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志:图文破解国足变强的秘密

2013年09月12日10:50   体育专栏  作者:董午志  
友谊赛国足2比0击败马来西亚队友谊赛国足2比0击败马来西亚队

  国足继6比1大胜新加坡后,又以2比0的比分战胜马来西亚,迎来热身赛的两连胜。与上一场相比,此役有8名首发队员进行了轮换,但从比赛过程和国家队表现出来的战术打法上还是可以看出这支国家队在傅博的带领下追求快速传接球进攻的思路!

  上一场迎战新加坡时,国足的攻击力全面爆发。同时,中前场的进攻形式和套路也让人们有了新的发现,和以往过分追求边路进攻速度或者动不动就大脚起高球相比,国足在控制中后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中前场的肋部和中路的地面配合。在完胜新加坡的比赛中,张稀哲、武磊和孙可与锋线箭头于大宝的3+1组合多次打出了较为流畅的一脚连续传球配合,身后的杨昊和刘建业组成的后腰也起到了不错的支撑作用。特别是杨昊,横向大面积拦截的同时,还隐藏着随时突然插上进攻的特点。

  不过6比1狂胜的背后也存在着客观原因,新加坡队本身的实力就路人皆知,在比赛中采取的开放式的打法又给了国足足够的进攻空间,因此国足在中前场的进攻配合并未受到太多的阻碍和强有力的逼迫。如此情况下,打得顺风顺水也就不难解释了。

  而到了对阵马来西亚的比赛中,国足在比赛进程中的表现就和第一场有了不小的变化。最直接的就是从6比1到2比0的分差,而在比分缩水的背后,隐含的是国家队在追寻快速传接配合这种进攻方式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从客观来说,首先就是国家队此役轮换了8名首发队员。虽然也是中超各队的主力,但在国家队这个层面,和上一场的首发相比,在技术能力方面多少还是有一些差距的,特别是中前场。其次,马来西亚队的阵容和打法是相当有针对性的。在防守时,除了门前的守门员,其他10名队员也全部回收到后场30米区域,排出了一个6-4的防守阵型。4名队员在前面排成一个菱形站位以此组成第一道防守屏障,并随着中国队进攻路线和方向的改变而不断横向移动。后面的6名队员在罚球区线附近排成一排,但并不是死板僵硬的一成不变,而是也会根据国家队攻击点的不同和锋线队员接应位置的不同而随时做出有弹性的出击、贴身紧逼、迅速回撤等反应,如图1—5。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解析:

  1、图1、图2中,当国家队的进攻重心由中路准备转向右路时,马来西亚队的防守队员,特别是前面组成菱形的4名队员迅速向这一侧横向移动并重新集结。

  2、图3中,当国家队从中路突破时,迅速被包夹。其中的一名防守队员就是后防线6名中的一名,此时这名队员并没有一味地回缩在后防线上,而是上前逼抢,与前面菱形中拖后的前卫组成左右夹击的态势,此时后防线上剩下5名队员。

  3、图4、图5中,是国家队丢球后的情况。图4中,马来西亚队断球,国家队有两名队员准备对其进行夹抢。在马来西亚队员背身控球时,两名中卫迅速后撤以创造出接应的空间,同时右后卫及时插上接应。

  4、图5中,控球队员在中国队两名队员包夹下将球传出。此时,两名马来西亚中后卫已经回撤到罚球区内接应,虽然没有得球,但在由守转攻一瞬间,不同位置的队员前、后有秩地不同方向接应,既创造了空间,又化解了中国队的反抢。这就是队形和阵型的弹性,存在于防守和进攻时!哪怕是马来西亚队,也有值得中国队学习的地方!而且这个弹性,更应该值得我们的中前场传接配合时学习和运用。

  在此情况下,就反映和折射出国家队在此役暴露出的主观方面的问题了。

  一、国家队的中轴线需要加强。对阵新加坡时,郑智后撤至中后卫的位置,或许因为感冒和低烧的原因身体并不处在最佳状态,出现停球失误也是可以理解的。

  杨昊的横向防守和向前进攻以及一脚出球的意识很好,只是横向的大范围转移是其需要提高的地方。前腰上的武磊在中超赛场上表现出了不错的意识,但能够在国家队独当一面尚需时日。张稀哲并非真正的前腰,而是更喜欢在左侧的肋部活动以此能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果黄博文能够和杨昊或郑智搭档后腰的话,对于进攻的梳理、横向的拦截或许都会是不错的选择。

  最值得注意的是锋线箭头的位置。此役杨旭顶在最前面,虽然下半时的甩头攻门为国家队扩大比分,但仍难掩其脚下不灵活、技术不细腻的不足,在面对马来西亚队后场紧逼的情况下,背身接应时丢球太多,没能很好地起到锋线桥头堡的支撑作用。反倒是下半时于大宝上场后的几次传接串联起了中前场,而适时插到中路后的护球、做球也为同伴赢得了不错的机会,姜宁下半时第79分钟极有威胁的抽射就来自于大宝的护球回做。

  二、国家队此役另一个问题就是控制着局势和场面,但仅仅在中前场的倒球并不能说明国家队攻击力的强大。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打穿马来西亚队的防守,哪怕是以2比0取胜!想想看,两粒进球,一个是武磊个人突破后造成任意球,由郑龙罚进;另一个来自杨旭的高空轰炸。此外,上下半时也各有一次有威胁的射门,一次是姜宁的远射击中球门立柱,一次是刚刚提到过的于大宝回做,姜宁抽射。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依靠快速传接球的方式渗透到马来西亚的罚球区内。

  我承认主帅傅博指导有自己的建队和执教思路,也非常赞同将技战术思想灌输给队员是要分阶段来进行的,队员消化和吸收起来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至少从现在看来,如今的这支国家队的第一步算是初具模样,只是还处在“巴萨打法”的初级层面。因为即使面对马来西亚这样的球队,国家队的快速传接球配合也是失误频频。传球不够精细,背身出接、做球失误较多导致后面正面面对进攻方向的队员无法将球继续传向前方的队员。而不同技术特点的队员进入国家队后却又由于自身类型的原因无法在场上适应现在的打法,这对球队、球员来说也是一种损耗。

  不过,好在傅博已经将他执掌的国家队带到了如今这个已经非常不易的轨道上来,至少我们看到了中前场进攻时队员已经有别与以往那种拿着球就开始一味的向前而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包围圈中的情况。如今,开始出现了有战术意识的且是在不断轮转的三角站位和不断变换位置的组合,而且回做球的意识明显加强。要知道,这一点非常重要。在紧逼情况下,只有成功的回传,才能保证更好的向前!

  至少我们看到了进步的影子和期望的理由!

文章关键词: 国家队 国足 战术 破解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