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李娜和媒体的心结 国际娜地位获认可

2014年04月03日10:09  新浪体育 微博 收藏本文

  新浪体育讯 从印第安维尔斯到迈阿密,有几次和李娜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名义上是采访,其实更像在聊天。这几次短暂的交流中我们主要谈到了李娜和媒体的关系,她也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希望能通过从现场捕捉到一些细节能更鲜活的呈现出李娜在赛场内外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了解网球运动员的生活。

  成绩是用勤奋换来的

  李娜的天赋是中国球员中最出色的,正因如此,大家认为她出成绩是理所当然,但鲜有人会提到背后的努力。训练是李娜每天的必修课,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比赛日有球训练1小时,非比赛日增加到2-3个小时,被淘汰之前李娜从未中断过。

  印第安维尔斯是沙漠绿洲,温度不高,但紫外线的照射威力十足。李娜非比赛日的训练几乎都在下午2点,也就是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在烈日的暴晒下进行2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消耗的能量可想而知。再加上还有一个极为细致的教练卡洛斯,几乎2-3个动作就进行一次纠正,直到满意为止。“非比赛日的时候,最大的奢求就是睡个懒觉。训练完之后要洗澡、放松,这一个流程下来就到下午了。”李娜对记者说道。

  而比赛日的安排则要根据签表来定。就以迈阿密为例,李娜前两场比赛是在日场第一场、后面几场是夜场。李娜告诉记者日场第一场一般要6点起床,夜场最晚的比赛3点才回到酒店,第二天10点多爬起来接着训练。除了有球训练外,球员也会进行力量训练。一位采访NBA的同事问我李娜的训练强度有多大,我向她解释了一番后,他也点头称赞道:“怪不得她们都有一身漂亮的肌肉,这不练是不行的。”

  球员的生活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的五光十色,对李娜来说,她的放松方式就是美甲和追剧。和克雷巴诺娃的临时取消后,她临时增加了美甲计划,发布会上也不忘和记者晒幸福。至于追剧,李娜的电脑中存了不少的片子,但比赛太忙,也一直都放着没看。运动员每年辗转世界各地,李娜来到印第安维尔斯和迈阿密很多次,但对旅游景点、吃喝玩乐的地方知之甚少,她们每天的生活就是酒店、球场和餐厅的三点一线。

  和媒体复杂的关系

  第一次专采访李娜时,事先打足了预防针的我还是被呛了。后来我一直都耿耿于怀,回忆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5年后我和她旧事重提时,她立马接过话茬“是那年的多哈吧。我当时替补去的比赛,一直都没机会上场,感觉就是在浪费时间,心里面太着急,并不是针对你。”

  谈到和媒体的关系,李娜大学也是学新闻的,对于行业中的“潜规则”也有所了解。“我也是学新闻的,当年老师就教我们,起标题要选取最有意思的点,说白了就是标题党。”我问她是不是很厌烦这样的做法时,她的回答有些出乎意料。“其实他们文章的内容都没问题,就是有时候截取一段有吸引力的做标题。”

  谈话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她对媒体处理稿件的方式并不反感,那她真正不满的是什么?“我希望媒体能够陈述事实,但很多人都喜欢加上自己的观点、看法,有的干脆就是不符合事实的报道。写的跟在现场一样,事实上内容都是复制和引申的。”在谈论敏感话题时李娜有时会调侃“这可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可能就与之前被代表有一定的关系。

  郑洁评价李娜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李娜属于暴脾气,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就是比较直。她输了球,我们都不敢跟她说话。等她冷静下来,就没有问题了。”川妹子一针见血的点出问题,李娜需要时间静下来,但比赛后没有太多时间给你梳理情绪,然后就是下一个战场--新闻发布会。“其实我不是针对谁,就是一直在埋怨自己,恨铁不成钢。新闻发布会都是比赛结束后马上就开,有时是角色还没转换出来,还在那里一直钻牛角尖。”

  师从卡洛斯后,在对待媒体的问题上他和李娜有过一次深层交流,鼓励她能敞开心扉。“跟他合作以后最多的就是交流,也是他告诉我,当你内心有想法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去承担,以为是很强势的表现,其实那是种懦弱的表现,应该说出来让所有人知道你的想法。”在交流之后,李娜的心理负担小了、笑容更灿烂、心情更舒畅,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后,你会发现她更懂网球了,享受这项运动。

  李娜是有自己的性格和立场的,用爱憎分明形容一点也不过。在对待特定媒体的态度上,她的确是不够友好,甚至说可以用一刀切形容也不过分。但仔细想想这都是心结,我们无法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每个人,再有你不知道她到底因此承受了多少的非议和痛楚。

