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故事,真人真事。对足球圈的各色人等来说,这个故事真实而又残酷,现实而又无奈。
黄俊逸,18岁,现在效力于山东全运队(乙组),即将随队参加辽宁全运会的决赛阶段比赛,注册关系属于青岛中能U19梯队。黄俊逸的场上位置是中锋,身体素质出色,身高183左右,摸高340,他在场上争顶高球时,总会让人联想到排球运动员的扣球动作,速度和加速度虽然没达到变态级别,但作为高中锋而言,也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黄俊逸的脚下技术也很好,策应做球能力一流,在去年的U17全国联赛里,还曾经在角旗附近打进过一粒巴斯滕式的零角度吊射,人称超级吊射先生……在他的面前,一幅职业球员的闪亮画卷已经徐徐展开。
然而,全运会过后,九月份一到,黄俊逸就要……成为同济大学今年招收的大一新生了。
前几天在潍坊杯的赛场边上,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你可以想象我的惊讶。
不过当天晚上和黄俊逸聊了一个多小时之后,我的惊讶完全消失,作为朋友和旁观者,我不得不说,他的选择很正确。
黄俊逸的足球生涯,5岁就开始了,当时在家中长辈的引领下,他对足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求家长一定要给自己找个踢球的地方。由于年龄太小,他的这个要求并不容易被满足,不过还好,最终青岛市的一个少儿活动中心,成了这个孩子在周末参加足球训练的乐园。10岁左右,小学生黄俊逸换了教练,训练时间开始增加,从每个周末,变成了每天下午放学之后。12岁时,黄俊逸所在的球队被青岛海利丰整体收购,正式进入职业足球圈,不过海利丰梯队也是走训,初中生黄俊逸依然是在放学之后参加训练,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一直稳定在班级前五的水平上。初中毕业前,海利丰解散,黄俊逸的球队又变成了青岛足协队,目标是山东省运会。当时省运会的预选赛是在中考前一个月,黄同学在比赛里摔断了锁骨,中考成绩大受影响,没能考进青岛最好的高中青岛二中,进入了青岛一中(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上网查查青岛一中,这个学校也是青岛前三,而且更有亮点)。完成省运会任务之后,青岛足协队解散,小球员黄俊逸的队友们,有的进入了山东鲁能梯队,有的进入了青岛中能梯队,而黄俊逸自己,选择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单纯的高中生。
黄俊逸当时之所以放弃足球生涯,并不是因为没有球队愿意要他,恰恰相反,山东全运队早就想把他收入队中,不过高中生黄俊逸拒绝的理由,单纯的一塌糊涂,绝对能让许多教育界人士热泪盈眶:“看看光学习的话,能学到什么程度,能不能靠自己的学习能力,上一个好的大学。而且现在这个年龄,应该是学习的年龄,如果把这个年龄错过了,以后再学就没有现在学得多、学得牢固了。”
作为普通高中生度过了一个学期之后,黄俊逸重新回归了职业足球圈,进入了青岛中能梯队,和当初离开时一样,他回归的理由也很单纯:“光学习的话,感觉还有事没干,自己的精力没用完,还是可以学习、足球两边走。”
不过,黄俊逸“两边走”的心愿,终究还是没办法达成,足球教练们不可能放过这样的优秀球员。会考结束之后,黄俊逸终于还是被借调进了山东全运队,开始了为期一年多的集训生活,整个高三都没有上。原本借助体育生身份考上北大的计划,也不得不随之搁钱。
故事讲到这儿,停下来感叹一下:对于升入高中以后的中国孩子来说,球员和学生这两种身份,完全就是水火不容。想做球员,就得在比赛成绩的压力下长期集训;想当学生,就要屈服于高考指挥棒全天学习。想像欧洲或者日本那样,两不耽误?在现阶段或者可见的未来,是不可能的,黄俊逸所希望的“两边走”注定无法实现。
两边互不相通,就在黄俊逸身边造成了一种有意思的现象:队友们觉得上学好,安逸;同学们觉得踢球好,风光。殊不知,两边也各有各的苦。
至于球员黄俊逸为何想要重新成为学生黄俊逸,其中有他自身性格和家庭影响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很重要的原因,是职业足球圈的氛围。
所谓氛围,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成绩压力之下,快乐足球的初心难寻,以往熟悉的生活节奏不再。高三之前,黄俊逸身兼两种身份,下午四点之前认真地学习,下午四点之后高兴地踢球。但是之后,黄俊逸只剩球员一个身份。首先他会像在单纯上学时想念踢球一样,想念学生生活,在进队之初,他甚至会在晚上自己去找一个教室,拿出家人捎来的高中试卷来做,试图延续学习的节奏。然后职业足球的训练强度、集训制度,以及全运会的成绩压力,是他在以往的足球生涯里未曾尝试过的,这些都把足球带来的快乐冲淡了很多,也把自身足球水平得到提高所带来的欣喜冲淡了很多。关于这一点,相信不仅是黄俊逸一个人有体会,几乎每一位中国职业球员,都会有深刻的切身感受。
