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十运新闻媒体角色凸现 学者直指张扬有余略显轻巧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3日20:46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京十月二十三日电中新社记者 高凯

  本届全运会上,新闻媒体所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超过了以往历届。从“假摔”到“重赛”,从“教练跪求公平”到“掉进药罐子”,报道文字中随处可见“闹剧”、“丑闻”、“无耻”甚至“尿遁”这样颇具所谓“视觉冲击力”的字眼。

  体育新闻学者、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易剑东认为,媒体在本届赛会不遗余力地“揪黑”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然而,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在中国体育繁盛之后的种种尴尬面前,媒体此次的角色似乎是张扬有余,却略显“轻巧”。

  首先,媒体缺乏应有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本届全运会“丑闻”不断,引得媒体“骂”声一片,不管是重赛风波还是兴奋丑闻,只要有问题出现,马上就激起四面声讨,大家几乎在竞赛谁骂得更加淋漓尽致更加痛快,而真正静下心来分析问题根源的媒体少之又少。

  “这届全运会给我最深印象的就是媒体,他们的确在积极报道,在四处挖问题。但是,风波出现之后,就只剩下炒作,几乎没有人愿意去了解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愿意去了解全运会的历史背景,从而能以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深入客观的报道,”易剑东说。

  其次,一些媒体心态浮躁,在对待采访对象时缺乏人文关怀,“比如在爆出孙英杰药检阳性事件后,不少媒体的态度颇有点幸灾乐祸,类似‘孙英杰终于栽了’的标题让人觉得媒体实在已经失去了起码的职业素养。”

  还有一点就是部分体育媒体对于体育赛事本身的报道角度存在偏差。易剑东说:“除了金牌银牌,除了胜与负,竞技体育还有很多内容,

十运会期间充斥媒体的却几乎只有刀枪剑戟,‘围剿’、‘屠杀’这样的字眼只是在‘巧’引眼球,而正是由于对体育本身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才会有这样给人感觉缺乏份量的报道。而这种单一的角度,对于原本对于体育本质认识就相对缺乏的中国民众,更是加深了全运会‘你死我活’这样一种异化的竞争氛围。”

  易剑东称,全运会可以说也是对中国媒体体育报道的一次演练,但是以目前这样一种只注重眼球效益,而少有社会责任感的“轻巧”态度,不知在身为东道主的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媒体能否饰演出与自身身份相符的角色。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