  我们不能把李娜和媒体关系的问题都推到她个人身上。在国内,网球是小众的项目,专项从事报道的记者还是寥寥无几,对项目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还离采访有一段距离,这导致在发布会上常出现一些啼笑皆非、驴唇不对马嘴的问题。有的记者甚至就抱着激怒对方的想法。记者对网球的认知、球员的了解可以不断积攒,相信也会越来越好,但有时态度也是一个问题。关于个别记者节操的问题,分享两个小故事给大家。某年澳网李娜输给克里斯特尔斯的比赛后,有记者在发布厅击掌相庆;某年的法网发布会后,某记者在与李娜合影完之后到发布厅就抱怨不配合、使脸色。

  影响力:越来越多的认可

  几乎走到哪里,都会看到有中国人给李娜加油,不知道从何时起,看李娜的比赛成为很多海外华人的潮流。“不管是因为网球爱上李娜,还是因为李娜爱上网球,我希望所有人能更好的享受网球、热爱网球,从网球中得到乐趣。”李娜这样说道。

  其实不仅是中国人,李娜在国外也有忠实的粉丝,在和小威的比赛中,你听到很多老外生硬的喊出“Li Na”的名字时,自豪感油然而生。还有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印第安维尔斯彭帅的一场训练中,曾聚集了很多球迷大喊着李娜要签名,在现场的我立刻碉堡了。赛事的场地分布也能反映出一个球员的地位。两站的北美皇冠赛中,李娜只有一场比赛在中心场外进行,也是唯一没有信号直播的比赛。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憋着一股气,那是她打得最好的比赛。

  提到李娜的名字,按照国外的习惯,大家都会叫“Na Li”而不是“Li Na”,不过在李娜拿到大满贯之后,现场的主持人都做了更改,按照中国人的习惯“Li Na”来做介绍,这细微的改变其实也能看出中国金花的地位。再有就是按照规定,每天的采访都需要填写WTA的申请单。包括A-拉德万斯卡、扬科这样在内的名将只有有记者需要才会有新闻发布会,只有李娜、小威和莎娃无论比赛如何都会有采访。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这就是格局。”国外媒体的记者也是十分青睐这位来自中国的网球明星,纽约时报、美国体育画报等知名记者都是李娜的支持者。

  李娜和姜山的默契

  在球场上,李娜和姜山眼神相会时必定是飞沙走石、电光四闪。有一次我去看赛前训练,姜山站在阴凉下看了会旁边训练场的比赛,李娜发现后立马就用武汉话喊了几句。她后来和我开玩笑说“你们肯定又写吼姜山了吧。”如果你看过李娜的训练,结束后你都会有一双手把水递到李娜的手中。姜山的作用不仅仅是陪练、出气筒这么简单,比赛之外很多琐碎的事情就像提醒李娜热身、送球拍穿线都是由他来完成的。

  一旦到了场下,谈到姜山的时候,李娜的态度就会有180度的大转弯,无节操的调侃和吐槽接踵而至。索爱赛的决赛输给小威后,李娜被问到要不要感谢丈夫,此话一出姜山就默默的低下了头,这是10多年同甘共苦后的默契。“姜山从没有生过我的气,他知道要想表达什么。”李娜谈到总调侃姜山时说道。在每个发布会上,你几乎都能听到关于姜山的问题,连一姐都有些吃醋有人找他合影。也只有谈到这些问题时,李娜表情是最灿烂的,也是心中最没有防备的。

  李娜的社会责任感:让运动给大家快乐

  早在2010年,在还没有拿到大满贯之前,李娜就曾到玉树灾区帮助受灾群众。之后她也一直没有间断对社会的回馈。“其实一直都在接触公益项目,但以前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通过什么渠道来帮助他们。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做慈善,但我希望款项能真的用到需要的人的身上。我不愿意通过某些基金会捐款,希望能看到自己的钱到底用在何处。”

  李娜做公益的态度和打球一样认真,曾和她参加过一次盲童学校的公益活动。当时是中网比赛期间,运动员的时间非常宝贵,但她还是毫不犹豫拿出一下午时间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做游戏、回答问题、分享励志的故事鼓励他们。“我不会教他们怎么打网球,网球只是运动的一部分。我希望他们先运动起来,运动会让人更快乐。在帮助他们的时候,我不会故意去送网球拍,会送足球、篮球这些大家一起能玩的项目,网球可能要求太高了。”

  2011年的中网新球场的开馆赛曾高价邀请李娜,但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2年后和小德的性别大战,组委会并没有给她高额的出场费,但却欣然的接受了邀请,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后者是一项慈善比赛,比赛的全部收入会捐给宋庆龄儿童基金会。

  (stefan)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记者目击上海女游客在马来西亚被掳走
  • 体育遭韩国双杀!鲁能2-4浦项 恒大负10人全北
  • 娱乐外媒:“巨星”文章出轨 网友:冠希2.0
  • 财经环北京楼市亢奋:政策未定房价先行
  • 科技中移动回应香港套餐优惠质疑
  • 博客博主亲历:和习主席一起吃法国国宴(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子因大学挂科成黑户:家庭事业全毁
  • 育儿北京中小学生:两成胖墩六成小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