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视点:南野拓实模式成功么 中国球员有机会不去

超视点:南野拓实模式成功么 中国球员有机会不去
2019年12月23日 13:19 新浪体育
羡慕有什么用 羡慕有什么用

  12月19日,只有24岁的日本球员南野拓实加盟了英超的利物浦,在中国的网络上刷屏了。羡慕嫉妒随即立刻又转化为了对中国足球更加透心凉的嘲讽和绝望性的无奈感。

  羡慕啊!

  日本的媒体说,向克洛普进言,表示这日本人在红军绝对管用的是乔丹·亨德森和范德克,而南野拓实也因此成为了日本历史上的第12名英超战士。

  转会费真的不高,725万英镑大约合6600万人民币,都不如2016年河北华夏幸福从广州富力收购金洋洋。当时年轻的金洋洋在国内也是很多年轻人踢球的动力和羡慕对像吧,但是这种羡慕和南野拓实是一个什么比较标准呢?

  看是什么追求吧。

  是愿意拿不多的薪水,去世界大舞台的海洋里去精进自己的实力,还是愿意在“世界第六大联赛”的中超池塘里扑腾,这是两个概念。

  现在还不能说南野拓实能在英超成功,他也许是去红军看饮水机的。就像当初张稀哲去沃尔夫斯堡看饮水机当汽车推销员球员一样,一旦成绩不佳坐冷板凳,相信国内会有各种的嘲讽喷薄而出,一如现在对南野拓实能够进入安菲尔德的羡慕。

  至少人家是去过了,试过了,努力过了,看过吃过了。也许你不知道怎么吃螃蟹,一辈子都没吃过,但是至少站在旁边看别人掰过钳子唆过黄子。问题在于,有的人觉得,自己身边如山的地瓜干也吃得饱,屁放得响,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掰着指头数数南野拓实的挑战和努力:2016年1月他转会萨尔斯堡红牛前,17岁签约了大阪樱花。他的前两年职业球员年薪是税前360万日元(约合23万人民币)。

  2013年获得J联赛最佳新秀、2014年世界杯成为国脚候补后,南野拓实的薪水提升3倍, 变成了1000万日元(约合61万人民币)。目前在国内,别说中超,很多中乙的主力都比这个薪水高,甚至有高出好几倍的。

  2015年1月转会萨尔斯堡红牛后,南野拓实第一年的薪水是2500万日元、第二年是3000万日元,而2017赛季他22岁因为打进了赛季10球,所以薪水上涨到了5800万日元,约合372万人民币,这个薪水连在中超能报名看饮水机的球员都不如吧。

  直到2018年2月,重新签订合同后,南野拓实的薪水才上涨到了1亿3000万日元。这也是很多在日本熬到年资30岁国脚,J联赛球队顶级核心主力的球员才能有的待遇。日本媒体当时为24岁的南野欢呼,“太棒了,不到25岁,就成为了1亿收入的顶级球星。”那个,这1亿3000万日元,不过是833万人民币,还是在奥地利这种高福利国家,没结婚的南野拓实税前收入……在中国,这薪水是不用足协三令五申来限薪的,因为根本不够标准线。

  其实南野拓实能够加盟萨尔斯堡红牛,和背后有着日本广告商乃至版权购买支撑分不开的。他能去红军,也和日本的广告商支持有一定的关系,这是现在世界职业体育市场的综合考虑。但是当下,已经GDP世界第二,在世界杯上广告撑爆了赛场周边的中国广告商们缺钱么?我们也有老板在欧洲买了不少的球队,赞助了不少的球员出去,这并不是难事。但是为啥中国就出不来南野拓实,到目前只有一个武磊聚精了全国球迷的眼球呢?

  19岁——在一个欧洲二线国家打了5年后,南野拓实凭借在奥地利158场比赛进的53个球被英超看上,进入了世界顶级联赛,为什么我们的球员就没这个勇气和机会呢?

  当年董方卓在比利时也是受关注的对像,还是曼联亲自下放过去接受锻炼考察的,但是最后董方卓却胖成了“董园卓”,叹息哉?

