球迷大开眼界,欣赏到当今世界足球最高水平的比赛。在紧接着举行的第三届北京国际足球邀请赛上,两支中国球队先后在预赛和半决赛中被淘汰。两相对比,看到中国足球运动水平这样落后,有人担心,有人失望。中国足球运动的差距究竟在什么地方?还有没有希望?中国足球协会举办了多次研讨会,行家们发表了不少议论。从西班牙现场观战归来的中国国家队主教练苏永舜认为:差距是全面的,关键在技术。中国教练考察组组长陈成达指出:世界杯赛前12名的球队表现出四种明显不同的风格,最根本的区别在技术上。南美派的巴西、阿根廷和欧洲拉丁派的法国、意大利,技术上占有优势。他们在体型上不如西欧派的西德、英格兰和东欧派的苏联、波兰的运动员高大强悍,但速度和灵活性好,更利于与技术结合。在比赛中,他们传接球和摆脱能力都很强,踢法细腻多变,凭借脚下功夫,既能打快速反击,又能正面攻坚。
对比之下,中国国家队和北京队在北京邀请赛上的几场球,技术上的差距十分明显,就是与参加邀请赛的几支客队相比,技术上也无优势。
首先,控球和传球技术差。看过世界杯赛现场的教练指出,巴西队中场经常有五六名队员来回扯动,锋线与卫线默契配合,积极寻找进攻点,令人眼花缭乱,简直无法判断要从哪里突破。意大利队固守反击,进攻的成功率很高,一旦抓住时机,只用三四次传球就能完成一次进攻。法国队在同西德队120分钟的比赛中,传接球成功率高达93.4%,对北爱尔兰队的一场比赛甚至超过95%,基本上做到在进攻的发动阶段不丢球,出色的控球、传球能力使他们掌握了场上的主动权,能得心应手地实现自己的既定战术。中国队的比赛进攻次数不少,但能够射门的不多,主要是控传球能力差。特别是对讲究配合、以边路进攻为主的球队来说,提高进攻成功率,必须先提高控传球的能力,尤其是在对方贴身紧逼防守下传接球的能力。其次,中场缺少核心人物。八一队教练朱一先说:世界强队都把技术尖子放在中场,成为联系攻防的枢纽,如巴西队的济科、阿根廷队的马拉多纳和西德队的鲁梅尼格。因为中场有人组织输送,处在锋线上的射手意大利队的罗西和波兰队的博涅克,才创造了一场比赛独得3分的纪录。苏联队虽有优秀前锋布洛辛,但中场组织不力,他的威力无法施展。中国队几年前就出现了缺乏中场核心人物的危机,老将容志行34岁仍不得不坚持沙场。容志行退役后,中场没了“灵魂”,造成前后脱节,全队的攻防缺乏整体性。
再次,个人防守能力差。许多教练员都提到,本届世界杯赛各队都有出众的突击手,加上后卫线队员经常突然插上进攻,使得一对一的防守已不够安全。意大利队采用区域防守与紧逼盯人相结合的办法,在门前三四十米的范围里筑起了坚固的防线,效果明显。意大利队的6号詹蒂莱牢牢盯住了巴西队的济科、阿根廷队的马拉多纳和西德队的利特巴尔斯基,使这三位得分手在对意大利队的比赛中1分未得,有的甚至干脆被换下场。中国足坛由于各队锋线上普遍缺少锐利的“尖刀”,国内比赛对提高防守技术的要求似乎不太迫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在与外国强队比赛时就暴露了防守的薄弱,盯人不紧,补位不快,铲球、头球等排险技术不熟练。这次北京邀请赛上,中国队同摩洛哥和南斯拉夫队的两场比赛,竟被对方打进7个球,比中国队在世界杯外围赛亚大区决赛全部失球的总和还多。可见,无论区域防守还是紧逼盯人,没有较好的个人防守技术作为物质基础,是不行的。
怎样看待技术上的这些差距呢?世界杯赛期间,一位外国足球专家曾对中国教练说,中国人身体灵巧,最适合踢足球。国内足坛也有人持有同样的看法。足球比赛中高大队员的作用比篮球和排球小得多,与世界足球强队相比,中国运动员在平均身高上的差距并不突出。世界杯赛上取得较好成绩的法国队平均身高1.76米,和中国国家队相同,而阿根廷队平均身高1.73米,比中国队还矮,他们均发挥了自己技术上的优势。因此,掌握纯熟而全面的技术,扬我灵活之所长,避我矮小之所短,对中国运动员来说,不仅是势在必行,而且是很有条件的。世界杯赛给中国足球的启示是:差距在于技术,希望也正在于狠抓技术。只要教练员、运动员坚持在以技术为中心的训练中提高实力,中国足球进军世界杯赛是完全可能的。
战例评析
★西德法国8∶7 1982.07.08西德队仅此一战便使自己在小组赛时的形象大为改观,但是人们议论最多的还是为法国队惋惜。90分钟内,西德队7号利特巴尔斯基和法国队10号普拉蒂尼先后进球,打成1∶1倒还正常。加时赛法国队连进2球,胜利在望,但西德队比法国队还神,居然在剩余的时间里扳回2球。互射点球,西德球员的神经比法国球员的运气好得多,已经“死”过的球队什么都不怕。踢到第六轮,舒马赫扑到了皮球,西德队打进了决赛。
到底谁把谁折腾死
本届世界杯赛最让人神经受刺激的当属半决赛法国队与西德队的比赛,一直杀到互射点球,只能说决出了胜负,不能说分出了高低。
