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旺:我们为什么都爱郎平

2014年11月02日11:09   体育专栏  作者:杨旺  

  有那么一类人,他们始终生活在时代前沿,江湖上到处是他们的传说。暮然回首,你会发现:哦,原来他们一直在我们身边,哦,他们一直被我们消费,年轻,率直,魅力十足。

  我要说的不是成龙张国荣张曼玉,也不是装嫩的刘晓庆。在最近的体育界,“铁榔头”郎平拿着恢弘的指挥棒,率领中国女排时隔16年杀入世界锦标赛决赛的神迹,再次回到聚光灯前,也不小心印证了她又一魔幻主义铁律:只要她在,中国女排在世界大赛中便坐二望一,不管是球员、助理教练抑或是主教练时期。

  她是魔法师还是票房女王,是圣母玛利亚还是拿高薪的老太婆,是严厉的陌生人还是贴心的闺蜜,作为多年来的郎平铁粉一枚,我试图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一下解析:

  版本A:铁榔头的民族范儿。关于郎平是中国体育魂,这一点早已毋庸置疑,它存在于一批有中国特色的讴歌式报告文学和纪录片《中国姑娘》、《三连冠》、《拼搏》中。尽管我一向反感这种无限拔高的心灵鸡汤式讴歌,但想提请诸位留意这样一个事实:在同年代女排大多做官(比如同时代袁伟民张蓉芳等官至局级)或转换国籍时,郎平却不为所动。相反,她还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迎接了“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1995年女排生死存亡时刻,她毅然归国,最后晕倒在教练袁伟民怀里;2013年中国女排几乎要复制男足的老路,伦敦奥运会被日本淘汰,同年龄的陈招娣撒手人寰,她伤心的眼泪触动了内心最深处的女排情结,于是冒着一世英名毁于一旦的风险走马上任。

  版本B:JENNY的国际范儿。在国际领域,要游刃于各色人等和语种之间,即便是深具语言天赋的李娜姚明等,都无法做到这点。但郎平,却能轻易地突破意大利语、土耳其语、西语等构成的藩篱,并随意切换。这份自信和洒脱,得益于她在美国意大利从球员到教练的扎实打拼经历,以及在其中展示出来的点石成金的国际大师风范,以及深谙这些国家的文化。

  版本C:个人图腾。能让官方的CCTV屈尊,预定直播她所率领的队伍比赛(包括恒大的联赛等),这种钻石级待遇只有郎平才能专享。这份图腾,来自于她在排球各个身份阶段的传奇经历和显赫战绩,也来自于她自己独特的个性:她不相信权威,不迷恋富贵,不苟合。尽管岁月如斯,但她的身上,依然保有一种理想主义分子,以及被岁月侵袭过后的叛逆。

  版本D:儿女情长。郎平最喜欢的一本书叫《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实际上,她时刻没有忘记自己女人的身份。因为爱情,她独自在国外打拼,忍受着生活的无告和寂寞;因为叛逆期的女儿,她放弃安逸的条件,甚至挑战一下国家的对立面(美国女排教练);因为照顾年迈的亲人,她又放弃土耳其的高薪,毅然回到国内风暴口,以及封闭而缺乏流通的女排职业联赛中,哪怕多数时刻为拼凑一支恒大而绞尽脑汁。

  和李娜具有叛逆的A面和B面不同,郎平的版本A和B,C和D,看似对立,却能达到有效的和谐甚至融合。她将国际主义的视野揉入到队伍训练的点滴细节中,以及瞬息万变的赛场上,用科技的专业、探照灯一样锐利的目光发现队伍存在的各种问题。当然,在单位时间比魔鬼还魔鬼的背后,是她自己的以身作则,以及不提倡加班主义。而在生活中,她会摒弃那种没收手机宿舍查房等非人性化军规,经常和那些可以称为孩子的女排姑娘们,畅谈人生以及美容等话题。

  这种和谐甚至融合,甚至存在于她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领导,她尊重但透着主见;对于媒体,她保持距离但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对于赞助商,她职业应对但有底线。她用多年累加的人生阅历和真诚,长袖善舞于各色人等,各个时期,让所有人都成为她粉丝。

  这个时候,我们选择相信女排,这是著名排球记者们的共识,因为这里有郎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郎平 女排 中国女排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