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
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作为我国迄今可见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甲骨文不仅仅是一个文明的符号、文化的标志,还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把有关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5个世纪。在已知的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均没有延续下来,唯有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发展。中国文字虽然经历了甲骨、篆、隶、草、行、楷等不同书体形式的变化,但以“六书”为特征的文字结构保留至今,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仍在使用的文字,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也可以看成是汉字的发展史:甲骨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甲骨文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我国最早的“马”字。
小篆
篆文“马”,秦国统一文字,丞相李斯删繁就简,小篆应运而生。
隶书
但是人们逐渐发现了小篆的不变,于是比小篆更为简洁的隶书就出现了。也奠定了现代汉字“马”的字形结构。
草书
草书讲究不拘章法,笔势流畅,让人在感受到优美。草书看似随意,实用性不高,却有很高的艺术性
行书
行书是以隶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
楷书
到了公元3世纪初,楷书出现了,这种字体被视为标准字体沿用至今,深受人们喜爱。
简体字
建国后,我国进行了文字改革,通过立法确立了简体字的地位。自此,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马”字出现了,“马”字的演变也就随之结束。
甲骨文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自1899年甲骨文杯发现以来,一代代专家学者努力考释文字、研究历史、探讨文化,为甲骨文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推动甲骨学为一门世界性学科。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国马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