西德队在一阵急攻中抢得先手,边路快马利特巴尔斯基将法国队门将脱手之球送进球门。过了不到十分钟,法国队普拉蒂尼将比分扳平。90分钟仅仅揭开了比赛的序幕。法国队好像早有准备在延长期中展示英雄本色,才踢了4分钟就连进2球,3∶1,似乎这场球已经被法国队搞定。西德队老教头德瓦尔换上了11号鲁梅尼格。人们都认为这是西德队的无奈之举,死马当做活马医,反正没有指望了。的确,前面的比赛没有什么能证明鲁梅尼格有挽狂澜于即倒的本领。法国人决心要让全世界看到他们是足球运动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所有者,全军发起更猛烈的攻势,非要把对手打惨了不可。谁知,对攻的结果让法国人后悔不已。带着腿伤的鲁梅尼格上场才2分钟,就踢进一球。至此,加时赛不过踢了7分钟,竟然出现3次破门的镜头。
普拉蒂尼还没有成熟到审时度势的程度,法国人在延长期后半段一点没有改变策略的意思。交换场地后,西德队费舍尔的倒挂将比分追成3∶3。双方终于站在离终点线很近的地方重新起跑。
伦敦出版的《泰晤士报》称:“这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富于戏剧性的比赛。”瑞士的《瑞士报》说:“这是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比赛,场面紧张得简直要命!”所有球评家其实都是在看热闹,真正受罪的是双方出场较量点球的球员。前三轮大家都进了球,第四轮的光荣属于双方的门将。西德队守门员舒马赫是安慰了没有成功的队友之后,站到球门线上建功的,这种风度或许影响了法国射手的士气。第六轮法国队博西斯成了倒霉蛋,他踢出的点球也没有通过舒马赫的防守。博西斯等不到最后的结局,先哭起来。法国队大限已到。互射点球决胜,次序的作用非常微妙,先下手的好处本来在于一旦失足,还可以坐待对手犯下同样的错误,或是本方门将得到天助。但是,真到了这个时候,任何先出场又没有得分的射手都会像博西斯一样,不敢再做梦。西德队老将胡贝什的选择是正确的,铆劲一蹴,摆腿的力量决定了球速,也决定了胜利。回过头来看,假如法国队领先后固守不出,没人怀疑世界杯一定归其所有。但是,法国人作出了另一种选择,他们要让世界知道什么叫做法兰西足球,领先也不退守和意大利队落后仍不进击的风格,反映着两种足球文化。这哪里是什么“虽败犹荣”或“败亦欣然”之类的说法所能涵盖的境界啊!
★意大利西德3∶1 1982.07.11意大利队在淘汰中守得更紧,一遇机会,反击也更坚决。尽管卡布里尼罚出的点球偏出,可是罗西的冲顶、塔尔德利的劲射和阿尔托贝利的单刀球,使意大利队3球领先,牢牢控制了比赛的进程和局面。金杯交给这样的对手,西德人不该有任何意见。
守势足球的杰作
世界杯赛冠军队的风格总会在一段时期之内影响着国际足坛。决战之前,意大利队的表现像是一群机会主义者,但是足球往往就是一种比谁少出错和谁更能抓住对方出错的比赛。同时,很多情况下,破门的良机并非是一味进攻创造出来的,而是严密的防守令对手在急得上火之后主动提供的。
西德队接受了半决赛对法国队的教训,始终保持着逼人的凶相,不许意大利队细心地组织进攻。正好,意大利队的攻击好像不打算造势,只追求得分,对场面上的事情全然无所谓。下半时第12分钟,6号詹蒂莱利用鲁梅尼格回抢犯规,迅速开出定位球,谁都没留神金童罗西是从哪里钻出来的,赶上去一头建功。此时得分,还说不上对哪一方更有利,但是比赛注定因此而掀起高潮。西德队教练德瓦尔不敢指望鲁梅尼格重演起死回生的好戏,宁愿期盼最后一个将点球踢进法国队大门的胡贝什再交好运。这一次阵容的调整一点作用都看不到。12,24,36,下半时比赛每进行12分钟,意大利队便有一次破门,这足以让任何对手垂头丧气。意大利队全场比赛攻入对方门前30米之内有47次,而西德队竟有60次。意大利队射门13次,西德队18次。结果如何?西德队主教练德瓦尔承认:“我们无法攻破意大利队坚强的防守,却被几次没有预料的反击打得措手不及。”他只字不提意大利队3记入球都是从西德队左后卫布里格尔那一侧突袭得手的,而作为指挥官,德瓦尔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弥补,只想用什么办法挽回损失,直至损失越来越大,大到任何办法都补救不了。
从小组赛到争夺冠军,意大利队走得又稳又悬。世界足球的发展,可能再也无法塑造一支从头到尾势如破竹、昂首向前的超一流球队,一路风风火火地直奔金杯。曲折、坎坷,甚至有人嘲笑,没人服气。可是,所有拿到世界杯的队伍都有其内在的绿茵得胜之道。他们不一定非得让全世界球迷喜欢,让全世界球队认输,只要看看意大利队40岁高龄的守门员佐夫捧着奖杯,紧紧拥抱85岁的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那是一个多么珍贵的历史瞬间,这瞬间属于意大利!
订阅世界杯快讯,第一时间知世界杯、中国队消息!
世界杯短信游戏多多:点球大战、足球经理、世界杯大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