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足球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律

2014年09月07日15:51   体育专栏  作者:方寸  

  习总书记在谈到年轻干部培养时,强调要“墩墩苗”,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墩苗”是农民的发明创造。农民种麦子,精耕细作,土壤、肥料、水分都捣弄得恰到好处,麦种子便喜滋滋地发芽、喜唰唰地向上窜。这时候,农民就拉着碌碡在麦苗上辗压。辗断小麦苗向上的冲动,让其专心地发展根系,然后再长出来的麦子,根基牢、杆儿壮,颗粒大又多。

  生长周期短的都不是珍稀的好东西;能够传世的艺术佳作,都是功力活。心急吃不了热馒头,慢工出巧匠。培养中国足球人才,不但不能心急,而且还要“墩苗”。急于求成必定一事无成。

  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就是“墩苗”。足球运动的基本技术、基本动作,必须一个一个地练扎实、弄娴熟、搞精准。足球的“说、学、逗、唱”样样都得弄精了练熟了。如少林武僧从担水劈柴练起一样,不急着教武术套路;像达芬奇学画先画鸡蛋一样,不忙着教技法。基本功不厚实,成不了大器,这是足球人才成长的规律之一。

  适时压担子就是“墩苗”。邓小平在谈到使用年轻干部时曾说:“我们中间许多人当大干部、做大事,开始的时候还不是二三十岁?放在那个位置上,他们就会逐步得到提高。”球员的培养也是如此。基本功打厚实了,基本的技战术掌握了,就得让其经风雨、见世面。让他“会当凌绝顶”,先是“一览众山小”,然后再遥看天边有高山,知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不挑担子,生不出铁肩膀。适时压担子,及时加担子,才能出勇挑千斤重担的硬汉子,这是足球人才培养的又一条规律。

  适当地“泼冷水”就是“墩苗”。火太旺,容易烤糊。少年成名,终成大器的少。年少成名,多数轻狂。笙歌喧闹风流度,霎时间月缺花飞,空留啼痕满罗袖。金榜题名时,祸福转换日。人欢无好事中,狗欢无好天。越是好苗子,越是顺风顺水的时候,越是要有人适时“泼冷水”,最好是呛上几口水。骤雨过,似琼球乱撒,打遍新荷,然后才有人面荷花相映红。响鼓需要重锤敲,这也是足球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律。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要在中国足球领域里推广“墩苗”,培养“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是重要的,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同样重要的。我们不能只让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者与投资者们“壮怀激烈、高风亮节”,还要用制度与规则,保证让他们得到与投入相匹配的名与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足球 足球人才培养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