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 两个人的体育公益梦

2015年05月17日12:47   体育专栏  作者:杨旺  

  本文首发于财新网体育专栏。

  CCTV体坛风云人物在杭州举行“体育的力量——2015中国体育公益论坛上,吸引了不少业内人的关注。论坛现场高朋满座,大腕云集。不过,和这些充满了华丽数据,战略宏达规划和大手笔相比,我更关注的,是两个草根人的体育奋斗历程。和其他人相比,他们或许没有炫目的成绩单,以及所有轰动性的影响力,但他们真诚,善良,他们身怀热爱地扎根民间,通过点滴努力来影响和感化着周遭的人。他们执拗,奋斗,他们不依附于任何组织和个人,当然,他们也遭遇到单打独斗的尴尬,瓶颈甚至失意彷徨。他们的所有奋斗路径,值得所有这个行业的人为之思考。

  结缘

  如果不是2001年那次单位运动会,河南焦作的园林职员李晓拴也许会自然成为汪峰歌中的那个《李建国》:他喜欢看七点钟的新闻联播,他喜欢听邓丽君的流行歌,他爱和朋友打打麻将,他爱武术和太极拳。

  但运动会的结果改变了他。由于多年远离体育锻炼,是曾经运动健将的李晓拴,日益臃肿,虚弱不堪,并伴随着一系列的失眠、焦虑等亚健康信号。他决定捡起多年前闲置的跑鞋,在黎明破晓前出发。

  2007年4月的一天,已经在画满圈圈的晨跑日历翻了6年的他,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想要分享跑步改变自己的经验。他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和叫醒服务。他将这个公益活动命名为“黎明脚步”——他新浪博客的名字。

  “我想对那些成天穷忙却疏忽运动,十年过去而青春不在的人击一猛掌。”李晓拴承认,此举也是时代的产物,“如果像现在人手一台智能手机,黎明脚步是断然不会兴起的。”

  另一个人是高雷雷。

  从1996年开始足球生涯,到2011年退役,非著名球星高雷雷的职业生涯并没有炫目的成绩单。唯一可以说道的,是1999赛季进入尾声,他在北京国安主场打辽宁时替补登场,用一脚惊世骇俗的远射将比分追平。

  人们提起高雷雷,人们却是如雷贯耳,并习惯性地加上“个性球员”的标签。

  人们的论据来自两点:

  第一是“中国的博斯曼”,他开创了中国足坛自由转会的先河,得以加盟芬兰超级联赛,并在国外联赛创造了第二春。

  第二是喜欢出风头。在运动员时期,高雷雷一直追求自由公平的竞赛环境,不为任何利益所妥协。比如,他公开评价“中国球员都是机器”,他拒绝融入国家队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此他成为足球圈的另类,并在现有的足球体系中难以存活。

  而这种足球生活,和当初自己所崇尚的体育精神越来越背离。“足球是一个有血性的人干的一件事,如果你没有血性,拿金钱去换取的时候,这个东西就死了,那不如退役。”高雷雷说。

  于是,他在2011年挂起了球靴和运动战袍,和足球相忘于江湖。

  但足球并不打算放过他:作为一个中国足球运动员,他依然会被贴上“吃喝嫖赌”的标签。每每想到这里,高雷雷都会有心痛和无奈的感觉。

  转折点

  每天早6点,李晓拴都会如人体闹钟般准点出现在单位附近的体育场。他先会花上十分钟,打一二十个叫醒电话。原本抱着“玩票”态度的他,在公开贴公布的第一周,竟然收到3000条短信。

  当每天更换好几块手机电池也无法应付越来越多的叫醒需求时,身为高级工程师的他开始寻求物理方面的规律:只要有15个左右人需要叫醒,必定会有一个志同道合者。他将其称做“黎明使者”,带着一种光明使者的感觉。

  这些黎明使者中,不乏温暖的事例:瘫痪在床、双目失明的徐州孤儿郁铮,他自己连翻个身都要靠人帮助,却天天坚持叫醒别人;福安群主王高春,一边伺候自己的植物人母亲,一边在也唤醒健康,领跑自己的城市。

  有了黎明使者,这些温暖的骚扰开始逐步扩大。如今,黎明使者的队伍发展到2万人,“黎明脚步”队员则多达50万人。全国300个城市有“黎明脚步”的QQ群,叫醒电话远达法国、美国、澳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影响还辐射到他的身边:在他居住的,以前不知道马拉松为何物的河南省焦作市,如今马拉松人口达到1万人。他在刚刚过去的4月18日,操办了“黎明脚步半马赛”,仅靠黎明脚步站点就抢完所有名额。在这个城市,共有50个黎明脚步群,站点分布在各县市区的公园、广场。

  2006年是高雷雷生命中的重要节点。

  这一年,他首度征战澳大利亚超级联赛。在比赛之余,他发现那些大牌球员们,将自己的大把时间投身到公益事业中。这就好像队员们泡吧,吃饭那样随意。

  他突发灵感:自己必须做点事儿,“捐献一所希望小学。”

  迫切改变外界对中国球员的坏印象,这是他的第一目的;另一方面也来自那个来自教师父亲的言传身教。父亲去世后,他从很多父亲当年学生口中得知,父亲是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帮助那些困难的学生。

  慈善,也成为他和父亲情感联系的主要通道。在这条路上,他开始如当年的球场上,一路带球狂奔:

  2007年至今,捐助100多名贫困山区儿童上学;

  2008年澳大利亚联赛期间,组织义赛为汶川募集20万元人民币,个人捐资15万;

  2010年为云南省大理市云龙县“五保户”修建新家;

  2012年为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捐赠一部校车;

  2013年至今,在北京365晨光宝贝之家智障孤儿院做义工;

