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湘平
我说过的吧,2014年的体育新闻里,李娜的名字肯定会异常抢眼球的,而且这还不算她在澳网夺冠的绝对头条。(不信的话,请翻阅去年年底本人在报纸上胡诌的《体坛抢头条之三十六计》)
这几天可热闹了,还没回来的时候,就有人把春晚扯到了李娜身上,然后就冒出了李娜要关机拒绝春晚的消息。等到李娜回国就更热闹了,从回家的一路没有笑到领取湖北省政府颁发的奖金时没有笑,再到开始研究李娜为什么不笑并找出2001年全国九运会时李娜疑似挨了某领导耳光的视频。期间,有拍案说“李娜你凭什么不笑”,又立马有人回应“李娜有权利不笑”,有人说“李娜国内国外两张脸”,有人说“湖北省政府奖80万没有理由”等等。
太多了,全说出来的话,那就是浪费报纸珍贵的版面,尤其是浪费了大家采购年货的宝贵时间。当然,最主要的是因为我也说不明白,我不可能看了一段视频,就可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出那位领导出手的力度和李娜歪头的幅度,是属于摸脸的范畴还是属于掌掴的嫌疑。
不要去探究这些争论中谁是娜蜜,谁是娜黑,也不要争出个谁代表了正能量,谁代表了负能量。远点呢,就翻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那里阿Q曾得意地炫耀过跟赵员外“有交情”;近点呢,就看看2012年莫言获奖之后,有多少人公布了自己跟莫言的合影或是莫言的签名。
这是一个意思,沾光。
关于沾光,心理学乃至生理学都可以做出解释。不过,为了更具说服力,我还是百度出条理更清楚的解释来说明:沾光是一种自我服务的认知方式,指个体将自己和某位成功人士建立联系,这样一来别人的成功也就成为了自己的成功;和成功的人“牵上线”,这份“成功”便能激起个人的荣耀感。
话说到这里,再绕圈子就没意思了。如今的“李娜热”说白了,就是有太多的人想沾李娜的这个光,包括媒体、包括像我这样为了完成写稿任务而跟进李娜新闻的人,甚至是所有在微博、微信上转发或评论过的人,其实都有这种隐藏的心态在里面。 只是,沾光是个技术活,尤其是想沾大光的时候就得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会成为众矢之的,马上就过年了,大家还是消停消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