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北京晚报:再谈谈“和局”与围棋文化

http://sports.sina.com.cn 2007年06月03日13:10  北京晚报

  上文提到“和局”,写完之后,觉得还有话说,故再谈一谈。

  “和局”是围棋对弈结果的三种形态之一,本来是很自然的事,自古有之,但现在却见不到了。为什么?主要是“大贴目”的规则所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围棋逐渐商业化,奖金制主导了对局,致使比赛基本都是淘汰制,一局定胜负,因此不需要“和局”。于是,人为地施行“大贴目”,将“和局”扼杀了。这是当代人的一种作为,孰是孰非,尚待后人评说。然而,用人为的方法取消一种围棋的比赛形态,无论怎么说都是不够完美的。

  在过去“不贴目”的时代,“和局”是经常出现的,并由此而产生一种围棋文化。这种文化不仅表现在高手的对局上,而且表现在人文上。可以说,讲“和谐”、求“和睦”以及用来“公关”,唯有“和局”才能当此重任。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先举一个当代的例子。几年前,“世界围棋第一人”李昌镐执白,与杭州美女棋手毛昱衡下过一盘“让先”棋,当然这盘棋临时恢复了“和局”规则。从比赛过程看,本来李昌镐的优势还很大,但是在他巧妙经营之下,这盘棋最终走成“和局”。当时两位电视转播主持人打趣他:“不敢赢?”“是不是想用这种方法向对方求婚啊?”如果真是用“和局”的方式向对方求婚,可谓棋坛一段千古流芳的佳话。当然,这只是个玩笑话,但李昌镐刻意求和,至少说明他尊重妇女的一种态度,或是多少有点“惜香怜玉”之情。可见,手谈之“和”也是一种人文围棋,体现了围棋文化的丰富内涵。

  再举一个古代的例子。宋太宗时,与一位棋待诏贾玄对弈,太宗让三子,贾玄常输一路。太宗知其有诈,说:“此局你若再输,我就该揍你了!”既而满局不生不死。太宗说:“你又使诈是不是?再下一局,你赢赏你绯衣,你输就把你扔到池里!”结果又不胜不负。太宗说:“我让你三子,现在又下成和局,显见是你故意不赢。”命左右抱贾玄投入水。贾玄大叫说:“臣手中尚有一子。”太宗大笑,赐以绯衣。贾玄是国手,国手以“和局”的方式讨好皇帝,或者说不敢得罪皇帝,情有可原。但这段佳话能流传至今,说明了“和局”的生命力,不仅表现了浓郁的趣味,更是高手驾驭棋局的一种体现。在封建社会,谁又敢得罪皇帝呢?

  在正式比赛中,“和局”也会给高手带来烦恼,这一点就连吴清源大师也不能幸免。在1961年举行的日本第一期“名人战”中,吴清源因一盘“和局”而与“名人”擦肩而过。

  在第一期名人战最后一轮,吴清源执白,与坂田荣男狭路相逢。当时双方均8胜3负,志在必得,进行了殊死拼杀。此局坂田荣男从头至尾占有压倒优势,但在官子阶段,吴清源寸土必争,穷追不舍,最终巧成“和局”。当时执行黑贴5目制,这也为“和局”创造了条件。

  按当时的规定,“和局”判为白胜,结果吴清源赢了这盘棋。实际上这盘“和局”对谁也没好处。首先这盘“和局”对坂田荣男来说,是一次沉重打击,让他久久难以释怀,以致半夜醒来还呻吟说:“那盘棋真是和棋吗?”其次,吴清源虽然被判赢了这盘棋,以9胜3负的成绩与藤泽秀行并驾齐驱,但按名人战的规定,执白“和局胜”比真正胜局略逊一格,吴清源只得以毫厘之差,屈居第二位。第一期名人战的桂冠便戴到了藤泽秀行的头上。

  这次“和局”事件表明,日本的围棋规则中,人为的因素太多了一点。先是吴清源与坂田荣男那盘棋,人为地判吴清源胜;后来吴清源与藤泽秀行之间,又人为地判吴清源的成绩稍逊一格。其实加赛一盘棋又如何?如果规则这样制定的话,比赛会更精彩。如此看来,这种“和局”的烦恼,也正是围棋魅力之所在,可以使形势更加扑朔迷离,使过程更加复杂,让人回味无穷。

  无疑,“和局”也是一种围棋文化,是围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有了“和局”,当今棋坛或许也会留下传世之作,或是流芳千古的趣谈轶事。

  吕会民马诤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0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