  2014至2015年,陆续在云南、四川、北京修建四块“21球场”。

  随着公益行为的逐步深入,他也由片面希望改变人们的看法,逐步发展到传播公益思想。他的思考内容包括:授人以渔,提供先进的足球思想和理念,比片面捐献钱财更有意义;另外,捐出自己的时间,比捐物更有意义。为此,他曾在四川马边支教半年。

  当然有一件事情他不准备妥协和改变,就是他所有捐建的足球场的名字,都叫“21”。

  这是他在国安队时的号码。

  遭遇瓶颈

  随着人数增多和规模扩大,“黎明脚步”开始遭遇瓶颈。

  首先是组织机构的协调问题。作为一个相对松散的民间组织和团体,管理团队成员是个大问题。个别因为“黎明脚步”而形成健身习惯的跑者,开始转而追求专业的、待遇好的团队,或者混同于一般跑团,而淡忘了“黎明使者”的职责。而如何组织好每一站马拉松赛,如何制作统一的T恤,标语口号,如何实现平常的情感联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俱乐部化经营和管理,是李晓拴面对的问题。

  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则是另一个问题。由于李晓拴在事业单位工作,跑步和“做事儿”大多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另外,一些日常性的经营管理,让他的电话费和快递单装满了抽屉。这些关键因素的制约,使得“黎明脚步”在全国体育产业一片红的大背景下,错失了发展的最好时机。

  而由于2012年在四川乐山捐赠的那台校车,也让高雷雷陷入了一场风波。

  2012年,为了保障孩子们安全上学,他决定给当地学校买一辆校车。因为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国家对校车上路有着严格的规定,这导致价值20万的大鼻子校车闲置一年半还没有运行。各种不好的议论开始风生水起:有人说,高雷雷过于理想化,校车上路手续繁琐,日后还会有各种花销,而这只为接几个孩子。更有人说,他在作秀。

  这已经不是高雷雷第一次遭遇这种另类的尴尬。多数时候,当地会对他这个阔老板“杀熟”。比如租房子,一个普通村落的地下室,户主会要价2000元。“在北京的话我不会觉得贵,但那是乡下啊。”在其他时候,资金不到位,向他推荐自己的亲戚朋友,承诺的东西掉包等,经常遇到。在一个贫困山区,他还被当地老乡骗了钱。

  与政府部门的接触也很伤脑筋。高雷雷曾经想给四川某偏远山区捐建两个学校校舍。经过测算,一个校舍的预算是25万元,另一个是15万元,总预算40万元。但是,地方政府部门的标准却是540万元,超出了500万元。而给云南丽江白沙完小学捐建球场的计划,却因当地政府的禁令而落空了。还有一次,他曾建议为一个喇嘛寺庙的小孩子捐建球场,但当地政府直接告诉他:必须另选一所学校。

  “当时觉得很愤怒,真想马上开车回北京。”高雷雷后来明白了:面对这些情况,公益要是做到位,就是给当地添麻烦,就是对当地现状的揭露。

  经过仔细的思考,他觉得,正因为有这样的丑陋现象存在,他才更应该去帮助这些孩子们,让他们将来能够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呐喊和期待

  5月13日,在杭州CCTV“体育的力量——2015中国体育公益论坛”上,高雷雷提出的“一个人的公益”概念,激起了广泛的思考和共鸣:这种个体公益行动有何利弊?为什么现阶段的公益组织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个体行动?

  曾有不少人建议高雷雷依附于一些机构性的慈善,利用其知名度和影响力整合更多社会资源,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但高雷雷坚持以普通志愿者的身份,踏踏实实地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无论是亲自督建足球场,义务担任足球教练,还是到山里面去和孩子们交朋友。在跌跌撞撞的公益路上,身为基督徒的他不愿被世俗眼光所约束,而宁愿选择单枪匹马的自由。

  “没有困难和阻挠,说明当地精神并不落后。有阻挠,才为孩子们留下。”在论坛的现场,高雷雷对我谈起过往的种种,有一种超脱的释然,礼貌的果决,“坚持做自己,改变不了环境,问心无愧就好。”

  与如今经营着一家日本料理店的自由人士高雷雷相比,目前身处体制内的李晓拴,则开始感受到组织和个人平台的掣肘。和他漫长的公益路相比,他的苦闷与困惑似乎更漫长。

  他渴望能有一个战略合作单位,能获得一定的资金扶持,将分布在全国的“黎明脚步”零散参与者聚合起来,形成领跑核心力量。在他的设计中,一是搭台每年定期召开“黎明脚步”研讨会、培训会,二是独家赞助黎明脚步T恤,以供举办全国和地方“黎明脚步”成千上万人参与的大型群众走跑活动,同时能给他本人解决些差旅费或补贴。

  他还渴望,领导部门能协调他的工作。比方把他抽调到全国黎明脚步孝传百城组委会,全国黎明脚步协会,或体育总局某个协会,由此明正言顺地做“黎明脚步”的事,运作“黎明脚步”品牌。

  针对两人的状况,有专家建议,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方向,进行科学的定位,专注于一个点持续发展。同时一定要在组织机构,赞助体系等方面适时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逐步稳妥推进。

  这几年,随着体育产业成为国家战略,各具特色的公益行为等如雨后春笋般开始涌现,但监管体系的缺失,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聚合平台,使得这个行业泥沙俱下。而包括高雷雷、李晓拴这种专注于体育的专业人士,则如同汪峰所唱的,偶尔会有失意和彷徨。

  应该给他们更多切实的帮助,应该给他们营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大环境,如果哪一天他们会不得不离开这个他们洒下了青春、汗水甚至泪水的舞台,那将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CCTV体坛风云人物 高雷雷 公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