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金钱买不来中国足球的竞争力

2013年11月09日23:33   体育专栏  作者:方寸  
2013年亚冠联赛冠军广州恒大队2013年亚冠联赛冠军广州恒大队

  恒大让亚洲无强队,国足让亚洲无弱旅。关于恒大模式、关于外援的是与非,成了中国足坛最杂音。顶恒大派认为反恒大派是羡慕嫉妒恨,反恒大派则觉得顶恒大派是地域情结加雇佣军。其实,要讨论恒大现象的是与非,首先得弄清职业联赛的目的,到达的目的地不一样,途径与方法自然也就不一样。不确定目的,难言方法的对错。

  博主将重点忽悠以下五个观点:

  一、  金钱买不来竞争力

  二、  恒大引援的是与非

  三、  中超体制的先天不足

  四、  两极分化不利于中超长远发展

  五、  职业足球俱乐部需要内生动力

  六、  中超与国家队不是一家胜似一家

  七、  必须改造“中职足”的生存土壤

  一、金钱买不来中国足球的竞争力

  11月9日,亚冠决赛,恒大夺冠。恒大为中超成功整容,中超由此变得令人愉悦,让人期待。

  这无疑是一次漂亮的整容,但也仅仅是整容而已。金钱买不到中国足球的竞争力。时下,人们普遍生活在躁动与无意识的状态中,而恒大制造的“亚冠风暴”,又让人们如吸食了鸦片一般,处于亢奋之中,对可能面临的危害毫无察觉。中国足球的肌体与灵魂正被一点点蚕食,却没有人意识到需要修正与修补。

  郑强教授在演讲中感叹:“我们国家的现实和发展就是这样:凡是依赖不成的,我们自己都能搞得像模像样,比如两弹一星、凡是能够引进的,就都搞不成.....。。现在很多合资企业就这样,卖点东西,而没有去考虑这些深层次的东西。殊不知,这就是社会的恶性循环!”中国足球的状况也是如此。

  恒大仅亚冠奖金,就超出了许多中超俱乐部一年的总支出,是首尔FC亚冠奖金的数十倍。恒大引领的烧钱狂潮,使得原本就急功近利的中超愈加浮躁,巨额奖励所激发的积极性,就像为人体注射激素一样,其危害是日后整体机能的下降甚至是病变。

  球迷急于求成,求中国足球出线争光之“成”;老板们急于得利,得“烧钱报国”之利。“烧钱报国”成就“烧钱有理”,“烧钱有理”催生了中国一个个没有足球营销的所谓职业足球俱乐部,并客观上导致了对中国足球的建设性破坏,以及红红火火地倒退,温水煮青蛙一般。“烧钱有理”是建立“穷人乍富”心态之上的,不是市场足球的道理。有了“烧钱有理”的群众基础,才有了急功近利的足球领导者及其决策与行为,才有了急功近利的俱乐部,才有了烧一把人民币中超更旺,添一瓢洗脚水国足倒退的奇异景观。

  “烧钱有理”是“伪职业”足球生存的根基,是造成中国职业足球发展目的与方法手段错位的社会土壤。你说中超是职业足球吧,它从不把营销足球当回事,从不讲究投入产出;你说中超是为中国足球发展服务吧,国家队却被服务地恐怕得参加女子比赛才能有把握赢球了。事实已经证明,必将一再证明,金钱买不到中国足球的竞争力,买不来中国足球的活力。

  中国足球的竞争力从哪里来?体制机制保障与文化精神引领。市场化体制与足球价值观塑造,都是必须的。

  权力来自哪里,它就为哪里服务。俱乐部的利益来自哪里,它就为哪里服务。权力或利益从何而来,是由体制决定的。

  没有青山,老虎不如狗;没有丛林,猴子不如猫。体制机制就是中国足球发展的青山与丛林。体制机制要解决让市场参与者怎样才能获益的问题。好的体制机制会让市场参与者在谋利的过程中释放创造性、正能量,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与水平的持续提升;不好的体制机制会让掠夺现有资源的人获利最丰,损害耕耘者、创造者的利益,损害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前者是让建设者获益最多,能使“鸭子上架”,后者是让投机者获益最多,会上“鸡不上树”。

  价值观是一种个人倾向,是个人内心深处的优先级编码,能使一个人不加思考地决定自己的行为。价值观定义了一个人最理想的工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如果一个行业的从业者只有利害没有信仰,这个行业一定是病态的,是没有未来的。

  人除了物欲,还有情感和精神追求。物欲是人最原始、最基本的能量,怎样让人的物欲释放出创造性的、建设性的力量,需要体制机制的保障。情感寄托、情感承诺与精神满足,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如何开发利用好它,也需要艰苦卓绝的工作。中国职业足球最需要于这两块“土地”上精耕细作。中国职业足球需要发展理念的转变与体制机制的转变。

  “烧钱有理”不去,中国足球难兴!

文章关键词: 中国足球 广州恒大 亚冠冠军 竞争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