氛围的另一方面,是职业球队内部的气氛和关系。十七八岁的普通孩子,都还身处在单纯天真的校园里,除了学习之外,大家基本上算是心无旁骛、无忧无虑,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很美好。但是十七八岁的专业或者职业球员,情况大不相同。普通孩子直到几年后甚至十年后才要接触的现实,才要面对的问题,小球员们早就需要被迫承受了。
黄俊逸也提到了如今中国足球的狗屎声望,“进国字号的队友回来以后说,以后你进了国青国少,千万别上微博,都是骂的。”踢球不能得到掌声,反而遭到谩骂侮辱,好学生黄俊逸对此表示难以接受。其实这不仅是黄俊逸自己的困惑,也是整个中国足球的恶性死循环:成绩不好就劈头盖脸四面八方一顿臭骂——挨骂多了意志消沉没有动力——场上表现和比赛成绩更加不好——遭受更猛烈更高端更广泛的骂。
所以直到现在,黄俊逸还在怀念过去踢球的时光。那时候大家都是身兼学生、球员两种身份,每天在放学后训练,一旦有大家一起外出训练比赛的机会,对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来说,就像是集体假期游玩一样欢乐美好。而且那时候的比赛,“大家齐心协力团结战斗,无比渴望胜利,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
总而言之,球员黄俊逸把自己如今所处的环境,形容为“外表光鲜的监狱”。既然有既能回归学校,又能继续踢球的机会(同济大学是大学生联赛里的强队,据说还有计划参加中乙联赛),自然不会放弃。
说到未来,即将成为学生的球员黄俊逸还有一个宏大理想:希望在结束大学生涯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再次成为职业球员。对于这个理想,我很赞许,但不看好。黄俊逸自己也知道很难。放眼整个中国足坛的历史和现在,能做到这个理想的人凤毛麟角,即便做到了,也没踢出什么名堂。不过这个理想,倒是让我想起了长友佑都和李承琪……如果中国足球的体系健康程度能和日韩一样,这个理想倒是有可能实现。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人看来,有不同的形态和重点。关于黄俊逸的选择,我和他的教练、领导、家长也都进行了探讨。
教练和领导都认为,黄俊逸所喜欢的那种可以一边上学一边踢球的走训形式,训练强度不够,好苗子缺乏系统训练,最后也练不出来。一支球队要出成绩,必须长期集训磨合,否则必然就是国青队输给缅甸那种下场。至于集训这种形式,确实存在着黄俊逸所说的种种弊端,但是没有办法,一是成绩压力之下,大家都别无选择,二是中国国情就是体教分开,这不是足球界的力量和意愿所能改变的。不过教练和领导都表示,这样的好苗子放弃足球实在可惜,相信在全运会之后,会有职业俱乐部向他抛来橄榄枝,也许他会改变想法。
家长则是处处为孩子着想,和黄俊逸自己一样,他们也一直面临着足球和学校的排他选择。非常希望孩子的未来能有保障,但是又没法确实得到保障,所以做选择时也是七上八下。即便现在,他们也还在犹豫之中,反而不如黄俊逸自己坚定。他们甚至担心孩子可能是因为失去了球队核心地位而一时沮丧,所以才想要放弃职业足球。另外,孩子的身份转换能否顺利办好手续,也是他们担心的事情。
在我看来,如本文开头所说,我完全支持他的选择。虽然我知道中国足球确实需要球星,但我也知道中国足球如今的环境和体系,确实很难产生球星。而且中国社会的其他领域,其实比足球界更加需要优秀人才,黄俊逸同学学习成绩优秀,文体全面发展,心智成熟坚定,彬彬有礼开朗霍达,今后在其他领域也一定能有所成就,成为栋梁之才。当然,如果他今后以球员之外的其他身份投身足球圈,更是一定会对中国足球建立健康的发展体系有所帮助,毕竟他是“没法两边走”的体教分离体系的直接受害者,最希望踢球的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自由选择未来。
黄俊逸的选择并不多见,但他的遭遇却十分普遍,可以说是每位中国球员的必由之路。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可能没有梅西、罗纳尔多。只不过在现有足球青训体系之下,我们的梅西、罗纳尔多,最多也只不过被培养成了中国国脚;或者像黄俊逸这样,在尝试过足球道路之后选择退出;又或者,干脆从来未曾接触过足球,士农工商成了他们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