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莎拉波娃重回切尔诺贝利 千万富婆也是个普通女孩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10:14 东方体育日报
17岁的莎拉波娃,温布尔登的绿茵是她让世界看见自己闪耀的背景;翻到19岁的那一页,纽约的魅力夜空见证了俄罗斯美少女的第二座大满贯奖杯。而现在,20岁的她想着一次旅行,这和以往的参赛辗转或者度假都不一样,因为她要去那个出生后从未造访过的地方——切尔诺贝利。 1 当时,她在妈妈肚子里 如果不是21年前的那场核灾难,莎娃的降生地也许就会是距离切尔诺贝利80英里的白俄罗斯小镇戈麦尔。而在当时,这座小镇是受到核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当时很多家庭都想着要搬离,但他们中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清楚该往哪里搬。”当时的莎娃还在妈妈的肚子里,但关于那一段慌乱中的迁徙,她早就从大人们的口中得到了补足。“我的外公恰巧在西伯利亚工作过,所以我的家人才想到了去处。” 西伯利亚的尼亚甘镇,几乎是沙拉波夫一家刚刚安置妥当,他们唯一的女儿小玛丽亚就被降生到了这个世界。之后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4岁的莎娃拿起了网球拍,9岁时告别母亲,跟着父亲沙拉波夫远渡重洋到了美国训练,再后来人们在女子网坛记住了一个名叫“玛丽亚·莎拉波娃”的女孩。 因为参赛需要,俄罗斯姑娘每年都得绕着地球转好几圈,但对于切尔诺贝利的印象,却一直停留在地图坐标的概念上。不过,等到明年温网结束之后,她就将以联合国亲善大使的身份回到切尔诺贝利,开始一番故土之旅。“这只是计划的一个开始。我会去看看那些为当地孩子们建造的设施,电脑实验室和医院。”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用每年仅仅1美元的象征性代价就招揽到了莎娃这位活招牌,目前他们已经签订了两年的合作计划。“那儿(切尔诺贝利地区)的人们常常觉得自己生活在绝望中,而联合国就是希望通过我的出现来降低消极因素。”在莎娃看来,通过空气净化计划和各类医疗、生活设施的建设,那片灰暗地带完全有可能重焕生机。“我的祖父、祖母现在就住在那儿。”预计,莎娃的这次“寻根之旅”将持续几天时间。 2 捐助,她表现得还不错 梦幻的莎拉波娃体验着同龄人无法想象的生活,她开着四轮摩托在哥斯达黎加的丛林中冒险,她手握黄金镶钻球拍在镁光灯的包围中盈然而笑……但在那些亲眼见过她的白俄罗斯孩子的眼中,也许她就是个特别友善的大姐姐。 在两周前的阿库拉精英赛上,莎娃捧起了自己本赛季的第一座冠军奖杯。但在圣地亚哥的明媚阳光中,这并不是美少女收获的唯一惊喜。在切尔诺贝利儿童协会的组织下,一群年龄在8到12岁的白俄罗斯儿童在赛事期间与莎娃来了回亲密接触。 “我听他们给我讲在海底世界看到的有趣故事,这让我怀念起和好朋友一起漫步沙滩的场景。与其花几百美元在玩乐上,我觉得这样的小事情更能带给你快乐和享受。”孩子总是童言无忌的,他们向莎娃提了些冷门问题,比如“你会怎么抚养你的孩子”。大部分孩子都只会说简单的英语单词,所以莎娃常常是用外人不熟悉的当地语言在和他们交流。住宿在当地居民家中,而且还接受了免费的牙齿和眼科检查,对于那些走出国门的孩子来说,这应该是一段美好的记忆。 尽管在出战联合会杯的态度上有些忽左忽右,但莎娃在扶助家乡慈善事业的处理中还是表现出了积极的一面。在2004年夺得WTA年终总决赛冠军后,她将受赠的一辆价值56000美元的汽车兑换成现金,捐献给了当年俄罗斯学校人质事件中的遇难儿童家庭。而在今年2月被任命为联合国亲善大使时,莎娃也为切尔诺贝利的重建捐出了10万美元。 3 其实,她是个普通女孩 当然,如果你的手上掌握着千万美元的广告合同,而一栋并没有多少机会光顾的住处又被人贴上了“380万美元豪宅”的估价标签,那么以上这些慈善之举就很可能被人暗讽为“作秀”了。 因伤退出华美银行赛半决赛没几天,莎娃就被人在洛杉矶街头用镜头逮了个正着。是的,美少女又在拍摄广告了。没有相得益彰的狗搭档,也没有让人惊艳的出场,偷拍的照片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疲态尽露的莎娃。因为广告拍摄,美少女直到下午才终于与女伴用上了午餐,不是什么健康食品,而是纯粹的美国快餐。大快朵颐的吃相让不少目击者都惊讶地瞪大了双眼。唯一可以让莎娃支持们感到安慰的就是,总算她没有像女伴那样点上杯高卡路里的可乐,而是安分地喝着自己的矿泉水。 “当你可以帮助别人并让他们意识到这个世界其实很美好时,这可比买上一大堆漂亮鞋子有意义多了。”对于这种时不时冒出来的尖酸评价,莎娃向来是应对得游刃有余。与此同时,这位俄罗斯姑娘也表示,自己的尝试计划中一直都包括一条,那就是在家乡开设一所网球学校。 在退出罗杰斯杯之后,美网卫冕冠军莎娃留给自己的准备时间已经不多了。在塞尔维亚风潮劲吹的当下,她究竟能否保持去年的好运呢?答案也许就藏在莎娃的心中,而揭晓地点自然是法拉盛公园。 (章丽倩)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