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中国足球两大利好

2014年08月06日09:58   体育专栏  作者:方寸  

  上个月底,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袁贵仁部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提出了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教育部、体育、足球,仔细琢磨这几个过去从不搭界的“关键瓷”,有味!

  在中国,踢足球的与管足球的,曾经都是抬不起头的。当头的,见了足球绕道走,生怕与足球牵了手。

  自打习总书记主政后,情况才有了转变,先是让搞足球的抬起了头,后是让一些人不得不出头,以后又有了愿意出头的。现在,愿意与足球牵手的,不光是企业界的精英,又添了教育界的高官,或许,这只是一个开端。期望,这是一个美好的开端。

  足球回归校园,是中国的利好 。

  毛泽东说过,青少年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在你们身上,也在我们身上,但归根结底在你们身上。

  在青少年成长上,我们现在面临“四大风险”:现代社会,工作与生活都已经高度智能化,人类体力劳动尤其是“下肢”的必要劳动越来越少,“眼镜男”、“竹杆女”越来越多,青少年的身体机能面临日渐退化的风险;独生子女多,家庭的小型化、流动化,青少年的成长失去了过去大家庭氛围的成长环境,青少年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协作能力、团队精神面临日益下降的风险;网络兴起,自媒体兴盛,人们的“眼球”已经被虚拟世界“定睛”,集体活动越来越少,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面临被网络文化独霸的风险;宋代以后,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就“送人”了,近年来,多位老人看护一个独生子女,百般娇惯,千般溺爱,男人“女人化”,女人“花草化”,青少年面临渐失浩然之气的风险。

  如今,主持人以嗲为美,歌手以吐字不清为美,阳刚之气尽失,脂粉之气弥漫,这都是由繁华转向衰败的信号。

  习总书记大力倡导足球,其意深矣!足球运动,是贴近自然环境下的运动,是集体性的最接近战争形态的运动,是以运用下肢为主的强对抗的运动,是锻炼人对时间、空间、身体运用能力的智能与体能高度结合的运动,是一种培养人的情商、智商、逆境商的综合的高效的教育方式,是当代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最佳方法。

  足球回归校园是中国足球的利好。

  中国足球三十多年的“出线”史,是少数人的“蹦极”史。13亿人看着几百人攀上蹦极塔,或勇敢或哆哆嗦嗦地自高处自由落体。那些足球中人,或是辛辛苦苦地在沙滩上建楼,或是从这项建设中谋取一些私利,最终无人建功,集体失利。

  足球回归校园,首先是让足球的发展回到基层、基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健说:“教育部门认为校园足球在开展时,重点应该放在校内普及上,要实实在在的足球人口。”其次是让足球回归其本质。吴健说:“对校园足球的任务,第一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第二提高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第三以体育精神健全人格。”如此来认识足球,是还足球以清白,是恢复足球的本来面目。坚持以人为本来发展足球,争光是自然而然的事。争光并不仅仅是成绩,而是一支球队在比赛中展现出来的综合素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中国足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