  其实在过去,我们也有人去努力过,而不是每一个在欧洲的闯荡的日韩球员能成为香川真司和孙兴慜的。很多人也和于大宝、张玉宁一样,努力了很久但是失败了。但是架不住日韩开荒的时间早、锄地耕得勤、种子撒得广、人家孩子自己也努力。

  现在的日本国家队顶级后卫,带着浦和红宝石连续淘汰中超豪门的槙野智章在2010年转会德甲科隆后,两年只踢了8场比赛,也是去看了饮水机。

  宇佐美贵史放着大阪钢巴顶级薪水和最受欢迎球员的名号不要,在2011年限去拜仁,然后去霍芬海姆两个赛季踢了23场,不适应后回来。在大阪钢巴踢了4个赛季后,又挣扎着出去,在奥格斯堡和杜塞尔多夫找机会,甚至在2011年-2012年去踢德丁。

  现在看看,日本包括韩国最近几年出国的球员,哪个不是先去欧洲的二线联赛,或者非豪门球队先去努力打上比赛,创出名头,然后再想大舞台呢?和当初恒大对张琳芃非皇马、巴萨不卖是完全两个思维的维度吧。

  武藤嘉纪、吉田麻也、森冈亮太、本田圭佑、中山雄太、昌子源、权田修一、久保裕也、川岛永嗣这些国脚在各自的球队都逐渐失去了主力位置,上一场比赛都未能出场。板仓滉在12月22日是第93分钟出场的磨时间要员。

  但是人家也有在比利时安德莱赫特的伊东纯也、色格拉布鲁日的植田直通、圣图尔登的铃木优磨在比甲都垫底的华斯兰德打90分钟的小林祐希;这都是希望复制本田圭佑在VVV芬洛足球俱乐部创出名头,再转道去大联赛的想法。

  类似当年杨晨、邵佳一在德甲保级队或者德乙闯荡一样,在FC科隆、帕德博恩打全场的大迫勇也和镰田大地基本上也是这种考虑。至于被下放到西甲保级区RCD马略卡去踢90分钟锻炼的久保健英。目前还属于从半网红向成熟核心转变的性质,需要看到实质的进步才能有更进一步的未来判断。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日本球员,大部分的潜在国家队一线国脚其实在欧洲过得也很挣扎。但是他们却依旧是在努力提升自己和日本足球的水平。

  而回到中国呢?

  大概在北京奥运会那年,有一名国脚和所属球队闹了别扭,被俱乐部排挤冷藏,踢不上球。笔者的一位朋友帮他找了瑞士草蜢队,就是去踢一年,成不成都可以去试试。但是这位球员不愿意去,更想在国内。

  其实瑞士草蜢和德乙球队在伯仲之间,并不差。踢得好了,去德甲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位国脚根本没想法,因为在自己穿小鞋的俱乐部混日子,不上场拿到的基本工资也比出国高。他在国内转会之后,赶上了中国足球最有钱的岁月,赚了大钱,当然也在国家和俱乐部名利双收,达到了自己的所想。问题是原本以他的实力,完全可以在欧洲有更好的机会。但是其本人却没有这种挑战的欲望。

  中超没有形成很好的、鼓励中国球员上升去欧洲的挑战机制,这一点已经被指摘若干年了。和国际足球市场完全不匹配的超高国内工资,更是让中国球员躺在了钞票堆砌的床上。

  俱乐部没有送中国球员出去的欲望,因为一名用得上的好球员都价值上亿人民币。球员也没有自己出去挑战的欲望,因为在池塘里自己是1米大草鱼,到了大海里才发现别说在海浪中保持平衡,还有各种食肉鲨鱼等着拿自己当点心。与其被中国球迷嘲讽去看饮水机,不如在家里当城市名片、城市球星。

  就在南野拓实转会新闻这两天,崔康熙就在韩国媒体吐槽说,他想引进的中国边后卫,竟然高达1.2亿人民币身价,买不起。限薪的一刀切,依旧是行政命令。我们习惯于领导管理,而不愿意让中国足球从业者自己去认识现实。

  所以,我们只能继续羡慕南野拓实去红军。继续在东亚杯这种比赛中羡慕,日本14名U22+9名二三线的国内球员就能随打随配合,逐渐磨热乎身子,击败中超精英。

  不转变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那么这样的感慨估计还会持续很多年。(周超)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