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甲昨日落幕,对卓尔队来说,这是个结束,更是个开始。从今天起,他们就已经踏上了中超[微博]之路。作为新升入中超的一支“菜鸟”球队,卓尔队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在竞争更为残酷和激烈的中超平台上,他们必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打中超,有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8年前,武汉队第一次冲超,人们就把这话挂在嘴边。8年后的今天,这话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变得更加靠谱。随着恒大[微博]、富力等富豪级俱乐部层层加码,资金投入规模已经成为能否立足中超的一个关键指标。
事实上,从卓尔基本确定冲超起,卓尔集团和俱乐部高层就开始在估算明年中超的资金投入量。在对2012中超进行了研究后,可以发现1亿元将是立足中超的基准线。高于这个标准不见得确保前六名,但低于这个标准则必将陷入保级的苦战:今年中超后几名,投入都在1亿元以下。
那么,重回中超的武汉队,能够投入多少钱?能否达到这个基准线呢?不久前,卓尔老板阎志[微博]在个人微博上写道:“恒大与舜天之战实际上是中国职业足球两种经营模式之战。我以为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应该有多种发展路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恒大、舜天都已证明了这一点。”
什么是适合卓尔的呢?像恒大那样烧钱显然是不现实的,卓尔也没有那个实力,那么舜天“经济高效”模式倒是值得借鉴了。据了解,今年舜天投资一亿出点头,但却拿到了联赛第二,并取得了亚冠资格。舜天投入不高,但投入产出比冠绝中超,这或许就是卓尔明年追求的模式。
10月20日卓尔主场击败东进后,俱乐部举行了庆祝冲超成功的晚宴,许多关心支持过武汉足球的省市老领导前来道贺。席间,老领导袁善腊问阎志的副手、卓尔集团副总裁崔锦锋:“你给个底数,卓尔明年大概能拿多少钱出来搞足球?”“1个亿应该没问题。”崔锦锋伸出一个手指。“好!有1个亿的底数,明年再让陈旭东[微博]自己想办法筹四五千万,1.5个亿在中超不算多,但也可以好好玩一下了。”袁善腊说。
虽然相关计划还有待卓尔方面正式公布,但大概可知道卓尔明年的盘子有多大。以今年的规模计,1.5个亿在中超,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只算中游水平。站稳脚跟基本是够了,力争上游,实现阎董“今年中超,明年亚冠”的目标有难度,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考验的将是整个俱乐部团队的能力和智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1.5个亿的投入,卓尔队就有了在中超这个舞台大展拳脚的底气。不过,投入只是立足中超的一个关键指标,最终成绩如何仍取决于各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主教练的水准、人员的配置、技战术打法的选择、俱乐部的运作等,都是立足中超不可或缺的“软实力”。在这方面,武汉足球还是有惨痛教训的:1999年,红桃K投入巨资,“钱多却花不出去”,最终竟然降级;2008年,光谷全年投入超6000万,名列中超前茅,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一帅无能,累死三军。1999年、2008年,武汉队两次失手中超,主帅选择失误都是第一原因。1999年请来胡之刚,2008年错用陈方平,结果就是开局连败,不得不进入追加投入换帅换人的恶性循环。目前看来,卓尔队明年主帅人选应该没有太大悬念。虽合同仍未签,但相信郑雄接手也在情理之中。不说郑雄执教水平有多高,凭他一手将球队带入中超的成功,明年也该让他试一把,这个资格是他自己挣来的。
其次,外援的选择很重要。今年队中的四名外援老的老伤的伤,留用的可能性不大。好在有资金保障,可以好好挑选一下。按中超今年的行情,百万美元水准的外援起码要两三个。中超拼外援,这同样是卓尔队站稳脚跟的关键,但愿俱乐部把其当成攸关生死的大事来办,08年重金买来几名水货的教训太深刻。
内援方面,俱乐部已经多次表示要用满5个名额,郑雄也透露:“如果明年是我搞的话,三个位置非要加强不可。锋线上一名强力中锋,后卫线上一名高水平中后卫以及右边后卫。”今年卓尔队进球少,主要得分手段依赖定位球,打中超这个短板非要弥补不可。而防守是卓尔立队之本,忻峰年龄偏大,恐怕很难再顶得住水平越来越高的洋枪冲击。“李玮锋[微博]那好的身体都说,现在越来越扛不住了。”郑雄说。
今年,中超在还剩最后两轮的情况下,竟然有多达7支队伍卷入保级战中,其中不乏大连实德[微博]和山东鲁能[微博]这样的冠军球队,这也等于给卓尔队提前敲了警钟。如果卓尔来年要想保级成功,除了加大投入,引进内外强援来进一步提升实力外,更需要苦练内功,做最艰苦的准备,做最充分的努力。
危难之中,卓尔为武汉足球雪中送炭,人们无不感激。一年冲超更让人信服,卓尔是真心在把足球当事业做。此时此刻,没有人怀疑卓尔的决心,也不担心卓尔的实力,但仍要弱弱地问一句,卓尔能够玩多久?或者换个说法:卓尔愿意玩多久?
这样问可能很不合时宜,但现实远比想像的残酷。从武钢到美尔雅、雅琪、红桃K、光谷、中博、卓尔……中间还差点成了亨达睿,职业化以来,我们可以自己数数,湖北足球城头变幻大王旗,换了多少东家,经历了多少次变故?
光谷俱乐部曾经是本地足球最稳定最安心的一段时光,不但投入重金新建了基地,甚至为交通方便,还特别修了一条通往基地的公路,这个决心不可谓不大,力度不可谓不强,这些举动一度让人相信,“打造百年俱乐部”并非神话。可惜,现实再次与我们开了个玩笑:打造百年俱乐部的豪言犹在耳边,光谷俱乐部却已经化为永远的传说。是它,给球迷太多欢乐,也是它,给本地足球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每个新东家入主时都会信誓旦旦,要坚持到永远,但显然,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够兑现承诺。不光是武汉足球,放眼全国也是如此,足球俱乐部的存在往往与投资人的个人好恶,或是企业的兴衰紧密相关,豪言顶不了老板的一句话,说不搞就不搞了。
这种尴尬完全是中国足球职业化现状造成的。眼下的中国足球,还不能实现自我造血,俱乐部生存的三个动脉:门票收入、电视转播和市场开发,仅有门票收入一项勉强可行,其他全靠投资人输血。在企业良性发展期、盈利期,或是球队成绩好的时候,一切都OK。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投资人很容易萌生退意。
在欧洲足球发达国家,类似的问题早就得到了解决:搞股份制,实现真正的职业化、市场化。让俱乐部“中性化”,不再完全依附于某一家企业或组织。比如在英国,类似企业冠名球队的办法在100年前就已经被强行废除了。日韩也在10年前做到了。因此,武汉足球要健康成长,长远发展,一方面,寄望于中国足球现实条件的改良,但另一方面恐怕也得未雨绸缪,至少也应该有应急预案,毕竟2008年愤而退赛的伤害太深切了,谁都不愿也不能再承受一次。
新浪警示:任何收费预测彩票会员等广告皆为诈骗,请勿上当!点击进入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